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眾人物名譽權保護為視角"/>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賀 歡
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上海 201306
人格尊嚴、言論自由作為公民的兩項基本權利,在現實生活中常常發生沖突,通常表現為一方因行使言論自由權利而造成對另一方名譽權的侵害,這一問題在大眾發表對公眾人物的看法、評論、意見時尤為凸顯。公眾人物理論并非我國首創,其來源于美國1964年沙利文訴《紐約時報》侵犯名譽權糾紛案中的“公共官員”的概念。[1]三年后,美國法院在柯蒂斯出版公司訴巴茨案(Curtis Publishing Co.v.Butts)和美聯社訴沃克案(Associated Press v.Walker)中明確提出了公眾人物的概念。公眾人物是指其行為活動往往牽涉公共內容和公共利益,并因為其行為的參與對公眾生活產生較大影響的人,公眾人物的提出是為了解決特定人物的人格權與他人言論自由的沖突,即保護言論自由、對名譽權、隱私權進行一定的限制而創設[2],從而實現平衡二者利益的目的。
名譽權,是指公民和法人在社會生活中獲得的他人對自身的社會評價并受法律保護的權利。名譽權、生命權、身體權同樣是作為人格權的基本內容,理應獲得同等的保護,但是,在涉及公共利益領域,采取對公眾人物名譽權有差別的保護,其法律基礎來源于哪里?一是基于權利可以區分為可克減權利與不可克減權利理論,生命權、身體權屬于不可克減權利,而名譽權則屬于可克減權利,所以可以對公眾人物名譽權進行限制。[3]二是從公眾人物群體身份地位的特殊性進行分析。公眾人物與普通民眾相比擁有較高的社會知名度、社會地位以及優越感,加之公眾人物行為活動與社會公共利益相關聯,普通民眾對其所作所為享有知情、提出意見、發表自身看法等權利,公眾人物幾乎無時無刻不在他人討論的話題當中,因而,對其名譽權進行一定的限制有其合理性。三是從權利自身角度出發。名譽權的獲得主要是他人通過語言、文字評論等方式產生,在而言論自由也同樣是通過語言文字的形式來傳達,公眾在對公眾人物進行評價時必然涉及到公眾人物名譽權的內容,由此帶來沖突問題。
一方面,公眾人物地位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需要對公眾發表的言論進行必要的容忍,只要公眾在權利的限度內行使自身的言論自由,可以享有以下抗辯事由:內容真實、正當行使權利以及正當的輿論監督等。[4]因此,只要大眾以及新聞媒體對公眾人物行為活動所作的評價、報道、批評等內容是客觀的、真實的,即使語言有些偏激、用詞較為辛辣,公眾人物不能以此為由認為自身名譽權遭受侵害而要求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在此情形中,我們更傾向于對社會大眾的言論自由權利進行優先保護,對公眾人物名譽權進行限制性的保護。另一方面,任何權利的行使并非絕對的、沒有邊界的,毫無限制的。對公眾人物的名譽權保護并不是受絕對限制保護的,當他人因濫用言論自由權利,如故意甚至是惡意發表嚴重不實或虛構事實的報道、評論,超越了為維護公共利益之目的,造成對公眾人物名譽權的侵害時,我們應當對其名譽權進行充分的保護。此外,對于純粹屬私人領域的事物進行不實的虛假評價或報道侵害到公眾人物的名譽權時,我們應當將公眾人物與一般大眾平等對待,給予無差別的保護。在此種情形下,對于公眾人物名譽權是否遭受侵害的認定應當按照一般人的認知標準,即在同等情形下,一個普通的誠信善良的人是否會因為行為人所實施的侮辱行為遭受名譽的侵害,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則認為公眾人物的名譽權遭受了侵害,反之則沒有。公眾人物在舉證責任上也只需要承擔一般的證明標準,只要能夠證明行為人在實施侮辱誹謗行為時主觀上存在著故意或者過失,并且侵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權,行為人就需要承擔侵害公眾人物名譽權的侵權責任。言論自由權利關乎到公民能否自由充分的發表自己對社會事務的看法、意見,涉及到公民的批評權、建議權、監督權等憲法性權利的行使,而公民名譽權則關乎到公民能否受到他人的尊敬、能否有尊嚴的生活,對公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公眾人物名譽權進行充分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于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避免一些人披著言論自由的外衣故意散播虛假的事實和進行歪曲的報道,從而誤導公共輿論、擾亂社會的穩定秩序。
[ 參 考 文 獻 ]
[1]NewYorkTimesv.Sullivan,376U.S.25(1964).
[2]王利明,葛維寶主編.中美法學前沿對話——人格權法及侵權法專題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6.
[3]王福友,張雅萍.從權利利益化視角談公眾人物名譽權保護[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3(2):132.
[4]王利明,楊立新主編.人格權與新聞侵權[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0:33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