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師工會
北大、浙大、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大、武漢大學……2009年,五師高級中學、黃岡中學五師分校高三(15)班的十幾位學生被名校錄取,全班學生全部考上重點本科院校。她教的2012屆中,多名學生考取名校,2015屆高考中,兩名學生獲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狀元、榜眼,一時間,眾多目光持續地聚焦在這位邊陲小城教育界早已有名氣的教師身上。
她就是該校教師廖春燕。作為骨干教師、五師學科帶頭人,2009年至2015年,她多次被校、師級評為優秀班主任、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師德標兵、“三八”紅旗手;獲“五師‘三個文明’建設爭先創模先進個人”“博州先進工作者”“兵團優秀教師”“兵團屯墾戍邊勞動獎章”“兵團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做學者型的語文教師,是我追求的目標。”“學”,便成了她刻苦鉆研的永恒追求。多少個寧靜的夜晚,她認真鉆研教材;多少個節假日,她放棄與家人休閑的時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充電;多少本該休息的時間,她卻用在翻閱教學雜志,整理教學筆記,寫出優秀的教學論文。
擁有淵博的知識,還需走進學生的心里,讓學生喜歡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才會發揮出來。為縮小與孩子們的心靈差距,她不斷地改變自己,學會了上網,建起了QQ群、微信群。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教育、交流,語文課不僅容量擴大了,而且用圖片、情景、音樂等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更吸引著同學們。
“做智慧愛心型的班主任,是快樂而幸福的。”她首先從營造班級氛圍開始,對教室進行“包裝”,既對學生進行了教育,又營造了家的氛圍。她開辦的《揣好夢想上路》《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專欄,讓學生明確了目標,調整好心態,下定了決心。與此同時,自創班歌,精選班訓,把大家的心連在了一起,同學們更加熱愛自己的班級。她還從學生開學的第一課——軍訓課抓起,嚴抓行為習慣,要求學生做到全年級最好。她的這些理念影響著每一個學生,他們做任何事都會全力以赴。
廖老師還幫助孩子培養良好品德,讓他們明白高尚的品德是一個人終身的財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廖春燕充分利用語文課啟迪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在工作實踐中,她十分注重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班干部的選拔,她首先考慮的就是品德,其次再要求學習成績中等偏上。在她的眼中,每一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早晚都要開花。
帶著愛談心,照亮了學生的心靈。廖老師通過各種渠道、方式,與學生心與心地交流,周記評價便是一種途徑,周評中及時的三言兩語對學生而言可能是一字千金,在一個時期甚至是終身受益。在周評中,一學生流露出浮躁的情緒,問原因他支支吾吾,廖老師便打電話給他父親,他父親給老師寫了一封很長很誠懇的信,廖老師這才得知在孩子三歲時便被母親拋棄了,他的媽媽突然給他來了封信,是這封信擾亂了他的平靜。看完信后,廖老師與孩子談了很久,把父親的擔憂、期望講述給他,告訴他要勇敢地面對現實,調整心態。通過幾次交流,清除了孩子心理上的障礙,之后他輕松自在地學習著,考上了武漢大學。在與孩子的交流中,師生感情越來越濃,該生學習的勁頭越來越大,班主任快樂幸福的感覺越來越甜了。
如今,廖老師已過不惑之年,突出的教學成績使她自然地成為學校的學科帶頭人,辛勤的耕耘為她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她總是不厭其煩、毫無保留地幫助所有同行,特別是熱心指導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活動,課后還與他們逐一反饋和互動,還上示范課給全校教師觀摩。在她的指導下,年輕老師的教學藝術不斷提高,多位老師在教學大賽中獲得良好的名次,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廣泛認同和充分肯定。
28年來,廖老師辛勤耕耘,固守三尺講臺,腳踏實地培育著渴求知識的學子,獲得很多榮譽:2001年至2015年,多篇教學論文獲全國中語會課題組一、二等獎;教學錄像課獲國家級一、二等獎,兵團一等獎;四篇教學案例獲全國中語會課題組一、二等獎;三次獲中國教育學會授予的“全國中學語文教學與研究優秀教師”稱號。她撰寫的論文《作文教學,青少年心理保健的主陣地》,發表于國家級刊物《試題與研究》;論文《用心用情,讓每一個生命開花——淺談高中班級管理三步走》在“中國夢·全國優秀教育論文評選大賽”中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