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丕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節能工作正是一項直接作用于目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產業和社會發展現狀,而給人民提供美好生活的重要事業?;浱K滬是目前國內經濟發展領先地區,節能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因此,粵蘇滬的優秀實踐和經驗可以在全國進行推廣復制,成為發展標桿,同時在節能工作中碰到的困難很可能正是改革矛盾尖銳和集中的地方,亟待找準痛點,總結經驗教訓,以創新驅動為主導,擺脫制度、市場、技術困境,推動我國節能事業邁入新時代。
一、節能政策機制與技術發展現狀和成效
(一)地方節能政策機制持續完善
“十一五”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為落實具體工作,地方政府部門持續出臺相關節能政策,創新節能機制,地方節能政策體系持續完善,為節能減排工作提供政策制度保障。調研地區均出臺了節能減排工作方案或工作安排,從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能效、強化節能技術支撐、加強責任考核等方面搭建立體化、多層次政策體系。部分地區創新性出臺了個性化政策,如《南京市節能監察條例》為全國首個地方節能監察條例,形成了完整的執法鏈條。調研地區均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自愿協議、電力需求側管理、能效電廠等節能新機制。蘇州發起了“能效之星”創建活動,上海率先嘗試新建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市場化機制。地方節能機構在節能監察、節能服務、技術推廣、宣傳培訓和國際交流等領域開展了大量有益的實踐和探索,是推進地方節能工作開展的中堅力量。
(二)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發展
調研人員累計走訪了十家綠色技術創新和服務企業,企業致力于以綜合綠色能源技術創新和研發為核心,以發展一站式綜合性能源大服務為重點,以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資本運營為主要發展模式,立志于成長為具有國內國際領先地位的大型綜合綠色能源技術與服務提供商。同時,隨著大數據、能源互聯網以及云計算的發展,能源物聯、能源管理和能源市場能夠通過網絡進行串聯,節能技術產品提供企業抓住市場時機,將控制中心與工業、商業、公共機構等節能項目聯系起來,開展綜合性能源服務。市場導向強化綠色核心技術,開發多元化產品。作為節能技術和產品的提供商,調研企業均在各自不同的技術領域掌握核心科技,并以此為依托開發多元化的產品。
(三)能源管理人才培養規?;袌龌?/p>
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和蘇州節能管理進修學院作為兩所節能先驅學校均致力于能源管理人才的培養,通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實現人才培養的規模化和市場化。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開設29個專業38個專業方向,建立起從環保源頭清潔生產到中間循環經濟再到末端工程治理及其延伸專業全覆蓋的專業體系,既是廣東省環境政策研究、環保相關行業技術研發、人員培訓基地,也將為南海區作為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的“試驗田”提供人才力量。蘇州節能管理進修學院則完全市場化運作,通過推進規范化辦學、標準化教學和信息化助學,致力于建成助推節能減排、服務生態發展的節能人才培養基地,已經累計培訓能源管理師、助理能源管理師、能源管理員9000人次。
(四)節能環保產業蓬勃發展
節能環保產業既是擁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同時又能夠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為傳統產業提供新的發展空間。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加強,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節能環保產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市場占有率排名的數據顯示,江蘇、上海、廣東分別位列第二、第四和第六,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顯示出強大動力。江蘇省2017年上半年節能環保收入破427億元,居全國省市之首;圍繞節能減排重點領域,加強技術研發,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建成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86家(國家級11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0家,建成節能環保高新技術企業850多家,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的10%。
通過推廣和使用節能環保新技術、新工藝、新流程、新裝備、新材料,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市場化節能機制,對傳統產業的生產設施、裝備、工藝進行改造,提高先進產能比重。節能技術水平的提高,極大推動了調研地區生產用能效率的大幅提升。如深圳廣泛開展公共機構的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模式,2015年較2010年,人均綜合能耗下降25.56%,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22.03%,人均用水量下降16.20%。
二、節能工作中存在問題及分析
(一)體制機制障礙
節能是一項基本國策,宏觀層面的節能政策較為完善。但在具體節能項目落實過程中,存在一些體制機制的漏洞。一是建筑工程招標方式需改進。目前尚未出臺節能技術和裝備招投標的具體細則,節能技術和裝備無法展現其在節能、節材和成本上的優勢,核心競爭力難以體現。二是公共機構節能推進艱難。原因在于:大部分公共機構未建立能源分項計量制度,基礎能耗數據缺失;財政機制不健全、政策不落地,限制了市場潛力的釋放。
(二)市場環境障礙
市場環境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為誠信不足。這一問題集中體現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應用上,合同能源管理具體實施過程中,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道德風險較大,不誠信、不履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實施方存在良莠不齊、一哄而上、惡性競爭等問題,嚴重擾亂市場秩序,阻礙合同能源管理節能項目順利開展。
(三)技術推廣障礙
在調研過程中,節能技術企業普遍表示,目前企業節能技術在推廣應用方面還存在一些障礙,這些障礙猶如橫亙在節能技術提供企業與用能企業之間的澗溪,阻礙了先進節能技術的對接和應用。一是意識障礙,缺乏節能技術應用后節能效果的判斷能力,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來確定節能機會;二是資金障礙,用能企業在未獲得確定的節能投資收益前不愿支付費用;三是技術障礙,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和高附加值的節能環保產品,一些節能技術的關鍵技術與核心元器件及材料還依賴進口。
(四)節能人才培養問題
基礎性的節能人才培養存在較大的空白。國家在高等教育及職業教育體系中設置節能相關專業的大專院校較少,科班出身的能源管理人才缺乏,沒有形成既懂專業技術、又懂能源管理的系統性、專業化人才隊伍。節能專業與國家人社部職稱評定體系不匹配,畢業生在專業技術職稱評審中得不到認可,也挫傷了優秀學生進入節能專業學習和就業的積極性。
三、持續推進節能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創新政策協調審查機制,完善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支持和鼓勵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發展
建立創新政策協調審查機制,組織開展創新政策清理,及時廢止有違創新規律、阻礙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發展的政策條款,對新制定政策是否制約創新進行審查。如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最大程度降低法律和會計風險。對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自愿協議、電力需求側管理、能效電廠等節能新機制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進行鼓勵和推廣,特別是新建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市場化機制。要重視發現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下成長和發展起來的創業群體和企業家個人,及時樹立典型和標桿,同時促進模式和產業的發展壯大。
(二)整合資源深化節能技術推廣,建立高層次、常態化的企業技術創新對話咨詢制度,形成系統化的節能技術標準
節能技術的系統化、綜合化趨勢應當引起重視。單個節能企業只應用一個或者幾個領域的節能技術,應用效率難以與系統化的綜合節能解決方案相比。用能企業與節能技術企業之間的兼容性需要一個企業技術創新對話咨詢制度予以協調和支持。對話咨詢制度應當邀請業內技術專家定期參與,由政府部門引導,完成新技術推廣、技術內容兼容、技術平臺標準設立等工作。對接高等院校,形成節能技術成果轉化和節能人才就業的信息溝通平臺。打造創新驅動的對話共識平臺和發動機。
(三)推動自動能源數據采集與物聯網技術應用,推動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管理能源網絡,推動基于物聯網的監管科技
首先,大力推動能夠自動采集能源數據的各類計量儀表設備的應用,推動能源互聯網的建設。針對人工抄表效率低,難以進行實時的匯總和衡量等問題,盡快進行數字化改革。其次,大力推動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技術在能源互聯網上的應用。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設備上網數據不可篡改、具有唯一性的問題,可以防止各用能設備上傳虛假用能信息,維護能源物聯網數據的真實可用性。區塊鏈技術的加密部分也可以維護和保證能源互聯網的安全。最后,依托物聯網技術,將監管科技融入,使得節能監察從技術上在線、可靠、可控。將節能規范和政策嵌入到能源互聯網應用的各類軟件當中去,節能管理部門有獲取和分析能源互聯網上全部數據的權限,也有在緊急情況下進行臨機處置的權限。網上在線節能監管運用最新的監管科技,切實可信可行的履行法定的監管職責。
(四)加強和完善能源管理人才培養和就業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加強能源與節能專業職業技能培訓與校園教育多層次、多方面體系建設。促進高校不同階段和層次開設節能相關專業,系統培養專業人才,形成人才梯隊。編制不同層次、不同行業的培訓教材,創新教育培訓模式。促進解決節能相關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職稱和晉升問題,讓其有較好的發展空間和晉升渠道。
(五)發揮“無形的手”作用,形成要素價格倒逼創新機制
能源浪費是市場失靈的體現,必須在政府規范和引導下,建立新的要素價格體系,如碳交易、擬建立的用能權有償交易等,發揮“無形的手”作用,將不注重節能的行為以創建要素市場的方式開展行為重塑,倒逼用能行業和全社會重視節能,積極應用節能技術。在要素市場機制下,節能創新活動才能獲得應有的回報,創新才能有動力源泉。才能真正磨練出先進節能技術和負責任有能力的節能服務企業,形成有效的節能正向反饋和激勵機制。
(六)著力搞好節能宣傳活動
樹立運用新科技、構建新平臺的陣地建設理念,以新的思路推動節能宣傳工作實現新發展。要利用目前多樣化的媒體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對節能重大意義的認識,增加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組織節能宣傳周、節能宣傳月等活動,集中時段普及節能知識。與義務教育部門形成合作共識,聯合開展節能活動,從小培養節能意識。
四、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節能工作既要承前啟后,又要繼往開來,要以推動創新驅動為主軸,以節能技術為鋒刃,以新機制新業態為發動機,通過體制機制、技術產品、人才企業等方面的創新實踐,節能工作必將穩步邁入節能新時代的高峰,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建設美麗中國做出積極貢獻。
(作者為國家節能中心推廣處主任科員、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