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弦
痛風多發于中年男性及停經后的女性,常常于半夜里發病,發作部位大多會出現紅腫、發熱以及嚴重的疼痛癥狀,輕微碰觸都會感覺到疼痛加劇。痛風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控制,就會造成慢性痛風類關節炎,患者的關節、耳輪、皮下組織甚至內臟器官都可能因為尿酸沉積而形成粒狀或球狀的凸起,醫學上稱之為痛風石。痛風石沉積在關節里,久而久之就會造成關節破壞,導致關節變形;倘若沉積在腎臟,就會影響腎臟的功能。
痛風患者往往還會有非常高比例的合并癥發生,其中最主要的是高血壓、腎功能失調、肥胖癥、糖尿病、腎結石、心肌梗塞、腦中風、心臟衰竭等癥。有效地控制痛風發作,應該遵循以下五個守則——
1.急性期的治療以非類固醇消炎藥及秋水仙素為主,必要時也可以使用類固醇注射液。使用秋水仙素可能會有腹瀉的副作用發生,但減輕藥量后腹瀉即可好轉,故不用擔心。
2.慢性期的治療目標主要在于對血中尿酸的控制,醫師一般會依據患者病情的發作情形、尿酸值的高低、是否有泌尿系統結石病史、腎功能的好壞等因素,綜合考慮后確定是否給予降低尿酸的藥物。如果醫師建議長期使用降低尿酸的藥物時,患者應遵照醫囑使用,不可隨意地增減藥量。
患者每天喝水至少需在2000毫升以上,這樣可以幫助尿酸的排泄,從而減少形成泌尿結石的機會。不到非必要時,應盡量避免長期使用利尿劑。
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因為出汗量的增加,會使尿酸由小便排出的量減少,而運動后人體所產生的乳酸會阻礙尿酸的排泄,所以痛風患者需要避免劇烈的運動。
動物內臟、海產類、肉湯、魚類等,都屬于高普林類食物,故痛風患者應盡量避免攝取以減少尿酸的形成。但蔬菜類的高普林食物不在此列,不會誘發痛風發作,故可以放心食用。
酒精在人體內代謝后,會影響尿酸的排泄,從而引起痛風,故痛風患者應盡量避免喝酒,特別是烈性酒,即便是啤酒,也應盡量少喝。
當天氣寒冷時,胃也容易受寒,從而誘發胃病。但如果能夠有意識地食用一些暖胃的食品,是可以達到養胃暖胃的目的的。
南瓜中含有豐富的果膠成分,果膠能夠保護胃部不受刺激。南瓜可以蒸著吃,也可以在煮粥時放進去幾塊,吃起來既簡單又方便。
胡蘿卜素屬于脂溶性食物,它和肉一起燉了吃,非常合適暖胃,既增加了燉肉的香氣,味道也很好。
甘藍不僅能夠抵抗胃部潰瘍、保護和修復胃黏膜組織,還可以保持胃部細胞的活躍旺盛,從而降低病變的幾率。甘藍可以炒食或涼拌,也可以榨汁飲用。
根據《綱目拾遺》記載,紅薯能夠“補中,暖胃,肥五臟”,紅薯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可以煮粥,也可以蒸、烤,但是有糖尿病的患者應盡量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