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尚國
中共威寧縣委黨校,貴州 威寧 553100
各級黨委政府都十分重視信訪工作,處理信訪工作花去了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量精力,財力,但總有一些信訪問題反復產生且容易引起社會不和諧不穩定,為此我做些探討,以找到進一步解決好信訪問題的辦法,以促改進信訪工作。
依法信訪及依法處置信訪問題,有利于推動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建設,也是法治歸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依法信訪及依法處置信訪問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信訪及信訪問題的處置,決定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對各級領導了解人民訴求和提升做好群眾工作本領具有積極意義。
信訪是群眾的意見建議,便于收集民間智慧,對各級黨委政府正確決策會有不小幫助,體現了群眾路線的要求。
信訪是人民群眾實現民主權利、維護財產權利的一項重要途徑。搞好信訪工作,是推動社會和諧的強大力量。
對信訪工作,要一如既往的重視。
全國而言,信訪形勢有很大好轉。依法信訪文明信訪總量提升很快。2017年,全國網上信訪同比上升79.4%,進京訪越級訪相對減少。全國絕大多數地方建立了聯合接待機制,實行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辦理、一攬子解決,職能部門作用得到凸顯。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及2700多個市縣實現了律師參與信訪,社會第三方矛盾化解力量得到有效增強。但信訪總量還是居高不下。
信訪案件,主要由土地糾紛、山林糾紛、借貸糾紛、打架斗毆、勞資糾紛、婚姻糾紛、相領權糾紛、天災人禍等緣由引起,具體原因很復雜,但可以把它們歸為一下幾類。
一是法律法規建設滯后,很多問題無法處理引起信訪。比如《信訪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黨政機關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本部門、本系統的信訪工作負總責,其他成員根據工作分工,對職權范圍內的信訪工作負主要領導責任。”但在信訪問題不是由本部門引發的情況下,本部門就沒有權力去解決,該信訪問題還是存在。
二是政府、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等不作為、慢作為、不正確作為引發信訪問題實在太多。
改進信訪工作,也應以問題為導向,存在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根據前述原因,應采取以下措施。
1.健全完善法律法規。很多信訪問題是法律法規不完善不健全造成的,如前面提到的“信訪問題不是由本部門引發的情況下,本部門就沒有權力去解決”一案,就要求《信訪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第四條第二款做相應合理的改變。“天災人禍補償救濟”案就呼喚補償救濟法的產生。可見,法律法規當健全要及時健全,該完善的要完善,信訪量才會減少,信訪案件有了也才會得到及時的解決。
2.完善違約責任規定——對違反民事合同導致對方上訪者,除追究違約民事法責任外還應追究解決信訪問題費時費力費財所應承擔的一切責任。這就要求相關民事法律要補充完善。
民事合同一方特別是相對強勢一方不履行合同,損害了對方的民事權利引起信訪,就要求《合同法》等相關民事法律要補充完善。
3.違權要追責——加大司法改革力度,讓司法人員不依法履職承擔相應責任。對法院的該立案的不立案,檢察院的該抗訴的不抗訴,法院檢院又不給裁定書的,就要追究相關司法人員的責任,這要求《法官法》《檢察官法》等法律作相應補充完善。
1.依法依規嚴厲處置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公職人員。對政府、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等不作為、慢作為、不正確作為,處置依據已較為完備,有相關的法律法規、黨規黨紀,嚴格執行好這些規定,讓這些規定長牙,讓不作為、慢作為、不正確作為的公職人員受到應有的處置,信訪問題就會減少或盡早得到正確的解決。
2.對無任何理由信訪,甚纏訪、鬧訪、特別是“以上訪為名未經批準組織煽動、策劃群眾非法集會、游行、示威,嚴重破壞社會公共秩序的”等“31種違法上訪”者,必須采取有力措施。一是加強針對性教育、勸說并留痕“教育、勸說”讓其明白道理,使其心服而不反悔進而不信訪。二是對不聽道理胡攪蠻纏,就依法依規及時嚴厲打擊。只有這樣才能減少信訪問題,優化社會環境。要使信訪工作邁上更高臺階,必須切實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