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南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時強調,改革重在落實,也難在落實。他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時再次強調,要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在抓改革落實上下更大氣力,關鍵是找準問題、抓住問題、解決問題。他還要求,做實改革舉措,提高改革效能,切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改革實踐中,必須充分發揚釘釘子精神,推動各項改革舉措落實落細,特別是要注意防止空落實、慢落實、亂落實和低水平落實等不良現象。
空落實——會多、文多,行動少、實效差
2011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曾用一副對聯來諷刺“文山會?!钡默F象。上聯是“你開會我開會大家都開會”,下聯是“你發文我發文大家都發文”,橫批“誰來落實”。開會和發文是黨和政府了解情況、傾聽意見、布置工作和解決問題的重要環節,是必要的,但“若徒以文也,譬之優偶之戲”。在一些地方,這種現象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位鄉鎮黨委書記談到,他這一年來不算接待調研和陪同考察,僅被通知參加會議就達100余次。很多會議都明確通知黨政一把手均須參加,還有不少會議要求分管副職一并參加。同時,各條線各部門對鄉鎮的檢查考核均要求“臺賬齊全”“留痕留跡”,布置安排的工作又“急、集、難”。鄉鎮疲于應付,很多時候只得工作“落實”于臺賬資料。“去開完會后,我們回來還要給下面開會布置”,“上面發文件,我們都還沒搞懂,先轉發下去再說”。他還補充道:“很多時候感覺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深入一線,落實解決實際問題。”
一方面,上級號召基層干部扎根一線,狠抓落實;另一方面,基層干部卻陷于上級的各種會議,忙于各種工作的“留痕留跡”,難以脫身。這樣的情況,近期已有多家媒體報道過,中央也已出臺文件大力整治,各級黨委政府必須下大力氣扭轉一些地方和部門依舊存在的“文件落實文件”“會議落實會議”的頑疾。事實上,評價工作是否有實績、改革是否有成效,不在于開了多少會、發了多少文、表了多少態,而在于是否有切實的行動、精準的舉措,以及群眾看得見的成績?;鶎右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沿陣地,是落實改革措施的正面戰場。要努力實現能不開的會堅決不開,能合并的會一律合并,能用現代通訊手段開的會不集中開,能一次性開的會不層層開,提倡開短會、開現場會。精神只求傳達到位,記錄只求真實完整,材料只求說清問題,確?;鶎痈刹坑凶銐虻臅r間和精力深入基層,落實改革舉措。
慢落實——效率低下,回避矛盾,推諉扯皮
自“八項規定”出臺以來,黨風、政風、作風都得到了有效改善,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依然存在無正當理由不在規定時限內落實、問題能及時解決而不及時解決、對符合政策的群眾訴求推諉扯皮等現象。據媒體報道,有的干部對服務對象態度雖然有了很好的轉變,但在解決實際需求上庸懶散拖,不付諸行動,當起“笑面虎”;有的干部以暫無政策為理由,“底氣十足”地拒絕解決群眾合理訴求。
習近平總書記對“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的現象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情況“看似新表現,實則老問題”?!奥鋵崱逼鋵嵤遣宦鋵?,是一些干部辦事拖沓、庸懶無為的陋習,是一種典型的官僚主義作風,與全面深化改革“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要求背道而馳?!奥鋵崱备鼤e失發展機遇和問題解決最佳時期,直接傷害群眾感情,影響黨委政府公信力。
有些地方、部門和單位存在工作推諉扯皮現象,與目標責任不明確、工作任務沒細化有很大關系。破解“慢落實”問題,一方面要公開權責清單,完善巡視督查、信息反饋、情況通報等制度;另一方面,黨員干部還要樹立與時俱進的服務理念。制度不可能窮盡解決所有問題,只有以“坐不住”的擔當意識、“等不及”的緊迫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切實樹立服務思維,才能更好地推動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群眾。
亂落實——不尊重規律,任性決策,勞民傷財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些所謂“個性官員”“能吏”因違法違紀而應聲落馬。這些干部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亂作為。不尊重客觀規律,隨意拍板的“亂落實”“亂作為”,后果有可能是“爛尾樓”“斷頭路”“半拉子項目”等,損失巨大,還會給當地發展帶來后患。亂作為、亂落實隱藏深,不易察覺,亟待重視和治理。
以招商引資為例,一些干部對新發展理念學習不深入、貫徹不到位,眼中只有項目、只有資金,曲解上級工作要求,為追求“數字政績”,盲目招商引資,結果往往南轅北轍,成效大打折扣,甚至成為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
各地紛紛建立鼓勵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讓干部放下思想包袱,避免出現“干得越多,出錯越多”的想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價值導向,激發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和積極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干部只憑熱情和積極性就可以了,廣大黨員干部既要“甩開膀子干事業”,更要調查研究、尊重規律、求真務實。反對“亂落實”,就是要反對任性決策、盲目決策,要引導黨員干部吃透精神、精準施策。
低水平落實——滿足于“過得去”,粗枝大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落實要從細節處著手,養成習慣。如果對工作、對事業僅僅滿足于一般化、滿足于過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問題就會被掩蓋。當前,有的干部對深化改革、調整結構、轉變方式等新任務不熟悉、不學習、不鉆研,開展工作不得要領;有的干部安于現狀、故步自封,進取意識淡化;有的干部站位不高、眼界不寬、缺乏發展眼光和憂患意識,不善于在國家戰略疊加的機遇面前找定位、定目標。“小成則滿、小進即安”只能讓改革原地踏步。滿足于一般化、過得去,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就不可能高水平落實。
在調研中,一些基層干部坦言,現在確實有“資金難籌”和“項目難找”的困難。越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越難找到有市場潛力、適合當地實情的項目或產業,特別是偏僻貧窮的鄉鎮,基礎資源差,缺乏招商吸引力。但同一項工作由不同的人來做,可能事半功倍,也可能事倍功半。辦法總比困難多,干部的知識更新、方法更新和理念更新顯得尤為重要。在當前的形勢下,不以一流的標準、一流的要求去衡量和推進工作,就談不上實現跨越發展,談不上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甚至已有的好局面也可能喪失。管理學中有一個原則,叫“跳一跳,摘桃子”,意思是設定目標要有可實現性和挑戰性,要量力而行,但更強調盡力而為。“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惫湃说倪@句話也是這個道理。“世間事,做于細,成于嚴”,在落實各項工作中,還要有系統思維,抓好關鍵環節,創造性地解決存在的問題,同時通過有力的督察倒逼改革高水平落實。
(作者單位:南通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