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省總工會主動牽頭,聯合省人社廳、團省委、省婦聯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分別建立“云南娘家人”服務站(以下簡稱服務站)。一年多來省總工會在派出13名全省扶貧工作隊員的基礎上,每站各安排2名同志長期開展娘家人服務工作。至今共投入經費280余萬元,除開展日常性的維權幫扶救助外,共組織三次大型慰問活動(中秋國慶送溫暖2次,元旦春節送溫暖1次),共慰問我省外出務工人員893人,臨時救助25人,發放慰問金843630元。服務站主要從三個大的方面開展工作:
(一)下基層,進車間實地了解掌握務工人員的真實需求,努力實施點到點的精準幫扶。
服務站通過走訪了解用工企業,著手建立了342家用工企業有關云南162400名外出務工人員的動態信息,以及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分布狀況,初步掌握了滇籍務工人員流動趨勢及相關特點,較為詳細地了解了滇籍務工人員在外打拼的艱辛歷程,對務工人員的就業生活也有了直觀的感受,不僅激發了服務站工作的熱情,也使服務站實施的幫扶措施更有針對性,更為精準有效。如,2018年截至8月31日,怒江在珠務工人員1396人,在職率91%,其中建檔立卡戶731人;返鄉103人,返鄉率8%。
(二)用真情千方百計為務工人員解決急難事,以實際行動助力務工脫貧攻堅戰。
建站以來,服務站總共為7起突發疾病危及生命、工傷致傷殘、遭受故意致命傷害、因工身亡等個案提供了相應救助。
(三)從務工人員大多來自貧困地區的實際出發,實施物質、精神多維度引導幫扶。
受地域環境、民族習俗、個體素質和從業觀念等因素的影響,一些務工人員環境適應差,融入異地社會環境速度慢,生存發展能力弱。為此服務站在幫困扶貧的同時,針對浙江永康市有近13萬云南鎮雄籍務工人員,用工不規范、缺乏基本職業素養,法治觀念淡薄、依法維權意識缺失的情況,服務站為永康服務點聘請了法律顧問1名,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法律咨詢培訓服務,一年來,永康娘家人服務站來訪人員5063人,并成功維權調解勞資糾紛、工傷事故、交通事故、民間糾紛等案件1600余起。舉辦了1次廣場宣傳活動,發放了十九大報告單行本、農民工手冊、職工心理口袋書、社會保險法、勞動合同法、禁毒防艾宣傳撲克等各類宣傳書籍10000余冊。
(一)廣泛聯系、有效集聚社會資源,增強服務能量。
深圳服務站一建站,就與集聚5836名云南務工人員的富士康集團等企業工會,建立了化解危機,維穩關愛的聯動機制;其次與務工人數相對集聚的屬地政府及相關機關部門建立聯合服務協作機制;三是與外出務工人員規模較大的地州的專門機構聯合服務協作機制。目前已與8家組織機構建立協調協作關系。
(二)盡最大努力拓展服務站的觸角,擴大娘家人的影響。
一年來,服務站努力通過云南各地州市縣駐珠三角的人社工作站、娘家人服務分站(點)、昭通黨工委駐浙江永康黨支部、駐粵團工委等機構幫助宣傳和傳遞娘家站的相關信息,主動承擔并搭建起聯合協同的工作平臺。目前,上海和深圳建立省級服務站2個,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建立市級服務分站5個、建立縣級服務點7個。
(三)盡心協調解決一些突發事件,發揮服務站的獨特作用。
近來,廣東大部地區遭受洪災,在惠東的300多名紅河元陽務工人員,被困兩天,一時食宿問題無法解決。2018年8月31日21:58分,接到參與協調處理請求的電話后,娘家站及時提出緊急處置指導意見,對安撫情緒、妥善解決問題起到了積極作用。一年來,努力探索重大災情預警和妥善處置預案制度。協調解決了群體性隱患排查,勞務輸出規范清理整治等多例突發事件。
(一)建立多層次工作信息聯系機制。
服務站首先與娘家站各分站(點)溝通建立了信息及時報告制度;再與屬地政府相關部門、用工企業、勞務派遣公司溝通建立信息互通機制,確保信息暢通。以便能第一時間掌控主動,做到問題“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化解”。
(二)采取購買服務組建信息聯絡員隊伍。
在建立了協作機制的各機構中遴選信息聯絡員,根據需要實行動態化聘用制,逐漸完善信息聯絡制度,通過補充站點信息力量,促進信息工作進一步落實。
(三)構建高效通暢的信息報送渠道。
一年來,服務站建立了《云南娘家人服務站信息聯絡員工作細則》《急難險重救助、突發事件預警上報制度》《云南娘家人深圳服務站點工作聯系制度》等信息上報制度 ,努力為省總工會領導及時了解掌握滇籍外出務工人員就業脫貧情況增添一個信息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