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媒體的語言傳播也以不同的方式傳遞到各個觀眾的耳朵里。廣播電視語言不同于網絡語言,具有規范性和技巧性,從廣播電視語言的運用中可以獲悉這名廣播電視主持人的基本素養和文學底蘊,對于傳統文化的傳遞和傳統語言的運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要提高廣播電視語言傳播的有效性,擴大廣播電視語言的影響力。
廣播電視語言傳播的發展現狀代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主流發展,反映著一個時代的需求。廣播電視語言代表著一個地方、城市對外的形象,作為時代的引領者和記錄者,廣播電視語言必須要具有規范性和有效性。然而,當今廣播電視語言的發展中卻出現了一些地方電視臺為了提高收視率,留住觀眾,用方言進行播報,又或者用外來詞匯和粗俗不雅的詞匯,這些都是不規范的廣播電視語言。我們必須端正對廣播電視的態度,意識到廣播電視代表的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和形象。廣播電視具有“傳播及時性、語言規范性、形象紀實性”等獨特魅力,這些都是網絡媒體所沒有的。
廣播電視語言傳播對于人和社會事物的發展具有廣泛的作用,我們從幾個方面說明:
廣播電視語言是規范性的語言。所以廣播員、主持人以及電臺播音員使用的語言必須標準。目前,只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以及中央電視臺播音員的語言才夠得上是最標準、最符合規范的普通話。中央廣播電視語言要求比一般的廣播電視語言要求更為嚴苛,因為中央電視語言代表的是國家的形象,所以要堅決杜絕一切不標準的普通話。
與新媒體網絡語言相比,廣播電視語言具有規范性;與書面語言相比,廣播電視語言更加精煉、嚴謹;與口語相比,又更加的生動形象。除此之外,在語法的使用以及語音的聲、韻、調等方面都具有標準的規范?;谶@個,在招聘廣播電視臺節目主持人和播音員時要求應聘者普通話必須要在一級乙等以上,并且不斷提高普通話,以適應工作要求。
廣播電視語言的傳播作用是網絡語言無法取代的,廣播電視語言傳播范圍廣,影響力大。中央廣播電視語言的傳播可以傳播到世界各地,受眾可以通過廣播電視來了解我們的文化傳統和經濟社會等。這樣廣泛的傳播范圍要求播音員、主持人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大局意識,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到工作中去。
規范是作為廣播電視語言最基本的要求,而比規范更高層次的是優美。廣播電視語言的美指的是帶有情感的語言,遣詞造句的美感以及令受眾產生愉悅的美感。《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中的語言表現出了人們對美食追求的美感,《人與自然》《動物世界》表現出對動物的關愛之情。人們對于語言美的追求也是對未來的崇敬,對創造的歡喜。
由于外來詞匯、網絡詞匯的沖擊,廣播電視語言的規范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此情況下對于不規范詞匯一定要嚴令禁止,加強管理,讓廣播電視語言更加規范,并且在固有規范基礎之創造和發展新的語言規范,豐富語言表現,以便順應時代的潮流,茁壯發展下去。
在廣播電視語言中要融入真情實感,這是作為一名主持人所必備的基本素質,也是節目是否受聽眾歡迎的基本要求。語言是溝通的橋梁,而冷冰冰的語言卻不能讓對方接收想要表達的情緒,并且會使人與人之間產生距離感。所以,在播音語言中主持人需要在對自身感情加以控制的基礎之上融入真情實感,甚至可以加上一些自己的觀點,但是要保證話語的正面性和積極性。而語言技巧的使用也可以使廣播電視語言更加富有魅力,語言技巧可以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起到渲染和推動作用,在主持人和嘉賓進行交流的時候也會更加順利暢通,減少不必要的摩擦,以達到提升節目的效果,進一步提高廣播電視語言的有效性。
為更好運用廣播電視語言技巧,提高自己的觀察力以及靈活應變能力,要提高自身文化水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為增加自身文化底蘊,提高自身文化素養,主持人可以廣泛閱讀以及系統學習,掌握相關的語言技巧,積累主持經驗。學會在現場主持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并傳遞積極正面的情緒。這方面的范例我們可以參考董卿、楊瀾等前輩,豐富的文化積累讓他們在主持中游刃有余,在遇到突發情況時靈活應變。
本文闡述了從各方面提高廣播電視語言的有效性,讓廣播電視語言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價值,將所表達的觀點更全面具體地傳遞給每個觀眾。因此,在新媒體網絡語言異軍突起的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語言要保持獨特的風格。廣播電視語言代表的是國家的形象、城市的形象。所以,提高廣播電視語言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