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本來工坊科技有限公司
本來生活是中國最大的生鮮食品垂直電商之一。致力于共同行動,力所能及地改善中國食品安全,從國內優質食品供應基地、國外優質食品供應商中精挑細選,提供冷鏈配送、食材食品直送到家服務。本來生活成功塑造、運作了眾多知名的食品品牌,包括褚橙、佳沛奇異果、李玉雙大米、俞三男狀元蟹、不知火柑、智利黃金車厘子、翡翠生蝦仁等,是一家目前同時具備農產品供應鏈全程化管理服務、自有品牌塑造、媒體整合營銷、自有冷鏈物流等綜合能力的生鮮食品垂直電商。
一、實踐探索與模式創新
(一)業務模式創新
本來生活商品均為公司自營;嚴格的供應商管理制度;獨特的“原產地直供+買手制”模式,使世界各地的農產品直達顧客餐桌;塑造了生鮮品質和優質食品的標志性品牌;打造了全程自有冷鏈物流配送體系;采用C2M(Customer-to-Manufactory)方式,有效保障商品溯源工作,從采購、運輸倉儲到配送,整個過程都采用冷鏈恒溫配送,讓食品安全新鮮無時差。
(二)系統建設創新
本來生活網網站當前注冊用戶數2500萬以上,維持年均一倍以上的增長,手機客戶端的下載量在生鮮類APP中排名第一(數據來源于互聯網周刊);技術平臺獨立開發,針對生鮮的特點有非常多的創新,包括電子商務網站平臺,倉儲配送平臺,ERP平臺,移動APP平臺;移動APP,可實現顧客自助退換貨,無需繁瑣的人工客服確認;平臺系統支持每天幾百萬的訪問量和上十萬單的訂單量;用戶密碼采用多重加密,用戶信息設置復雜的權限體系,不允許任何敏感信息導出。智能的風險識別模塊,對嫌疑用戶會自動采取驗證碼、手機短信驗證、封鎖IP等一系列的方案。
(三)配送模式創新
本來生活華北物流中心業務覆蓋京津、輻射冀陜晉魯;攜手“微特派”共建全程冷鏈配送體系;實行專人專配,對每一位配送人員進行商品識別、存儲、營養知識的嚴格培訓,保證8小時以上全程冷鏈配送,確保新鮮到家;通過冷鏈控制和大數據分析,根據生鮮商品的耐溫特點,靈活精準地確定不同商品的配送范圍,保證了極低的客訴率,保障了食品品質;本來生活倡導節能減排,研發家庭用戶配送用可回收冷鏈保溫箱,保溫箱3天一個循環周期,可重復使用長達2年;配合冷鏈保溫箱,使用可回收冰板,無毒無害冷鮮及冰鮮冰袋,周轉體系的使用,既滿足了環保需求,又使配送成本大幅下降,提高了競爭力;2017年在京津地區使用新能源物流車30輛。
(四)食品安全管理規范化
總部成立品控中心:制定和完善各品類標準、品種(或產地)標準和SKU標準;分倉設立品控部,嚴格按照標準驗貨收貨和發貨。
食品安全方面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其他指標根據市場定位和用戶喜好制定更高商品標準(成品標準:用戶收到的商品)和相應收貨標準(原料標準:未分級和分裝的來料);標準范圍上溯到產地種植過程和環境監測,形成可追溯產品溯源體系,形成對消費者可描述可承諾,對內部可遵循可傳承的本來標準體系。
建立供應商管理體系:供貨前品控對供應商進行資質審核(企業三證、食品生產SC證、食品經營許可證)和現場審核評估;供貨時品控查驗各種檢測報告(農殘重金屬有毒有害物檢測報告)和檢驗檢疫證、有機證有機標、進口通關手續等;和供應商簽訂信用保證條約和黑名單制度,違規供應商予以警告、按月賠償和停止合作等處罰;持續對供應商季度審核、年度審核和突擊審核。建立理化檢測實驗室并與第三方檢測機構合作,駐倉品控部對每一批來料進行定性、定量檢測和感官檢測,拒絕不符合本來標準的商品。
建設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手冊〕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本來檢測》《新品上線流程》。
建立安保消防制度:《安全管理機構職責》《本來生活物流中心安全管理制度》《本來生活物流中心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本來生活物流中心安全責任書(員工A3)》《外來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五)物流倉儲標準化
物流標準化方面。本來生活是北京市2017年物流標準化項目試點企業。華北物流中心庫內使用標準托盤3000個,配套可回收周轉箱2萬個、叉車3臺、貨架等標準物流設備及器具。
冷庫建設方面。本來生活華北物流中心,租用標準化庫房1萬余平方米。包含三個大溫區:常溫庫34650m3、冷藏庫34300m3、冷凍庫約8750m3。
二、主要成效
一是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華北物流中心,通過供應鏈管理服務有力帶動京津冀的凈菜加工、有機種植和標準化推廣。
二是品控前置,反向推動。強化對京津冀優質產地資源的管控,改變小農產銷模式,就地集聚并轉化資源,通過輸出并建立專業標準體系等,培養京津冀地區上千家優質生產基地供應商。“互聯網+”反向推動產地產業升級,輸出有大數據分析支撐的需求和產品系列標準,帶動生產端順應市場需求,引入技術和實施科學生產獲得增收;目前通過資質審查的優質生產供應商過千家;踴躍進入本來供應鏈體系的不計其數,推動了互聯網農業發展。
三是培養和孵化農產品品牌。開啟京津冀優質農產品品牌塑造的新時代,培養并孵化了一批京津冀產區優質農產品。
四是培養消費習慣。培養了京津冀互聯網用戶為優質農產品支付溢價的消費習慣,重塑了農產品的價值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