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斌
一個行軍壺,一個挎包,一根木棍,年近六旬的王先華,作為二師三十一團林管站的職工,18年如一日,每天堅持巡林。從早晨九時到下午六時,最多一天要走30公里路,走過一道道林來又一道林,實在無聊就吼兩嗓子豫劇,他記不清自己穿過多少荊棘灌木叢,不知摔過多少次跤,亦不知手上臉上劃出多少道皮外傷。“正當青壯年時就開始和妻子一起植樹造林,巡漠守林,如今我們兩口子都已兩鬢斑白,但情緒仍然很高漲還有精氣神?!币徽勂鸸ぷ鹘洑v,老王眼睛就會激動地閃爍著淚花。
三十一團位于二師塔里木墾區,南接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鄰庫姆塔格沙漠,兩大沙漠相距最窄處不足三公里。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由于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每年初春到春夏之交短短60天的時間內,該團要經受大風、沙塵暴、低溫、霜凍等自然災害10次以上。更為嚴重的是,生態環境的惡化直接威脅到塔里木盆地150公里綠色走廊。從2000年初開始,該團黨委先后通過爭取國家資金和團場自籌,累計投資1460萬元,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和庫姆塔格沙漠的夾縫地帶完成了長11公里,寬200米,總面積3300畝的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建起一道有效遏制兩大沙漠合并的綠色屏障。也就是從這一年起,王先華和妻子在庫姆塔格沙漠邊緣,一個方圓五公里之內見不到人煙的地方,一住就是18載,為的是看護這來之不易的國家生態保護示范工程。這片生態林是王先華和妻子從弱不禁風的幼苗開始,含辛茹苦傾注十幾年心血,最終讓一棵棵幼苗長成了遮風擋雨的一片棟梁,使荒漠成為了綠色屏障。
在這里,吃水是一大難題。2000年到2009年間,王先華一家人主要是抽取壓井水吃?!俺槌鰜硪煌八?,小半桶是沙子,需要沉淀一晚上才能吃,水還很咸?!蓖跸热A回憶著當時吃井水的情景。從2010年開始,他就開始騎著自行車或者摩托車,用裝純凈水的水桶到三公里以外馱水。買菜和生活用品需要騎著自行車到六公里以外的團部去買,六公里的路程中有七八百米都是灰塵路,不能騎車只能推著走。到團部一趟至少兩個小時。孩子上學也很困難,2000年,他的兩個女兒,一個15歲上初中,一個10歲上小學。每天天不亮,姐妹倆就推著自行車走過那段七八百米灰塵路,然后才能騎上自行車去上學。剛到那里沒幾天,妻子就后悔了,多次勸說王先華:“我們還是回連隊承包土地吧!這里實在太艱苦了?!蓖跸热A說:“這里投入了那么多錢,我們不看,誰看呀?我們不能走?!?/p>
巡邏、清理防火隔離帶、為樹木扎籬笆、熟練地換著滴灌帶……王先華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著這片樹木。這一堅守就是18年。今年56歲的王先華激情地說:“我要在這里守到退休,哪都不去了?!币荒晗奶欤跸热A頂著烈日,冒著酷暑,沿著崎嶇的林路進行巡視,這一轉就是10公里,當時出門走得急,忘帶干糧,走到太陽快落山時,他檢查完最后一個緊挨著棉田的首部時,累倒不省人事。多虧一名干活路過的棉田職工及時發現叫人幫其送往了醫院。
作為生態林的守衛者,對到林帶里亂砍樹木的人,王先華是六親不認。記得2010年的一天,王先華和往常一樣帶上工具開始巡邏林帶。當巡邏到五公里的一段林帶中時,他聽見“咣咣”的一陣陣砍樹聲,他循著聲音趕過去,發現是自己連隊的一名職工正在砍樹,而且倒的幾棵樹非常筆直,王先華又氣又心疼,急忙跑過去奪下了斧頭,“走,跟我回林管站,看怎么處罰你。”這人和王先華原來在連隊都是鄰居,關系還特別好。他見王先華動真格了,連忙陪著笑臉說:“老王,看在咱倆多年鄰居的份上,你放過我吧。我這也是要幾棵直一點的樹做房梁用?!蓖跸热A本來就不善言語,這一聽氣得嘴直哆嗦:“你知不知道,你這樣做是在犯罪,國家投那么多錢,團場花了那么多精力才建起來的生態林,要沒有這片林子,我們團居住的地方都被沙子埋了?!蓖跸热A不由分說,扭住這名職工把他帶到了林業站,進行了處罰。
自擔任生態林護林員起,王先華發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和履行保護生態的衛士職責守林18年,為團場的生態事業和經濟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他本人多次榮獲師市“生態衛士”榮譽稱號,并被團場多次評為優秀共產黨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