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紅
寧夏西吉縣委黨校,寧夏 西吉 756299
近年來,寧夏西吉縣在縣域社會治理方面,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和諧為目標,積極創新舉措,大膽實踐,形成不少特色亮點,有效地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讓群眾在共同參與平安建設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走出了一條新時代縣域社會治理的新路子。
(一)社會矛盾化解機制初步建立。全縣所有鄉鎮(街道)都成立了綜治工作中心,村(居)設立了綜治工作站,學校、幼兒園設立了警務室或警務聯系點,配齊配強了鄉村綜治專干和專(兼)職調解隊伍。基本建成了“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縣、鄉鎮(單位)、村(社區)三級調解組織網絡,逐步健全了矛盾糾紛排調、重大矛盾糾紛“三調聯動”、情報信息綜合研判及分流交辦、督查督辦等工作機制。一是建立了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預警機制。二是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機制。三是建立了信息網絡管理機制。
(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逐步完善。對涉惡、涉毒、涉槍犯罪堅持“發現即查,露頭就打”,對突出治安問題和治安混亂地區堅持“出現就整,根治隱患”,深入推進了“平安西吉”建設。一實施“三大工程”,社會管控能力進一步提升。二開展嚴打整治行動、禁毒人民戰爭和“預防打擊“兩搶一盜”犯罪專項行動社會治安秩序進一步好轉。三是開展治安亂點整治工作,公共安全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三)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縣創建活動高標準推進。一嚴標準考核創建內容。制定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和諧寺、觀、教堂量化考核辦法。同時,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對全縣各鄉(鎮)、各部門(單位)創建工作進行實施督查和量化考核。二載體引導創建活動。結合縣“4166”工作思路,設計了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示范村(社區)、示范機關、示范企業、示范學校、“和諧寺觀教堂”等七大系列創建工作載體,以中小學生、國家公職人員、宗教人士和信仰群眾、非公企業為重點,探索開展民族團結“五項特色教育”,大力開展宗教界人士“素質提升工程”;持續開展名族團結進步教育“六進”活動,有效擴大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覆蓋面。四多形式宣傳創建活動。各鄉(鎮)、部門及學校、宗教場所都利用宣傳欄、展板等形式宣傳民族團結知識,創建活動進展;在縣電視臺開設“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專欄,大力宣傳近年來民族團結進步方面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形成了人人關心團結、人人珍視團結良好氛圍。
一信訪領域積案多、總量大仍是突出問題。近年來全縣雖然通過突出信訪問題整治活動的開展,有效地化解了一批老案、積案,效果明顯,但由于各種原因仍然存在積案較多、總量較大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些信訪問題涉及面廣,遺留時間長,解決難度大,需要各級發揮整體優勢,綜合解決存在的問題,在化解矛盾糾紛時間上相對要長,不能完全做到案結事了;部分群眾在利益受到侵害時,不是通過正常渠道尋求解決,而是帶著偏激情緒越級重訪和無理纏訪。二社會治理基層基礎仍較薄弱。近年來,全縣下大力氣抓了鄉鎮綜治中心建設,多數鄉鎮通過重組綜治中心,工作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緩解,建立工作運行機制。但基層綜治維穩力量不足、社會治理經費緊張的問題仍未從根本上解決。如公安警力編制與全縣人口比例為萬分之五點三,在全區縣級公安機關最低。三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仍不健全。隨著近年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投入加大,全縣技防體系建設初具規模,防控水平有了明顯提升。但在圖像采集點覆蓋率、清晰度、完好率等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加之建設經費缺乏、專業隊伍力量不足,視頻監控系統深度應用和信息化管控效果不夠明顯。特別是農村視頻監控仍存在盲區,群防群治力量薄弱,治安管控能力比較脆弱。四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仍不完善。西吉縣作為寧夏人口第一大縣,經濟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多,貧困人口多,群眾生產生活中積累的不同訴求與發展建設過程中新產生的如征地拆遷、換屆選舉、精準扶貧等新舊矛盾問題交織疊壓,凸顯多發。但個別鄉鎮和部門對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兩排查一分析”例會堅持不夠,排查化解兩個責任落實不到位,一些矛盾糾紛應排查未排查、應發現未發現、應錄入未錄入,導致一些問題未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化解。
一狠抓突出信訪問題治理。扎實推進信訪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做實信訪基礎工作。以“事要解決”為目標,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節、疏導等辦法,及時妥善地處理信訪問題。對排查梳理的重點人員、重點群體,要進一步壓實穩控責任,加強教育疏導,推動事要解決。加大信訪督查督辦和解決重點地區涉訪問題的工作力度,有效預防群體事件的發生。二不斷夯實綜治基層基礎工作。要切實加強鄉鎮綜治中心建設,認真落實“四項機制”,發揮好綜治中心實戰化運作功能。堅持基層矛盾糾紛“兩排查一分析”例會制度,定期研判和分析轄區內治安形勢,確保各類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發現得早、穩控到位、防止小事端引發大事件;堅持矛盾糾紛邊排查化解、做到所有矛盾糾紛全部上網,可追溯、可查詢。三扎實開展矛盾問題排查化解。各鄉鎮、部門要按照“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全面落實排查化解“兩個責任”,加強對宗教內部矛盾糾紛和因婚姻家庭、鄰里關系、土地權屬等引發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確保不留“死角”。對自治區交辦的還未化解的矛盾問題,相關責任鄉鎮和部門要逐案明確責任領導、責任人、化解措施、化解時間、穩控方案,確保這些矛盾問題扎實有效解決。繼續扎實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治理,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發現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一線。四著力推進打防管控一體化建設。要繼續緊盯平安西吉建設四項約束性指標,加大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力度,加大對命案、專業性團伙犯罪、“兩搶一盜”犯罪和電信詐騙、傳銷、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的預防打擊力度,切實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要進一步整合現有防控資源,大力推進“雪亮工程”建設,推動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健全和完善,切實提升防控實效。要加強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刑滿釋放人員、吸毒人員等特殊人群管理,堅決防止發生個人極端事件,將平安西吉打造成和諧西吉。五持續加大對重點問題的跟蹤督辦。縣綜治辦應聯合有關部門對各鄉鎮、各部門綜治和平安建設重點工作落實情況開展全面、深入、細致的督導檢查,并結合社會治理工程考核,維穩和矛盾糾紛排除化解不力,造成不穩定案(事)件的將采取“通報批評”、“領導約談”、“責任追究”等措施,切實有效落實綜治責任制,確保西吉縣社會大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