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鳳琴
二師永興供銷有限責任公司干部熊坤作為“訪惠聚”工作隊隊員,去年2月15日來到了且末縣英吾斯塘鄉吐排吾斯塘村。給熊坤的第一印象就是這里比較荒涼,土墻破圈,只有富民安居房在村里比較顯眼。經過摸底,這里基本上是維吾爾族,維漢比例為8.9:1。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語言不通,只有通過肢體語言或者是村干部翻譯,他們才會勉強明白對方的意思:要參加升國旗儀式,升國旗過程中要脫帽、立正、行注目禮、唱國歌……
可是熊坤總感覺通過翻譯后的交流有種說不出的感覺,特別是和村民聊家常,有翻譯在中間非常別扭,于是他決定自學維吾爾語,經過努力,當他能用熟練的維吾爾日常用語跟村民打招呼時,他看到了村民們臉上表情由一臉茫然變成了笑臉相迎……
熊坤負責吐排吾斯塘村村民三組,僅一個月時間,他就完全掌握了該村居民戶數人數,并詳細掌握了每戶村民的家庭成員情況、鄰里關系、子女上學、有無外出、流入人員情況以及隱患排查……
去年3月的一天,和往常一樣,熊坤跟鄉下派駐干部在入戶調查摸排的過程中,發現三組艾維汗·蘇萊曼家里躺著三個人。經過詢問,他了解到,一個是她11歲的孫子蘇萊曼·買買提,一個是35歲的女兒圖爾蓀汗·克熱木,另一個是常年臥床患有嚴重哮喘的艾維汗·蘇萊曼本人。
原來,女兒離婚后回到娘家住,她患有癲癇病且經常復發。艾維汗·蘇萊曼兒子買買提·克熱木離婚后再婚,把跟前妻生的兒子交給奶奶托養,蘇萊曼·買買提由于頑皮,雙腳腳背被燙傷,傷口只是用紫藥水涂抹,并且已經感染。熊坤被這一家的貧困深深刺痛,擔心這樣下去,孩子連雙腳都難保住。
第二天一早他就去縣藥店買來燙傷膏,一邊為蘇萊曼·買買提洗凈雙腳處理傷口,一邊告訴他要注意衛生不要大量運動,教他如何給自己上藥,告訴他,在家養傷,學習也要抓緊……
一周后,熊坤再去看他,蘇萊曼·買買提用不太流利的國語說:我的傷口快好了,只是新長的皮膚用力走路會裂口出血,但是我已經上學了。后來,熊坤經常去看望他們一家人,給他們送去鞋子、衣物和糧油,小買買提只要看到熊坤老遠就會張開雙臂跑過來……
5月的一天,村干部吾斯曼告訴熊坤,艾維汗·蘇萊曼老人去世了,熊坤立即同隊友一起前往吊唁,料理完老人的后事,他多方問詢,并通過婦聯、村黨員及工作隊的共同努力,將老人的女兒圖爾蓀汗·克熱木送進了且末縣養老院,從此,衣食有了保障,癲癇病得到了進一步的治療。
在“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熊坤與四組村民吐爾孫·庫爾班結為親戚。
68歲的維吾爾族老人吐爾孫·庫爾班,家里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長子和女兒都已結婚成家,只有小兒子買買提·庫爾班沒有成家,兩個兒子都沒有工作,并且沒有自己的土地,生活非常困難。
熊坤立即向工作隊匯報,在工作隊的幫助下,為吐爾孫·庫爾班老人的大兒子找到了公益性崗位,并作為村值班人員,按時參加村委值班;同時也為老人二兒子聯系到社區做保安工作,兩個兒子都有了固定收入,吐爾孫·庫爾班老人也盡自己之力,每天到瓜果批發市場進些水果銷售,每月也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有了經濟保障,生活就有了奔頭。
握著熊坤的手,吐爾孫·庫爾班老人有些激動:工作隊亞克西,漢族親戚亞克西,熊坤亞克西……
熊坤微笑著:“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是我們的工作責任,這個親戚是我唯一的維吾爾族親戚,我將永遠認這個親戚,在致富路上共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