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中醫學院臨床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011;2.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保山 678000
中醫婦科作為一門臨床學科,在它的起源、理論體系的建立、臨床經驗的積累、學術思想的形成等方面經歷了一個漫長過程[1]。在這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涌現出許多卓越的醫家,由于受到各自地域、文化、經歷等影響,他們擁有不同的理論體系與治療法則。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這些醫家優秀的臨床思維模式通過師徒授受等方式被傳承下來,并在傳承過程中不斷完善與發展,直至形成成熟的學術思想,建立婦科學術流派。憑借著流派的建立,許多優秀的學術思想得以流傳至今。同時,這些婦科流派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醫婦科學的進步與發展。因此,中醫婦科流派人才是推動中醫婦科創新、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力量,這就要求中醫婦科流派人才在培養上,應該更加合理和完善,以保證其在掌握更加扎實和深厚理論基礎的同時,具有更高的綜合素質。
1.1院校教育模式目前中醫婦科流派人才培養仍應以院校教育為基礎[2]。中醫婦科學[3]是運用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女性疾病預防和治療的一門學科。因此,對于中醫學相關基礎學科的學習尤為重要,只有在院校教育中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才能在日后臨床實踐中進行更有效的學習。
1.2中西醫結合模式相對于單純學習中醫的傳統模式,中西醫相結合的教育更符合社會進步的要求。采用中醫診療技術與現代醫學技術相結合的學習,才能更加全面的了解當代醫療的動態與水平,緊跟其步伐,不斷進行創新,以達到最終的突破與提高。
1.3師徒學習模式相對于院校教育模式、中西醫結合模式而言,師徒學習模式在中醫婦科流派人才培養中更具特色。流派的傳承從古至今大多通過師帶徒的方式實現,這一獨特方式增加了學生直接跟師學習的機會,有利于得到導師正面指點,達到更好地學習效果。同時通過師徒授受的教育模式,把中醫婦科流派的學術思想融合于基礎中醫婦科學中,有利于更好地傳承中醫各婦科流派的學術思想與診療特色。
2.1培養思路培養中醫婦科流派人才,重在通過流派文化的學習,使婦科流派中優秀的學術思想、診療思維與診療方式得到傳承,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對探索與完善,進而帶動中醫婦科整個學科領域的進步與發展。在流派傳承學習的同時,又要重視綜合素質、兼顧個性發展。中醫婦科流派人才必須掌握寬泛的理論基礎知識,才能在以后的科研及臨床學習中游刃有余。培養人才的重點是培養其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自主創新、團結協作等能力,同時塑造具有超強動手能力、鮮明個性的高素質人才。發展個性是現代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建立以人為本的嶄新教育觀。
2.2培養方法
2.2.1跟師臨證學習作為中醫婦科流派的繼承者與發揚者,作為中醫院校學生,跟師臨床學習是中醫成才的捷徑[4]。近年來這一傳統的中醫學習模式越來越受到重視,不僅在全國各地陸續建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還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5]。通過師帶徒學習,學生在感受濃厚流派學術氛圍的同時,能夠更巧妙的掌握相關文化思想,進而更全面的繼承流派精髓。中醫婦科流派人才也要進行跟師學習,才能更直觀的感受學術流派對于婦科疾病獨到的見解與特有的診療方式,通過跟師培養,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將各婦科流派的學術思想應用于臨床,更好地攻克婦科疑難雜癥。
2.2.2強化經典研讀國醫大師鄧鐵濤曾說過:“一個有水平的中醫必須具備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熟諳中醫經典,精通辨證論治”[6]。歷代著名婦科醫家的醫學著作,如《金匱要略·婦人病三篇》、《景岳全書·婦人規》、《婦人大全良方》、《婦科精要》、《傅青主女科》等,乃作者傾其畢生精力、心血凝著而成,足見其珍貴價值,堪稱經典。因此,婦科流派人才在學習時應端正對待經典的態度,加強理論素養;同時也要做到“盡信書不如無書,擇優而取”。名家蔡小蓀[7]認為:對于書本上的知識,要批判性地吸收,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熟讀經典,去蕪存菁,中醫婦科學術流派人才首先應飽覽群書,學習和領悟各家經典講義,但也要自己結合臨床做出分析、判斷。
2.2.3培養科研能力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社會對全方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8]。因此,在培養中醫婦科流派人才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對傳統學術流派的繼承培養,還要重視其科研能力的培養,要“授人以漁”,提高培養人才的獨立判斷、靈活思考及自我創新能力,對出現的問題能獨立分析和探索,在實現自我提高的同時,進一步將中醫婦科流派推向更高的平臺。科研能力是學生在不斷學習、研究中,形成思維診療模式的過程,中醫婦科流派人才可以選擇中醫藥治療優勢的病種,如血證、不孕癥等,進行臨床或動物實驗研究,以此為突破,深入開展流派學術思想的現代研究,豐富臨床理論,指導臨床治療,最終形成完整的中醫婦科流派學術思維模式。同時,通過科研實踐驗證婦科流派的學術理論,并以此立據,更好的將婦科流派相關學術思想進行推廣與發揚。
2.2.4提高臨床能力①婦科流派學術思想傳承者本身應儲備扎實的臨床基礎知識,在進行流派學術理論學習后,將二者融會貫通,形成一套富有流派特色的婦科診療方案,在遇到問題時能夠靈活調動相關知識以進行解決。同時應該熟練掌握常見病、多發病在婦科流派學術思想指導下制定的診療方案,面對復雜病情時,能夠進行理性分析,正確指導醫療實踐,達到藥到病除、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同時在臨床實踐中還應加強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1989年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在《福岡宣言》中指出:“缺少共鳴應該看作與技術不夠一樣,是無能的表現”[9]。因此,醫學人才的培養應該將“具備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作為一個必須達到的重要目標,并在臨床中通過多到病人床旁去掌握第一手資料,給予病人正確的生理、心理指導等方式,實現培養目標。②積極開創民間學習新方式,例如開展學術講座、研討會、創立學術論壇等[10]以進行交流與合作,讓流派學員在活動中自主發表實驗及臨床過程遇到的新問題、新難題,讓參與的學員通過彼此間的分享與討論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新見解、新方法,并提出新認識。通過此類活動的舉辦,可以激勵各婦科流派人才進行積極思考,同時在交流中各取所需,最終實現自我提高。
2.2.5提升綜合素質中醫婦科流派人才在肩負傳承流派學術思想神圣使命的同時,還充當著作為醫護工作者救死扶傷的角色。因此,在流派學術思想的學習過程中,應該不畏艱難、刻苦鉆研、積極進取,努力為優秀中醫婦科流派學術思想的繼承與發揚而奮斗,為積極發揚中醫婦科流派文化做貢獻。曾有研究者[11]在美國撒拉納克湖畔的墓志銘上寫到:“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這句話告訴大家在疾病面前有時醫生也無計可施,但我們應盡力去關愛患者,努力解除患者的苦痛,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因此,在培養中醫婦科流派人才時,還應重視其作為醫護人員對于患者、社會的責任感與奉獻精神的培養;應該努力學習醫療手段,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2.2.6加強建設監管從地方先行到國家推動,增加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的建設,以增加學員學習機會的同時,創造更多人才臨床實踐的場所。此外,一方面要定期對帶教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科學的量化考核,輔之以激勵措施,如通過對帶教教師進行定期帶教培訓、帶教任務安排等,定期檢查任務完成情況,并以此為依據予以獎懲等方式進行,以提高帶教教師的“教學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傳承人的考核,可通過學習心得匯報、論文撰寫、定期考試等對傳承人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口試與筆試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考核辦法,激勵其重視臨床實踐的學習,培養不斷進取的事業心,以促使學員重視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
總之,中醫婦科流派人才的培養是學術思想傳承的重要途徑,筆者認為應通過跟師臨證學習、強化經典研讀、培養科研能力、提高臨床能力、提升綜合素質和加強建設監管等方法與途徑,才能實現培養目標,推動中醫婦科流派的代代相傳,學術思想的生生不息。
[1]何以仙.中醫婦科學淵源與發展探析[J].大家健康,2014,8(1):287.
[2]林益,朱南孫,董莉.師承教育與院校教育相結合模式在中醫婦科人才培養中的體會[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7(4):11-12.
[3]馬寶璋.中醫婦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4]王建強,董天宇.跟師臨床是中醫成才捷徑[N].中國中醫藥報,2015-10-30(007).
[5]馮曉玲,姜俊竹,孫可豐,等.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思路之探索[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5,27(3):339-341.
[6]劉麗,胡越,王業,等.夯實中醫經典理論基礎提高中醫婦科人才培養質量[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3):24-25.
[7]黃素英,王海麗,王春艷.從蔡小蓀成才特點談中醫人才培養[J].中醫文獻雜志,2007(4):59-61.
[8]劉麗,文雁,吳效科.中醫婦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新方向[J].光明中醫,2015,30(4):897-898.
[9]Epstein RM,Hundert EM. Defining and assess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J].JAMA,2002(287):226-235.
[10]王琪,李鳳英.“醫-教-研”三位一體培養中醫婦科臨床型研究生的新模式設計與實踐[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2,34(1):17-19.
[11]劉麗,齊智慧,王賀,等.關于臨床型中醫婦科研究生的培養[J].光明中醫,2013,28(5):1067-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