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奎林 李雪寒
黑龍江省雞西市梨樹區人民法院,黑龍江 雞西 158160
舉證責任的分配不僅與民事訴訟的基本程序有著密切得聯系,從相關法律需求的角度來看與民事實體法也有著很大的關聯。對舉證責任進行分配,主要是在當事人中的分配事實不能得到有效的證明的時候發生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對于承擔敗訴風險的一方如何分配成為一大問題,為了更好的完善這一問題的解決措施,積極與民事實體法的相關知識進行有效的結合就顯得尤為重要。其一,要對民事實體法的處理原則與價值觀念相結合。其二,加強對社會目的的考慮。最后,積極將民事實體法的立法宗旨與實際的案件進行有效的結合。
在實際進行相關案件處理的過程中,很多案件的處理結果在事實證明等方面存在這一定的苦難,在這種情況之下,積極采用舉證責任的分配對其敗訴風險進行系統的分擔,可以大大提升案件證據以及案件事實上報的真實性。從民事實踐活動的角度來看,很多案件事實發生的合理性很難通過常識來判斷,當案件事實處于不明狀態的時候,法院以防對處于異常狀態的事實認定不存在,并作出對負有舉證責任一方不利的判決。這樣的方法雖然不能更好的對其案件的真實性進行系統的判斷,但是,對于貼近案件實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程序公正的有效實現對于實體公正具有重要的保障意義。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在實際的審判過程中,要對民事審判中舉證責任的訴訟設計以及相關規定進行系統的重視,從而更好地實現程序價值準則的有效實現。
(一)合理分配原告與被告的舉證責任
從理論知識的角度來看,基本上很多案件在實際處理的過程中,一般原告承擔的舉證責任要重于被告,原告的當事人要向法庭證明相關的事實,被告根據此項內容,對原告的舉證進行反駁。因此,從訴訟程序的角度來看,在實際進行相關案件審理的過程中,舉證責任實際上是一種需要承擔一定敗訴風險的責任,這在無形之中實際上加重了相關舉證責任人的責任,使其處于不利的狀態,為了更好地平衡相關責任的分配,積極對其原告與被告的舉證責任進行合理的分配是非常重要的,這還要積極結合相關的哲學思維等。
(二)將舉證責任分配于有能力、有條件的一方
通過對相關實踐活動進行系統的觀察與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雙方的當事人在證明條件、證明環境以及證明能力等方面是處于不平等的狀態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為了更高的促進訴訟案件身體的公平、公正,積極保護公民的權益,將舉證責任分配于證明條件豐厚、證明能力較高的乙方,從而在保證程序公正的同時,更好地實現民事實體方面的公正。
(三)故意妨害舉證的一方要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在民事實踐中,故意妨害舉證進行的一方,通常會對案件的處理結果造成非證明的時候,由于相關實施的證明需要另一方當事人的協助,但是,在實踐中,一些當事人為了保證自身的合法權益與不法權益,通常不僅不會配合對方進行事實的證明,還會采取相關的措施對其當事人的證明工作進行系統的干擾,比如,毀滅證據等。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為了有效維護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將舉證責任分別給故意妨害舉證的一方是非常重要的。
訴訟經濟實際上又被稱為訴訟節約,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對訴訟制度建立與完善的程度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從實際發展的角度來看,其主要解決的是訴訟程序中的相關效益問題,也就是在投入訴訟成本最少的同時創造更大的訴訟利益,這就需要相關立法者有效結合地區的發展實際,制定符合實際的訴訟法律規范,從而更好地提升民事訴訟法律的權威性。
綜合以上論述,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在實際經濟建設的過程中,為了更加充分的發揮法律的約束與規范作用,實現社會的公平,積極對其舉證責任的分配問題進行系統的重視就顯得尤為重要。舉證責任的分配問題不僅是一個重要的法律問題,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其與哲學方面的知識等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對民事舉證責任以哲學方式進行系統的思考,可以大大提升舉證責任分配的合理性。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對其程序公正等進行系統的重視,在此基礎上,還要積極結合實體公正,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法制建設的進步與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肖建國.論民事舉證責任分配的價值蘊涵[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2(03):101-112.
[2]薛永江.我國民事舉證責任分配實證研究[D].蘇州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