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芳玲
江蘇泰伯律師事務所,江蘇 無錫 214000
有效辯護其實不是出于我國,而是從美國法學引進的一個概念,主要應用在刑事案件當中。一般來說,有效辯護要具備這幾個要求:辯護律師的參與是首要的,然后是辯護律師要能為當事人提供認真、有效、專業且盡職的辯護行為,當然,所謂的辯護行為還要能達到一定的訴訟效果。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律師辯護后要達到罪、責、刑相適應的目的。根據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這就對有效辯護進行了更為專業的解答。
(一)有效辯護的由來
為什么會出現律師職業行為中的有效辯護與無效辯護呢?筆者翻閱大量資料,總結出這樣的結論。這要從辯護的有效與無效起源說起,有效辯護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無效辯護的出現,無效辯護也是源自美國的法學理論。無效辯護是指律師在職業行為——辯護的過程中出現嚴重偏差,導致可能使得訴訟結果偏離公正性,這樣的行為就會被法院判定為無效辯護。原審法院的判決將被撤銷并發回重審,以此保障被刑事指控人的憲法意義上的有效辯護權的基本制度。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無效辯護這一制度也有它的不足之處,無論是擴大案件律師辯護的范圍,還是將律師辯護權的階段提前,都只是一種在表象、形式上似乎是平等的。即只是保證刑事案件中,被指控者在過程層面是獲得了律師的協助,但卻沒有真正解決律師的這種協助是否切實合理、有效。法院因此認為,只有被指控者在真正意義上獲得了律師的有效辯護才符合憲法精神,所以提出了“有效辯護”的概念。就美國而言,大部分法學學者認為,被指控人的訴訟權利是否得到充分保障,這就取決于協助律師對辯護行為的有效保證。刑事案件的判決中,如果律師沒有按照合理合法的原則進行辯護,出現了辯護缺陷、缺乏有效性、公正性就極有可能被判定為無效辯護。
(二)有效辯護的內涵
在國際刑事司法準則中,有效辯護表述為“保障被指控人獲得律師幫助的平等、及時和有效”,其核心含義是發揮辯護在刑事訴訟權力架構中的應有作用。筆者認為它應該包括這基層含義:
1.公民在作為刑事案件的被指控者,在沒有被司法機關判定為犯罪分子之前是應當享有相應合法的訴訟辯護權的,而且這種權利必須貫穿于整個刑事訴訟過程。
2.應當允許被指控人聘請能夠為其進行有效辯護的辯護人,即律師。而且要更加注意在審前階段就要賦予被指控人這種權利,因為相對來說在審前階段更容易忽視被指控人的這種權利。
3.從國家的層面來說應該建立健全這種法律援助制度,因為有些案件當中的被指控人因為種種原因,自己是無法聘請辯護律師的,所以更要確保每一個被指控人都能夠獲得平等的律師協助的機會。
4.在訴訟的全過程,被指控人有權要求更換辯護人、或者拒絕該辯護人為其進行辯護,以讓其得到更滿意的律師協助。這也體現了法律最大限度地維護被指控人的合法權益。
如果孕婦沒有深海魚的足量攝取或額外補充DHA,在此前提下不建議選用單不飽和脂肪酸,而應該選用多不飽和脂肪酸以利于DHA的合成。因為人體需要的2種必需脂肪酸都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即亞油酸和α-亞麻酸。其中α-亞麻酸在代謝過程中可合成EPA(腦白金)和DHA(腦黃金)。就α-亞麻酸的含量而言,在烹調油中大豆油和菜籽油相對比較高,所以建議孕婦可多選用大豆油或菜籽油烹飪。
我國1982年的憲法就規定了被指控人有訴訟辯護權,所以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法學界就開始強調要給被指控人獲得律師協助的機會。但事實證明,僅僅是賦予被指控人這種權利,僅僅是流于形式地給被指控人安排辯護律師,是不足夠的。因為有無效辯護的存在,即辯護律師沒有盡心盡力地從職業操守、辯護原則、法律要求上很好地去履行辯護行為。所以,好的辯護要想得到實施,在我國必須有這樣的基礎保障才行:
(一)司法制度先行
上面說到發生的一些無效辯護,可能不少讀者朋友已經對出現無效辯護行為的律師有了不好的印象。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歸咎于律師,因為就算是在我們普通人身上,要想做到真善美,也需要有好的紀律約束,辯護行為同樣如此。有效辯護的前提就是要有好的司法制度和環境,給律師辯護做好指導、規范。從司法案件中我們可以發現,有些制度是對律師的辯護行為不利的,所以出現了有效辯護難,跟體制制度和程序設計有直接的關系。就拿傳喚案件證人來說,我們都知道,判定案件一般需要物證、人證,就人證而言,可以說是對案件的判決起到至關重要的因素。我國法律也明確規定,在訴訟中可以根據需要傳喚證人進行佐證,但又有一條法律規定,判決法官有自由裁量權,可以不允許證人出庭,這就比較尷尬了。
(二)律師自身職業操守上的保障
這就要涉及到律師自身了,剛剛說過,有效辯護需要司法制度和環境的保障,那在司法制度健全的情況下,就對律師的職業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有些律師的辯護觀念還比較落后,比如一些辯護律師竟還在強調:獨立辯護人理論。應該說這是律師作為國家法律工作者時期成就的執業倫理,而從世界范圍內看,忠實于客戶利益是最高的執業倫理,如果這一點做不到,又談何有效辯護。
(一)時效性
“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所以辯護要及時。這里的時效性是對辦案機關提出來的,因為辦案機關有義務向被指控人告知其違法的行為性質、可以聘請律師為其辯護等信息,這樣能夠讓被指控人盡早獲得律師協助。
辯護律師有一系列的辯護權,如通信權、在場權、查取證權、知情權調、閱卷權、會見權、舉證質證權、申請變更或解除強制措施權、上訴權等等。這些權利我對律師辯護行為基本的保障,沒有這些權利,談何做出高質量的辯護。因此辯護權充分與否,是決定辯護有效性的關鍵。
(三)辯護的完整性
辯護應該貫穿整個刑事訴訟過程,尤其是在偵查階段,偵查階段收集的證據是將來庭審的主要依據及辯論的主要焦點,被指控人完全處于“失重”狀態,他的內心是忐忑、害怕的,所以這個階段就非常需要辯護律師的介入。而這里所說的完整性也就是指從針對被刑事指控人的刑事訴訟一旦起動到執行完畢均應獲得辯護。
(四)辯護的有效性
這是更為關鍵的了,正如上文所說,辯護是否有效,不僅僅是看有沒有為被指控人辯護,而是要看辯護的“質量”。被指控人被賦予的合法權益不一定就真正能享受到這些權益,所以有效的辯護就是關鍵,辯護律師要使盡所能,在合法的范圍內替被指控人高效辯護。
從大眾的角度講,不少人認為律師的有效辯護可能就是簡單地將被指控人辯護為無罪判決就是有效。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至少是片面的觀點。筆者通過收集材料,得到我國最高人民法院三庭副庭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廣三的一段解讀,借此向讀者朋友做更專業的闡述:劉廣三首先認為,有效辯護不只是一種單純的理念而已,更是一種具體的法律制度。簡單來說,這個制度其實是為了確保被指控人的辯護權能夠得到充分、有效的行使。這里面又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司法機關要確保被告人辯護權獲得充分的行使;另一方面是辯護人,包括律師辯護人和非律師辯護人,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確保辯護權得到充分行使。
在當前社會意識下,不少律師以獲取了多少件無罪判決作為展現自己職業能力的標準。其實這也是片面的,說得不專業一點,這種能力的體現只能忽悠對法律外行的群眾。劉廣三就認為,獲取了多少無罪判決與是否實現了有效辯護完全是兩回事,有效辯護是程序意義上的概念。一個案件中的無罪判決,更多的是與控方的錯誤有關,與有效辯護是沒有什么直接關聯的。更不是說只有獲得了什么樣的判決,才是衡量有沒有實現有效辯護的標準。在程序法的概念上,有效辯護對律師的職業行為提出了明確要求,只有符合要求了,才能稱作為有效辯護,與判決的結果沒有關系。比如有的被指控人的確違反了國家法律,即使被判處死刑,他也接受。那關鍵就在于被指控人的內心委屈、想法是否得到了充分表達,辯護律師幫他表達出來了,他就能坦然面對。所以,就算是訴訟判決是死刑,辯護就無效,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一)對于律師本職工作的要求
律師在行使工作職責過程中應該做到言行舉止宜穩重、謙虛、謹慎,忌輕浮、輕狂、脫離實際。在進行訴訟辯論時應該經深思熟慮再發表意見,太過輕率會遭人恥笑,甚至出現工作失誤。
(二)“準”字當頭
安徽大學劉少華教授有八字名言:對抗有度、合意有限。他的意思是:無論是鄰里關系還是國際關系,抗爭均是最后的手段,同樣適用于刑事辯護。如:控方誘導性發問,不必抗議,可以采用同樣的方式發問,以對等的方法回應;但控方對被告人進行人身攻擊性發問,一定抗議。一個人要是一點虧都不愿吃,那他注定要吃大虧。
(三)增加律師辯護權力
雖然我國是允許被指控人進行自行辯護的,但在司法實踐中可以發現,不少被指控人多是法律意識不高、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由他們自己進行辯護其實效果會大打折扣。而律師作為專業辯護人,能夠真正起到保障被指控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對刑事訴訟階段中國家公權力對侵犯公民權利的行為進行監督與維護的作用,所以更應該強化律師的法律作用。
最后,要想在我國真正實現律師的有效辯護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但總而言之,如果能有國家健全的司法體制作為保障、更高的專業化律師行業準則,相信這條通往有效辯護的道路一定不會太遠。
[ 參 考 文 獻 ]
[1]敬雪華.中國律師辯護無效之檢視[J].社科縱橫,2018(02):47-53.
[2]劉平凡.全面推廣刑事辯護卷為有效辯護提供堅實保障[N].中國商報,2017-12-21(A04).
[3]葉揚,周煜川.審判中心主義視角下有效辯護的實現[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7,30(06):22-27.
[4]張中.論偵查階段的有效辯護[J].當代法學,2017,31(06):25-34.
[5]陳瑞華.有效辯護問題的再思考[J].當代法學,2017,31(06):3-13.
[6]熊秋紅.審判中心視野下的律師有效辯護[J].當代法學,2017,31(06):14-24.
[7]肖璐.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之律師辯護[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0(04):37-40.
[8]閔春雷.認罪認罰案件中的有效辯護[J].當代法學,2017,31(04):27-37.
[9]黃兆然.審判階段的有效辯護問題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7.
[10]周建偉,李劍.律師在審查起訴階段應積極辯護[J].法制與社會,2017(05):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