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法律體系,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幫助。作為一名消費者,我們應該在消費過程中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應該以息事寧人的態度去處理消費市場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如此一來,消費者、銷售者與生產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夠趨于合理化。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著部分問題,所以使得消費者的維權事宜無法得到有效落實。由此可見,立足于經濟法來積極探討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事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在經濟法背景下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為主要研究內容,在概述經濟法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以及經濟法的價值內容進行分析,并深入剖析經濟法價值與消費者權益保護之間的密切關系,指出執法機構不完善以及市場規制法的缺陷,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
關鍵詞:經濟法 消費者 合法權益
雖然筆者只是一名高中生,但是我能夠深切地感受到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意義。在日常生活中,高中生也是消費的主體之一,因此,也會時常遇到個人權益受到侵害的問題。事實上,隨著消費侵權問題規模的逐漸擴大,它不僅會影響市場經濟的平衡發展,而且還會產生一定的社會問題。根據對高中課堂知識的歸納以及生活經驗的總結可以確定,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極其關鍵的一步。在這一環節當中,我們必須立足于經濟法,繼而合理地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一、概述經濟法的基本內容
我國經濟法設立的時間較早,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經濟發展模式的變化導致原本經濟法的適用性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因此,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的經濟建設,我們需要對原有經濟法的內容進行調整,從而確保其約束力的提高。
目前,部分企業或者個體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不惜違反經濟法中的相關要求,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種行為對市場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為了減少這一情況的發生,國家的有關部門可適度地干預經濟法的制定與執行,確保其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問題。借助經濟法可以有效解決糾紛,由此可見,經濟法的行為約束能力依然存在,這對于消費行為的各方都有著一定的警示作用。
二、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事宜以及經濟法的價值內容
借助高中的課堂知識,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經濟法是處于公法與私法之間的一種法律形式,即第三法域。它是以社會整體價值觀為基礎的重要法律形式。就其立法的根基而言,主要是社會本位。它能夠將傳統的公、私法理念進行及時的改進,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現代社會。
在總結以往所學的知識后我們可以得知,經濟法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經濟法具有正義的價值。對于弱者而言,經濟法往往可以起到更加顯著的作用,可以使其獲得正義的保護,經濟法涉及了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范圍,其中包含了消費者常遭遇的被侵權的事宜,只有對弱者進行及時的保護,才能夠確保社會的穩定性;其次,經濟法兼顧了社會的整體利益價值觀,其主要是指經濟法所維護的利益主體,并且以此為基礎而制定。事實上,它不僅能夠維護個體的合法權益,而且還能夠及時地對社會整體利益加以維護。當然,社會的和諧穩定也是個體利益得以維護的重要前提之一,在調整的過程中,它借助的是自己特有的經濟手段,進而整治壟斷性或者是其它不正當競爭的行為;最后,經濟法還具有安全價值,在國家對經濟法進行構建的前期,國家必須對其的安全價值有所考量,不僅要保障市民的合法權益,而且還應該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使其即便遇到激烈的競爭環境,也依舊能夠確保市場的穩定發展。
三、深入分析經濟法價值觀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要關系
所謂的消費者權益,其主要是指當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消費者進行消費行為而依法享有的權益。事實上,消費者的權益與職責均需要依照經濟法的要求來及時落實,使得消費者的權益不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而且也能夠使其利益得到最大化的發展。消費者的利益訴求只有符合法律的規定,才能夠在其權益受到侵害時得到法律的保護。
就經濟法而言,其立法的宗旨便是保護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合法權益。在消費的環節中,消費者的行為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風險和交易風險,這時的消費者多屬于弱勢群體。在相關課程的學習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市場壟斷的趨勢逐漸明顯,競爭存在不完全的問題,從而導致消費者局限性問題的出現。但是,經濟法的完善有助于消費者保護工作的積極落實,借此也可以達到均衡義務與權利的作用,良好的競爭環境是經營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在此環境下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工作也可以順利地完成。
四、現階段經濟法體系中的不足
現立足于經濟法來全面地探究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工作,并將其中的不足之處進行歸納總結:
首先,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力度有待加強。目前,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具有極為淺顯的針對性。除此之外,政府部門在監管的過程中存在著效率低下的問題。若是執法力度較為嚴格、徹底,那么經濟法的實效性便會得到顯著增強。但是,監管部門在以往的工作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繼而限制了經濟法的有效實施。甚至有的執法人員為謀私利而包庇違法犯罪的行為,對該行為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
其次,市場規制法的合理性有待提升。規制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例如可以借助反壟斷法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日常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可以直觀感受到該法律的不合理性,例如其僅僅局限于個體的保護方面,社會性以及集體性還不夠突出。與此同時,其在規避不法現象的方面仍存在著缺陷。
五、高效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舉措
(一)對市場規制法進行及時的完善
為落實對消費者的保護,政府應當以此為立法目標,盡可能地將立法目的進行明確。除此之外,還應該進一步擴大規制法的適用范圍。在對其內容進行完善的同時,以現實情況為基礎,及時地修改消費者容易受到侵害的相關內容。當然,增加相關的法律條款是非常有必要的。為增加侵權的代價,政府可積極地制定懲罰性的賠償制度,以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一定保障。
(二)加強執法機構的監管力度
凡是涉及到經濟法的相關部門都必須積極地承擔起自己的職責,加強監管力度。政府是擁有經濟管理職能的重要組織,因此在實施嚴格監管的同時,同樣需要發揮其協調的作用。實踐證明,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工作中,政府部門具有關鍵性、指導性的作用。因此,必須及時地對執法機構進行監管,且將其完善。凡是能夠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人員,都必須積極地提升自己得到職業素養以及專業技能,增強自己的責任感。
(三)將司法救濟渠道逐漸擴大
為確保司法救濟渠道得以增加,我們就必須積極地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為消費者提供公益訴訟渠道,如此一來,消費者在遇到侵權事件時,可以找到對應的求助渠道,這一渠道的實施,可以輔助消費者進行及時地維權,并且可以增強棄權人群的維權意識,當維權行為越發普遍時,那么違法行為的出現概率也會隨之減少。凡是公益團體或者是個體,均可以隨時地幫助消費者進行維權;其次,積極地建立起小額利益糾紛的審理程序,在此情況下,大多數消費者的維權行動將得到回應,通過書面以及口頭訴訟等形式,簡化審理的程序,由此可直接增強消費者的維權意識。
六、結語
目前我國的經濟法雖然還有待完善,消費者維權方面依然存在著不足之處。但是,相信在司法救濟渠道增加、執法力度加強且機構完善等影響下,經濟法的實效性會隨之增強。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經濟法的適應性調整將帶來經濟法內容的完善,從而實現對消費行為的各方面保護。
參考文獻:
[1]蘇琳.淺析經濟法背景下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J].飲食科學,2017,(14).
[2]劉青.論消費者權益的經濟法保護[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8.
[3]李昂.淺析經濟法視野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J].廣東經濟,2017,(08).
(作者簡介:林琳,河北衡水一中,高中學歷,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