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北坤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法學教育,其目的主要是傳授法律基本知識、訓練法律職業思維、培養合格乃至優秀的法律人才。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我國法學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主要體現在師資力量的積累,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方式的多樣等方面。雖然這些成就是可喜的,但我們也應該正視我國的法學教育與國外的差距以及我國法學教育面臨的新問題,這應引起我們的重視,積極面對并盡快解決這些問題。第一,法律信仰教育缺失;第二;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第三,與法律資格考試的關系失衡。理論與實踐脫節是我國法學教育普遍存在的現象,究其根本,主要是因為:第一,我國的法學教學模式承襲了大陸法系國家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我國的法學教學模式是以法律概念作為基本元素來講授,然后逐步講授相關法律規則、原則乃至法律制度,從而構建起完整的法學教學體系。這樣下來,就形成了我國法學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局面;第二,受我國高校人事制度和教育制度的限制,導致高校的老師有相當部分缺乏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樣一來,培養出的學生的職業素質可想而知。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節勢必不能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法律專業人才。
在德國,法學院實行寬進嚴出的教育政策,德國法學教育的實施主要是依靠作為聯邦法律的《法官法》。其法學教育非常重視法學實踐教學,他們的法學教育被劃分為兩個階段——大學學習和見習服務。在這兩個階段中都要進行國家考試,通過考試的學生才具有從事法律相關職業的資格。在第一個階段即大學學習階段,學生在完成理論學習的同時,還需完成為期三個月的實習,這也是德國法學教育的第一次實踐活動;在第二個階段即見習服務階段,見習期為兩年,這是德國法學教育的第二次實踐活動。德國《法官法》第5條規定:“只有在大學完成法學專業學習并通過第一次國家考試,然后完成見習服務并通過第二次國家考試,才能取得法官資格。”①但如果僅通過第一階段的考試只能成為準法律工作者,從事與法律相關的工作,如果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法律工作者,那么在見習階段必須到律師事務所、法院、檢察院或者其他法律執行機關見習,然后在見習期滿后參加第二次國家考試,考試合格后才能從事律師、法官、檢察官、公證員的工作。經過見習實習并考試合格基本上也就具備了司法工作和各級高級管理工作的能力。
在美國,大學如果要開辦法學院招收學生進行法律教育,必須向美國法學院協會申請,由美國法學院協會為大學頒發執照,同時對法學院的各種軟硬件設施有具體的要求。加入美國法學院協會的法學院對招收的學生的成績也是有嚴格要求的。首先,入學者必須參加全國的法學院入學考試,然后再參考入學者本科學習時的成績,最后以這兩個成績為基礎決定是否錄取該考生。各個法學院把對學生法律思維的培養作為法律教育的重點,針對法律思維會開設許多相關課程。此外,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還要求學生選修大量的法律專業以外的課程,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學生只有修完法學院要求的全部課程并取得法律學位,才有資格參加州的律師執業資格考試,考試合格后,才能在該州從事律師工作。
美國法律教育的特點是:更加注重實務訓練,采用判例教學法、模擬審判、診所教育等。判例教學法于19世紀70年代被提出,經過發展,到20世紀中葉被各個法學院所接受并完善。判例教學法主要是以判例為中心進行講授,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理解能力,進而掌握法的原理和原則,最終學會解決實際案例的能力。
近年來,我國高等法學教育事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在實踐教學上也做了許多工作:1、實踐教學被納入到教學計劃中,并且加大了實踐教學的課時數;2、更加重視實踐教學,加大對其的投入,使實踐教學的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3、校內外實踐基地的建立,也使教學的實踐性落到實處,保障了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在校內,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模擬法庭、法律援助中心等實踐基地,學生在校內就能參與到法學實踐教學活動中;另外,在校外,與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共同培養學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校內實踐教學資源的不足之處,讓學生更真切的體會到法律這項職業,最終使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
但是,目前我國法學教育實踐教學從整體上看,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開展的時間還不夠,投入的經費還不足,實踐的場所還有限等,這些也必將導致:1、實踐與理論的關系定位不清,也沒有科學、有效的理論來指導實踐;2、實踐環節單一,流于形式,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3、實踐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系統運用知識的能力。就目前來看,學生的這些能力還未達到預期。
我國法學教育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將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在尊重本土資源的基礎上尋求訓練法律技能的有效機制。②我們有我們自己的傳統和國情,我們的法學教育也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且西方的法學實踐教學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全盤接受西方的模式也是不可行的,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借鑒西方的成功的經驗?我認為,首先應充分了解我國的國情,弄清楚什么樣的模式才是適合我國的,然后再從西方先進的教學模式中選擇適合我國的,而且選擇的模式也必須是可操作性強的。從我國各法學院的法學實踐教學看,法學實踐教學有傳統的社會實踐和從西方引入的法律診所。經過調研,本人認為我國的法學實踐教學應以法律診所為主導,以社會實踐為基礎,把法庭旁聽、法律工作部門的實習、法律援助及模擬法庭納入到法學實踐教學模式當中。根據我國法學本科教育為四年制,將法學實踐教學模式劃分為三個步驟。一二年級為第一步,二三年級為第二步,三四年級為第三步。在一二年級,主要以講授法學理論知識為主,以案例教學作為手段,輔以法庭旁聽和社會實踐,旨在培養學生對法律的直觀認識以及法律意識;在二三年級,主要是讓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進入到案例當中,主要以模擬法庭、法律診所的形式開展試驗性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在三四年級,在學生課業較少的情況下,安排學生進行長期的實習,參加法律援助活動,旨在鍛煉學生的法律思維、法律邏輯以及表達能力,使學生建立起強烈的法律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相信經過這三個步驟的培養,學生不僅能夠法學理論知識,而且對法律實務也有了全面的認識,在他們踏出校門,走上法律工作崗位時,也能很快的適應法律工作。
除此之外,還要有完善的支撐體系和保障體系,因為再完善的實踐教學培養模式如果沒有保障和監督評估體系,終將流于形式,因此還應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組織體系、師資體系、保障體系、評估體系。將法學實踐納入教學計劃分配學分,建立專門的實踐教學教研機構,強化對實踐教學活動的管理和評估,加強對實踐教學教師的培養,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實驗室和各項制度,為實踐教學構建請有力的保障。
[ 注 釋 ]
①韓赤風.當代德國法學教育及其啟示[J].比較法研究,2004(1).
②周世中,倪業群,等著.法學教育與法科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