摘要:我國個別地區受技術、經濟與社會條件的限制,還沒有完全普及水稻機械化種植,使得水稻機械化種植未得到大面積推廣與應用。目前,還有一些地方還采用人工播種、人工插秧的原始操作,費時費力。因此,應該普及推廣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及育苗配套作業,減少人力及資金投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效率和經濟效益。為確保水稻機械化插秧成功,確保水稻高產,必須要把握好機插秧和栽培技術上的關鍵環節。
關鍵詞:水稻;機插秧;栽培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01.017
1選擇好插秧機作業田塊
適宜選擇稻田面積相對較大、規整、地勢平坦的地塊,并圍繞利于插秧機操作,進行相應好精細整理的田塊,減少插秧時搬運秧苗的時間和工作量,田塊要求排灌方便且便于管理。
2做好育秧措施
水稻插秧機要順利進行插秧,必須要采取相配套的軟盤育秧技術,秧苗密度、高度、土層厚度、根系盤結度等適宜機插秧的技術,這是確定機插秧成功最關鍵的技術環節。機插秧苗要求個體健壯,每盤秧苗高矮整齊,盤上單株形體分布均勻,整體均衡,根系盤結緊密,軟盤土層薄厚一致(2.5~3厘米為宜),應根系盤結緊密,形成秧苗帶,苗從軟盤起苗苗不散,插秧盤不斷。
3選育好種子
3.1品種選擇及用種量
應根據不同花口、品種特性及安全齊穗期,選擇適合當地種植機械化栽插的高產、優質、穩產的大穗型品種,要求種粒飽滿,出芽率在95%以上。
3.2 種子處理
在播種前3~4 天進行藥劑浸種,浸種方法:用25%咪鮮胺2000 倍液浸種48~72 小時。種子在吸足水分后進行催芽。吸足水分的標準為:谷殼透明,可見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斷而無響聲。催芽的要求是“快、齊、勻、壯”。種子高溫破胸時,種堆溫度以不超過38℃為宜,且內外溫度一致,要必時進行翻拌,使稻種間受熱均勻。破胸后即把溫度降到25℃~30℃進行適溫催芽。催芽標準為:破胸露白率達90%。催芽后置陰涼處,攤晾煉芽4~6小時以備播種。育秧前種子需經過曬種、藥劑浸種、清洗和催芽等種子處理,機械化插秧種子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但芽長最多不超過2毫米。
3.3 精量播種
機插秧育苗播種要求均勻度高,播種的均勻度直接影響到今后大田機插秧的均勻度和質量。一般常規粳稻每盤播濕種子播破胸種子120~150 克、雜交水稻80~100 克。必須有較高的密度,確保不漏插,基本達到每平方厘米種子3 粒左右。播種要求準確、均勻、不重不漏。
3.4撒土蓋膜
播種后用木抹子壓種,確保出苗整齊一致,覆土厚度以蓋沒芽谷為宜,約為0.3~0.5 厘米。噴透水后噴除草劑滅草,有利控溫、保溫齊苗。在床面上等距離平放秸稈或細竹竿作為支撐物。
3.5搭建拱架覆膜及出苗期溫度、水分等管理
注意軟盤育秧易干旱,遇旱隨時噴水,出齊苗后即開始逐漸通風煉苗。移栽前2~3 天灌一次透水而后排水,控濕煉苗,促進秧苗盤根,增加秧塊拉力,便于卷秧與機插。
3.6 施“斷奶”肥
施“斷奶”肥應視床上肥力、秧齡和天氣特點等具體情況進行。一般在一葉一心期進行,每畝苗床用壯秧劑1公斤兌水100 公斤或用尿素5公斤兌水500公斤于傍晚澆施或灑施,若床土肥沃可免施。
3.7適施送嫁肥
移栽前3~4天,視秧苗長勢施用“送嫁”肥。每畝苗床用尿素4~5 公斤兌水500 公斤,于傍晚灑施。若秧苗葉色濃綠,葉片下部可免施。注意控制機插秧時盤土含水量不超過40%,檢查秧苗是否有立枯、青枯等病害,如發現應在苗床上集中防治。
4適時移栽
4.1選種合適的移栽時間
在最佳節令適時移裁,能充分利用生長季節,延長營養生長期,增加有效分蘗數和營養物質的積累,顯著提高產量。正確起運移栽,移栽時卷走盤內秧塊,放入運輸工具中運往機插大田,盡量減少秧塊搬運次數,防止損壞秧苗。
4.2 規范條栽,合理密植
密度適當能有效利用光能和充分利用地力,保證個體正常發育和群體得到最大發展,從而奪得高產。
4.3科學施足底肥
結合整地,畝施腐熟農家肥1500~2000 公斤作全層深施,尿素15 公斤加30%三元復合肥20 公斤作中層肥施。移栽苗活棵后大約6~10 天,結合除草畝施尿素3~5 公斤作追施分蘗肥。
4.4插秧后的滅草
在插秧后的3~5天,也就是秧苗返青后在水稻田灌入3厘米深的水,水的灌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雜草的生長。同時要采用藥劑除草的方式,一般使用丁草胺,用量與用法是:每畝水稻用125 克60% 丁草胺與12.5公斤過篩的潮土混拌均勻,然后向水稻田撒施,一定要保證水稻田里水量足夠,如果水層下降,要及時補水,期間不能排水,保持5~7天即可。用藥量要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增減,例如早插秧、草較多或者用藥時間較早,則可適當增加藥量,以達到預期效果。
4.5 補苗
如果插秧時疏忽,可能有漏插空穴,則必須補苗補插。
5加強三病防治
重點抓好惡苗病、稻曲病和白葉枯病的防治工作,具體方法是:在整個生長管理中,發現惡苗病株應及時拔除,做燒毀處理;稻曲病每次每畝用井岡霉素3 包兌水30公斤,分別在孕穗期和齊穗期各噴施一次防治; 白葉枯病在大田發病初期和齊穗期用25%葉枯寧或龍克菌兌水噴霧防治。
作者簡介:董玉梅,中專學歷,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