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是榆樹市的一名普通農民,吉林省田豐機械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的法人代表。能在今天這個大會上發言,我的心情十分激動。首先,我要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農民過上了好日子。還要感謝各級領導,對我們合作社的重視和關懷。下面,著重圍繞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把田豐合作社《堅持走托管經營的路子,實現合作社帶領農民共同致富》的情況作以匯報。
一、克服困難“干”起來
開辦合作社是在2009年3月,主要是開展土地托管經營,是全省的第一家。那時,老《合作社法》的頒布,讓我看到了從土地里“刨食”到合作社“找錢”的希望。我把多年積攢的幾十萬塊錢都投了進去,憑著一股虎式勁兒把合作社折騰了起來。可熱乎勁兒沒幾天我就碰了釘子,除了幾個實在親戚支持外,沒有同意合作的。眼瞅著機器買了,可土地沒有影兒,當時我嘴上就起了大水泡。鎮里領導知道后,不但安慰我,還幫我支了三招。一是訂章程。鎮黨委在我們合作社開了現場辦公會,按照《合作社法》,幫我們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建起了民主選舉、效益分配、財務公開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讓鄉親們明白,入社不是“空手套白狼”,是把土地當作商品來經營,有錢可賺、有利可圖,這就好比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二是給實惠。農業直補全歸入社農民,生產一切費用合作社墊付,社員啥都不用管,就能拿到自己經營土地的九成收入。在托管期,誰要有個大事小情缺錢花了,還可以隨時到合作社“預支”,咱們搞“秋后算賬”,大家的熱情一下子就來了。三是簽合同。合作社與農戶簽的每一份合同,都是在鎮法律事務所的監督下完成的。用法律保證入社農民的最大權益,讓大家徹底免除了后顧之憂。經過多年摸索,我們合作社已經形成了“統一采購、統一播種、統一植保、統一收獲、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發展路子,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也得到了各級組織的肯定,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吉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優秀示范社。
二、托管經營“大”起來
通過榆樹市領導的牽線搭橋,長年聘請農科院的專家擔任顧問,手把手教我們社員落實農機與農藝結合實用技術。我們把托管經營做到了“五個科學”:科學確定作物布局、科學選擇種植品種、科學實施測土施肥、科學進行機械作業、科學推進節本增效。拿收割算個賬,通過土地托管連片作業,每公頃玉米就比人工收割降低成本1900多塊錢。現在,合作社入社社員由最初的27戶增加到398戶、托管土地由852畝增加到12975畝。土地托管范圍,近了說,覆蓋了榆樹市五棵樹、劉家、先鋒3個鄉鎮的12個村;另外,在內蒙古的翁牛特旗、開魯縣等地還有2000多畝,實現了土地托管規模經營的跨省作業。
三、多想高招“活”起來
資金不足,一直是困擾合作社發展的老大難問題。幾年來,我們 “摸著石頭過河”,想了不少法子。一是開展內部合作信用試點。2014年7月12號,內部資金互助部正式掛牌,被省農委納入全省合作社內部合作信用試點。本著“吸股不吸儲、分紅不分息”的原則,目前已經吸納社員175人、股金345萬元,為社員二次創業解決了資金難題。二是開展“糧食銀行”。糧食多了沒處放就得壞,怎么辦?我們就把農民糧食存到合作社里來,啥時候賣、啥價錢賣你自個說了算,想直接賣給合作社我們也收。這幾年,我們與中糧、中儲糧等企業都簽了合作協議,保證糧食賣上了價,現金隨時都能到手。三是組建合作社聯合社。我們跟本地的利燁、騰龍等五家合作社,按照市場分工進行功能優化打包,組建了合作社聯合社,在聯社內統一調配農機、種肥,優化了資源配置。四是爭取上級供銷社扶持。長春市供銷社出資450萬元、榆樹市供銷社出資135萬元,共同注資入股,擴股后的新社,接受長春市社和榆樹市社的雙重業務指導,為我們提供了堅強后臺,腰桿子一下子就硬了起來。
四、回報鄉親“帶”起來
僅2016年,合作社總收入1400萬元,純收入120萬元,付給農民托管費661.1萬元,支付農民務工費15萬元,為社員和村民公益投資7萬元。土地托管后,我們通過勞動中介讓托管土地的398戶農民,除了個別有病不能勞動的,都有第二職業,平均增收都在3萬元以上,事越做越大,錢越掙越多,小日子都過得越來越紅火。在服務社會公益上,我們在盟溫站村和鐵北村分別建了一個占地1500和1600平方米的托管服務中心,你想讀書、上網、洗浴、健身,只要是我們的社員,一律免費,醫療享受成本價,其他村民也有優惠。成立了“榆樹市小鄉現代農民職業培訓學校”,年培訓各類技術人才1000多人。今年我們計劃投資1100萬元,再建立一個醫養結合的“榆樹市五棵樹養老康復中心”,解決托管區老人的養老難問題。這三個大公益服務項目,雖然掙錢不多,但社會效益好。鄉親們現在一提起我們田豐合作社,都豎起大拇指,都說跟著合作社干,大家準能賺到錢。
(省率先辦 供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