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2017年,七師一三一團黨委按照“標準再提高、重點再聚焦、內涵再拓展、底線再織牢”的基本思路,針對貧困戶家庭情況,實施一戶一策脫貧計劃的同時,打出了政策兜底、產業帶動、技能提升等“組合拳”,貧困職工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實現了扶貧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的目標。
近兩年,一三一團共有貧困戶65戶,實施幫扶人數190人。他們或因病、因殘、因家庭遭受重大變故而致貧。面對這一困難群體,該團黨委積極作為,專門成立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制定《2016-2018年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行動方案》,與基層單位簽訂了《脫貧攻堅責任狀》,將喪失勞動能力無法依靠產業帶動、轉移就業、技能提高、教育扶持脫貧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范圍,開展了政策兜底專項活動。
十二連貧困職工寇條一家便得益于這一專項活動。2006年,剛從大田生產轉入蔬菜大棚生產,一家人正憧憬美好生活時,突如其來的一場車禍打破了寇條一家人的夢。面對病榻上的丈夫和8萬元的債務,寇條擔起了養家糊口的責任。屋漏偏逢連陰雨,2015年,寇條又被診斷為乳腺癌,手術后的寇條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正當寇條一家陷入困境時,該團黨委將寇條一家三口納入低保范圍,并實行兜底政策,使他們一家衣食無憂。
目前,該團已有40戶像寇條家一樣情況的貧困戶享受到這一政策,共發放低保金22.57萬元,脫貧83人。
近兩年,該團針對貧困戶存在著“等、靠、要”、守土安貧、悲觀失望及“小富即安”的思想,深入開展了產業帶動專項行動,組織種植葡萄的貧困戶到其他團場學習葡萄種植技術;組織工會等部門充分挖掘和發現各單位涌現出來的典型人物進行現場說教;邀請團場致富能手、種田大戶、外出務工人員介紹致富經驗和創業歷程,有效地幫助貧困職工提高素質,學會一技之長,增強了增收本領和創業能力。同時,由團職工多元增收辦公室牽頭,引導91名貧困戶加入26個農業合作社。截至2017年12月,已幫助貧困戶養牛21頭、羊205只、兔30只、雞16450只、鵝300羽,使88名貧困戶脫貧。
王刺猬是十連貧困戶,因患重病,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離婚后靠種植12畝鮮食葡萄扶養女兒,由于沒有種植經驗,連年虧損,生活過得很艱難。連隊為王刺猬爭取到民政部門每年1000元至2000元的幫扶慰問金;并派果樹技術員王婭與他結成幫扶對子,幫助王刺猬把好了葡萄修枝、施肥、收獲等每道技術關。年底,王刺猬12畝鮮食葡萄收入達到9萬元,不僅還清了往年外債,還剩余了2萬多元。
技能扶貧除了給予貧困戶必要的資金和技術幫扶外,還注重從思想上、精神上進行引導,實現“技能扶貧”到“技能扶志”的轉變。為此,該團引導貧困人口主動參與到技能提升活動中,對貧困人員開展了免費的養殖、園藝、手工編織、農家樂餐飲等特色培訓,使282人次貧困人口接受實用技術和創業就業培訓,形成了脫貧意識常態化、脫貧行為自立化、脫貧效果永固化,不斷拓展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豐登園社區雙腿殘疾、今年48歲的李乾紅就是該行動的受益者之一。在沒有開展技能提升專項行動之前,雙腿殘疾的李乾紅除了微薄低保金外,僅靠幫別人打字維持她和女兒的生活。2017年,她參加了團場舉辦的手工編織培訓班,通過10天的培訓,心靈手巧的她,熟練地掌握了諸多編織技藝;并在奎屯市三洋商場開了專賣手工編織飾品店。她考上了手工編織技師證,成為新疆應用技術職業學院聘請的手工編織技藝班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