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晶
1.澳門科技大學,澳門 999078;2.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廣東 珠海 519085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迅速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資產也迅速增長,尤其是東部沿海城市,廣東省早在1985年就開始進行農村股份制改革,然而對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界定只做出了原則性的規定。我們選取了珠三角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處于四個不同等級的廣州,佛山,珠海,江門作為樣本取樣區域。通過調研,我們共收集了11個村民委員會,436份有效的調查問卷。
(一)對農村普通農村居民的確認標準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實踐中67.8%的受訪者依然選擇利用戶籍制度是該村確定集體成員資格的主要方式。但是當筆者調查村民認為應當依據什么標準確認集體成員資格的時候,有75.3%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按照是否履行了村集體的權利義務確定成員資格,82.5%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按照村規民約的具體規定確定成員資格。戶籍制度因其具有法定性以及公開性,具有很強的公信力。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部分農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勞動形式發生了變化,有些農民戶籍雖然不在農村,但是卻依賴農地為生,但是這些人偏偏無法取得集體成員資格,更無法獲得土地增值收益等各種權益。而有些戶籍雖然在農村,但是已經在外地有了固定的工作,并且享受了基本的城鎮職工統籌待遇,卻依然依據戶籍制度與其他農民共同分享著集體成員資格帶來的各種利益。
(二)對農村“外嫁女”成員資格的確定
“外嫁女”通常是指農村已經出嫁的婦女,而在廣東,外嫁女一般是指與非本村人結婚但是戶口仍然留在本村的婦女。由于廣東省特別是珠三角地區農村集體資產規模迅速增長,以村,組為單位成立了股份公司或者經濟聯合社,原來的土地承包權益糾紛逐漸轉變為股份分紅的糾紛,而外嫁女的分紅糾紛占絕大多數。廣東省政府專門出臺了《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農村經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中的婦女,結婚后戶口仍在原農村經濟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或者離婚、喪偶后戶口仍在男方家所在地,并履行集體經濟組織章程義務的,其本人及其符合生育規定的子女,享有與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其他成員平等的權益。”因此,廣州,珠海,佛山的大部分農村都認可了只要女方的戶口只要不遷出本村,仍然可以享受集體成員資格。相對來看,江門對于外嫁女集體組織成員資格的保護顯然不夠,即使戶口留在本村,也無法享受任何收益。
(三)對農村“代耕農”成員資格的確定
“代耕農”是珠三角地區比較突出的特殊人群,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廣東省邊遠山區及周邊省區的農民與珠三角地區的各鎮區,村委會等以書面形式或者口頭形式訂立農田代耕協議,定居多年,已經失去與原來家鄉的聯系。但是一直沒有順利遷入當地戶口,而出現一系列的子女上學,土地分紅收益等等問題。由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大多數的代耕農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筆者嘗試借鑒城市積分入戶的方法解決代耕農的集體成員資格問題,在回答“可以確定代耕農入戶的積分條件”時,影響因素由高到低分別是:“未有違法犯罪記錄”占87.4%,“遷入所在城市的時間和農齡”占83.4%,“未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占76.8%,“承擔所在村集體權利義務”占64.3%,“為所在村集體作出特殊貢獻”占35%,“村民大會通過”占23.6%,“有本科以上學歷或者職業技能等特殊人才”占10.4%。
(四)對農村服刑人員以及大中專學生,服兵役的成員資格的確定
通過筆者的深入調查以及訪談,廣州,珠海,江門,佛山四個城市對于服刑人員是否依然保留集體組織成員資格都予以肯定,對于服刑期間是否可以獲得集體財產的增值收益,對于大中專學生,以及服兵役的人員,大多數集體經濟組織選擇保留其成員資格,并給與相應的集體財產分配收益。但是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大學生畢業返鄉后,村集體雖然繼續保留了集體組織成員資格,但是因為上大學戶口已經由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雖然具有集體組織成員資格,但是對于非農業戶口,有些村仍然不給與畢業返鄉的大學生參與分配村集體經濟利益的權利。
筆者建議建立合理的積分準入制度和撤銷制度,吸引有技術,有專業的人才為農村服務,為農村帶來更大的利益和價值的同時能夠分享集體財產的增值收益,使得更多為農村作出貢獻的人得到公平的收益,而將那些只是掛有農業戶口,但是早已脫離農村的“空掛戶”等人群及時的撤銷其集體成員資格。
[ 參 考 文 獻 ]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新華社,2013.11.
[2]王利明.物權法概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