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紅艷 張紅玲 陳清利 孫小健
1.陜西警官職業學院,陜西 西安 710043;2.陜西省咸陽市公安局,陜西 咸陽 711000
打擊違法犯罪是警察權的內容之一,對個人基本權利的保障也是警察權的重要內容之一。警察權與公民權利保障辯證統一于警察權依法實施的全過程。
(一)公民權利保障是警察權基本內容之一
公民權利在《辭海》中的定義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權利。其中,由憲法規定的稱為公民基本權利。”①我國憲法及法律當中規定有詳盡的公民權利保障的各項規定,但無論是憲法及法律是國家所提供的在保障個人生命、在維護公民基本權利方面的強大支撐力量。警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憲法、法律所賦予的工作權限和支配他人的強制力是國家公權力的典型呈現。警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法律所賦予的工作職責過程中,對公民權利進行保護與保障是國家憲法和法律所賦予的權力與職責所在。
(二)公民權利保障理念不斷推進
在中國古代社會,沒有出現過“權利”這樣的專門詞匯,但是在社會生活層面,“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什么是他所應得的,什么是別人不該侵犯的”②。國家法律沒有明確個人權利的清晰指向,在社會生活中也沒有明確的個人權利保障的提法與說法,很多人也無從去理清權利在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隨著新中國的成立,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隨著人們觀念不斷更新、權利意識不斷增強,整個社會對于權利保障與權利保護的需求不斷加強。1982通過的現行憲法,對公民權利保障有系統的規定:“第一,它將公民的很多基本權利用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下來,憲法真正成了‘公民權利的保障書’。它一共用了二十四個條文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具體包括:平等權,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權,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申訴,控告和檢舉的權利,勞動權,休息權,受教育權,科研和文化活動自由,婦女、兒童的特別保護,對華僑正當權益的保護等等,同時規定了公民的一些基本義務。”③憲法對公民權利保障有了詳細的規定,但在實踐中如何落實保障公民權利的方法、保障公民權利的機構等方面也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警察權運行對公民權利造成侵害
警察權作為國家公權力之一種,涉及到公民權利保障的許多方面。我國警察權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在治安管理、刑事案件查處等方面都可能存在為了維護國家整體利益或者為了維護集體利益而對公民權利造成侵害。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社會中各個群體之間、甚至個體與個體之間各種矛盾不斷增加,代表國家來化解或者解決矛盾的警察機關必然面臨許多未曾出現過的問題,在沒有任何可資借鑒的方法、理論的情況下,有可能出現警察權的運行侵害公民權利的現象。同時,我國警察機關及警察個人,法治理念及法治思維的缺乏也可能導致對公民權利侵害的行為出現。
(二)公民權利限定警察權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飛躍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權利保障意識也不斷增強。人們更加有意識的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從公權力的來源層面來講,公權力來自于公民個人權利的讓渡。當個人權利不斷增加,社會不斷發展,新的權利保護需求也在增多的情況下,警察權必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當公民權利發展變化時,與之相適應的警察權也發展變化,當公民權利日益增強時,要求警察權運行也要日益增強其運行的程序化、法治化、科學化。社會的發展也同時要求警察權能夠隨時應對不斷發展的公民權利。
(三)警察權運行限制公民權利
警察權的運行毫無疑問是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維護的內在要求。只有正常運行的警察權才能夠有力量維護公共利益及維護公共秩序及更加有利于保障公民權利。不得不承認的是,過于弱小的警察權往往無法保證社會的正常秩序,并因此也無力保障公民權利。當警察權正常運行時,就不能不要求對公民權利有所限制。比如警察追捕逃犯,若需要臨時借用公民車輛時,公民應予以協作。警察權中的治安管理權、道路交通管理權、消防工作組織、槍支、彈藥等危險物品管理權、特種行業管理權等權力運行過程中都必然要求對公民權利進行依法的限制與管控。
(一)健全警察權運行法律、法規體系
在我國現行的法律當中《刑法》、《行政法》、《公務員法》、《警察法》等,對于警察權運行的主體、職責、權限、義務等基本問題進行了規定。但是,總體上看,警察權運行法律法規體系過于籠統化,很多規定比較粗略,不夠細致,對于警察權運行的程序化規定還不夠完善。應當進一步健全警察權的法律、法規體系,對警察權運行的原則、規律、制約、保障、監督等進行詳細規范。對警察權運行原則進一步明晰,對警察權制約的法律法規進一步細化,明確權力制約的主體、方法、步驟和權力制約不利的責任承擔。同時,應進一步對警察權運行的程序化規定進行細化,避免警察權運行的主觀化影響,特別是對于警察權運行的結果進行重點監督,明確權力運行的全過程,才能進一步保證權力運行的有效性、可控性、科學性、合法性。
(二)加強基層警務公開制衡警察權運行
通過“陽光警務”行動,讓更多的公民明晰和知曉警察權運行的具體進度,相關公民可以隨時了解警察權運行所遵循的法律規定,擴大了公民的知情權,讓警察權的運行情況展現在公民面前,是制衡警察權運行的有效途徑之一。社區警務的普遍展開既從最基層的警務開始踐行了警察權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同時也使每一個公民能夠貼近警察權運行的實踐層面,通過雙方的緊密協作,在更加有效的保障公民權利同時又能夠使警察權運行受到最廣大基層群眾的監督與制約。
(三)加強司法對警察權的控制
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公民個人權利保障的力度和深度不斷擴張,如何在既保障公民個人權利不受侵害的前提下,能將整個社會的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國家權力的正常運行維持在較高水平?這將是權利與權力之間尋求平衡的永續話題。維續這種平衡僅僅靠權力擁有者的自愿、僅僅靠權利擁有者的請愿是遠遠無法實現的。還應該有第三方的參與,即能夠對權力運行過程進行審查監督,能夠對權利受侵害者進行強力保護,才能從客觀上避免失衡問題。強化警察權運行全過程的司法監督與約束制度,可以從權力相互制衡的框架中來尋求對警察權給以規制從而有效保障公民權利的有效途徑。
[ 注 釋 ]
①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化,1999:340.
②夏勇.走向枚利的時代[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13.
③周葉忠,李德龍.論公民權利保障與限制的對立與統一[J].法學論壇,2003(1):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