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康丹 顏麗霞 徐慧蘭
【摘要】目的:將PBL教學法應用到護理教學中,授課對象為護理專業的學生,提高學生的護理技能綜合訓練的質量。方法:在護理技能綜合訓練教學時,將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應用PBL教學法,對照組應用傳統教學法,進行教學質量對照。結果:實驗組學生的理論和技能考試成績以及對教師的評價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認為將PBL教學法應用到護理技能綜合訓練教學中,明顯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PBL教學法 護理技能 應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或者解釋為基于問題的學習。PBL教學方法強調從需要解決的問題著手,不斷探索新的知識,并運用已得知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從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對我院護理專業學生的護理技能綜合訓練教學中運用PBL教學方法,取到了明顯的效果。護理護理技能綜合訓練是對各專科和各系統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群進行的具有共性的生活護理和技術護理服務的綜合應用課程,是將護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術操作與各臨床專科技能綜合的護理實踐,是護理專業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過渡的綜合技能和綜合素質訓練課程,對培養學生臨床護理崗位需具備的評判性思維和應變能力非常重要,選擇該課程進行PBL教學改革很有必要。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護理專業全日制大學生,為高中畢業考入高職高專學生,學制三年,《護理技能綜合訓練》課程安排在大學二年級第二學期,共2個班92名學生,期中1班為實驗組46人,男生5人;2班為對照組46人,男生4人。年齡段為19~23歲,平均年齡21歲。兩組學生的年齡、性別、基礎理論課成績、其他課程成績、帶教老師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1.2方法
1.2.1對照組
應用傳統教學方法,任教老師擬定教學進度和計劃,學習內容是護理專業教學大綱中規定的綜合訓練項目范圍,著眼于學生的操作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以教師講授—示教—學生練習—再示教—再練習—考試的方式進行。
1.2.2實驗組
應用PBL教學方法。任教老師、教學進度和學習內容與傳統式教學相同,不同之處是:教師采用PBL的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2.2.1問題提出
教師根據護理操作內容的不同,課前給學生一個臨床案例,該臨床案例涉及一系列的問題。例如,對疑似頸椎骨折車禍現場病人的評估、院前救護及入院時和入院后護理。課前就把相關的知識以問題方式提出:平車搬運病人的操作方法有哪些?有哪些注意事項?讓學生在課前就作好充分的準備,可以利用網絡或者大學城等已有資源進行查詢。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監督者,教師所要做的是大量的課前設計,按照護理專業的需求把操作動作進行分解,按分解動作順序進行操作示范,促進學生對分解動作的理解,入院時和入院后完全模擬工作崗位情景教學,針對問題,讓學生熟悉并掌握護理技能,提高工作能力。
1.2.2.2收集資料
學生5~6人為一組,實驗課前通過查找資料找出問題的答案和設計解決方案,尋找各種護理操作的最佳辦法。
1.2.2.3實施
根據收集的資料,把要解決的問題在組內作答,一個學生中心發言,其他學生補充,將不合理的部分進行改進,具體操作進行合作練習,此時還應用角色扮演方法,讓一名學生扮演病人,其他學生扮演護理人員和家屬,針對薄弱的環節以及溝通交流不恰當處進行糾正,運用重復練習法對操作進行強化訓練。
1.2.2.4討論
在完成某一環節訓練后,應指出不同方法的優勢和不足,并提出建議,針對護理服務的特點,著重強調注意事項。
1.2.2.5總結
每次實驗課結束前教師把討論和訓練的情況進行總結,提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意見。反思每個環節中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對、不夠好、比較好、能不能更好、更有創意、更安全。促進反省和體驗活動,達到鞏固理論知識和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目的。
1.2.3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
護理理論和操作考核,對兩組護生進行階段性護理理論閉卷測試和實際操作考核。閉卷理論測驗內容為護理操作相關內容。實際操作測驗時由學校的護理教師進行雙盲考核,各項操作的評分標準參照湖南省護理技術操作相關標準。學期結束時問卷調查:在學期結束時,對任教老師的教學形式、組織教學能力、操作教學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學生是否容易理解讓學生進行不署名的問卷調查以及網上教學效果調查。五個方面每個方面均為20分。評分標準:>85分為優,8l~85分為良,65~80分為一般,<65分為差。
2結果
2.1階段性理論與操作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表2
2.2學生對教師評價見表3
3討論
3.1護理學與護理
護理技能綜合訓練的教學是一門實踐性課程,是學生將護理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橋梁課程,也是讓學生進入實踐之前掌握必備的知識和能力的課程。如何通過教學,讓學生將護理學基礎和各專科護理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很好的相結合?是護理教學的一個重點。學科滲透是創新教育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滲入創造性教學策略,可以是學生獲得可靠的知識背景,進而結合學科知識,進行創造,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PBL教學方法將臨床工作情景和實際案例遇到的問題列出來,啟發學生融合各學科知識進行相互滲透,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基于崗位實際,發揮學生的主動能動性,有效的解決問題,達到教學效果和完成教學目標。
3.2對照組和實驗組比較
從結果可以看出,PBL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水平大大提高,表1、表2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理論和操作評價優于對照組。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是被動接受教學,教與學互動較少,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較低,更不要說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許多學生只是機械地重復所學操作步驟,并沒有從根本上理解。我們實施PBL教學方法是以解決工作實際問題為目的,組織開展討論與協作,根據學生到醫療機構見習的情景來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設計解決方案,教師引導,最終達成一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帶著問題,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和措施,激發了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在PBL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和學生相互平等,從而形成毫無偏見的學習氣氛。在這種環境中,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護理理論和操作技能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對操作技能的深層理解和掌握,實現高職學生零距離上崗服務。從結果表3看出,PBL教學方法得到學生的高度認可,PBL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師和學生、學生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效果,通過老師與學生的練習,以及模擬向病人交代有關護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項及妥善處理和服務對象及家屬的關系,從而增強了語言溝通能力及應變能力,學生逐步學會了與人溝通合作的技巧,也注意到病人的心理特點,進行有效溝通。學生認為PBL教學較之傳統教學容易理解,因為學生充分參與教學,積極思考,主動獲取相關信息進行推理、練習,從中發現新問題。可以看出,PBL的整個教學過程就是鍛煉學生分析與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的過程,也就是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過程。能大大提高學生分析、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應用能力。
4結論
對護理專業的學生進行護理技能綜合訓練教學采取PBL教學方法優于傳統教學方法。PBL教學法有利于學習者采取不同的方式來逐步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大大提高學生基于工作崗位的動手能力,值得進一步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劉蔚.PBL教學法在《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7,(03):138.
[2]李敏,彭芳.《CGFNS/RN》課程空間教學效果的研究[J].中國保健,2011,(32):5.
[3]孫景芬,張軼歐,于淼.醫學創新教育的目標于模式研究[J].醫學與哲學,2005,(9) :74.
[4]李敏,顏麗霞,康丹,徐慧蘭.《護理學基礎》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J].現代職業教育,2017,(78):112.
基金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2017年一般課題(課題編號:GZYYB2017120)《高職護理專業實踐課程有效教學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