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超
沈陽工業大學,遼寧 沈陽 110870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事業的進步,醫療侵權案件屢見不鮮。如何分配醫療侵權責任,對于平衡醫患雙方權責,緩解醫患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侵權責任法》中醫療損害責任一章是司法實踐中處理醫療糾紛的主要法律依據。立法者認為在醫療活動中,醫方在專業角度處于天然的優勢地位,通過加重醫方的責任使醫患雙方地位的趨向平衡。因此《侵權責任法》的價值安排始終是偏向于保護傳統意義上弱勢方的利益,僅第60條有條件的免除了醫方的責任。
(一)違背權責利原則
救死扶傷是醫者的天職,醫方不具有一般市場主體的營利屬性,在患者選擇、服務價格以及風險回避等方面,也不具有自主性。因此在確定醫方責任的時候,應考慮其所享有的權利和責任承擔能力。基于專業性而加重其責任的邏輯明顯不符合權責利相一致原則。
(二)引發過度醫療
《侵權責任法》第57條規定,醫方在診療活動中如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給患者造成損害,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這是一個不明確的定性標準,加大了法官自由裁量權,滋生了“同案不同判”的現象。醫方為在舉證以及責任鑒定環節為降低自己的風險負擔,而對病人進行過度檢查、過度治療,耗費了寶貴的醫療資源還造成醫療保險基金的浪費和流失。[1]
(三)造成保守治療
迫于責任壓力,醫方多采取保守治療。醫療本身具有專業性強、難度高、不可控因素多和風險負擔大等特點,這會導致了醫方在盡到足夠義務的情況下仍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風險。在面對“偏患”的立法取向時,醫方對不可控因素采取回避的態度,這在阻斷了運用高風險醫療手段和醫療創新的積極性。
(一)預防水平成為醫療侵權控制成本的決定性因素
法經濟學認為,故意的醫療侵權可以用有關犯罪的理論分析,那么醫療侵權可以認定為非故意的侵權。醫生的動機并不是為了獲得什么好處,而是由于疏忽大意導致侵害事故的發生。所以納入分析的只有造成的損失和為了預防事故的預防成本,那么侵權行為的社會成本最小就是使事故損失和醫療侵權預防費用之和最小,事故的損失費用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的侵權責任賠償的價值估算,那么預防水平成了醫療侵權行為成本的決定性因素。
(二)從科斯定理出發內部化醫療侵權的事故成本
根據科斯定理,如果交易成本不為零,那么權利的初始界定就很重要[2],因為它會影響整個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所以應該將這種權利資源界定給能夠實現社會資源產出最大的一方,以減少后續調整以及因此產生的費用,那么從科斯定理的觀點來看,在我國醫療資源緊張的國情下,應將權利偏向于醫生方面的分配,因為在醫療活動中,醫生能夠做出更大的價值,由于醫學領域的準入嚴格,醫生會更重視在醫療過程中的交易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理解為醫生學醫,不是只為了挽救少數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挽救更多的人的生命。因此將權利賦予醫生,會降低其事故成本,并且達到事故成本最小。
從經濟學的視角看侵權問題,目標是使侵權行為的社會成本最小化[3],這也是法經濟學在分配醫療侵權責任時所依據的核心準則和價值目標。
(一)將醫療風險水平納入到醫療侵權的考察責任要素
醫療侵權研究之所以復雜,是因為醫療行為的風險性所導致的,合理的風險劃分不僅有利于保護雙方當事人的權利,也有利于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結合之前關于過度醫療和保守醫療的論述,本文認為,這兩種行為都是存在醫療侵權的:過度醫療的前提是患者的風險性較低,其本身的狀況能夠適應過度的醫療附加,而醫生的風險較低,所以可以在對患者進行過度治療;而保守治療的前提是患者的風險性較高,所以醫生出于自身安全性,選擇了風險較低的治療手段。合理劃分風險,確立風險水平和風險等級,便可以對預防風險的成本進行預估,從而達到侵權行為社會成本最小的理想化狀態。
(二)醫療侵權的責任應當輕于一般侵權責任
醫療行業的風險性,決定了其侵權行為出現的可能性將高于一般侵權,這不僅僅是能通過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所能夠避免的,同時考慮到醫療資源的稀缺性和對于醫療機會的珍惜,我們應該將醫療侵權的責任劃分低于一般侵權。要求醫方完全預知醫療效果和技術風險是不現實,并不能起到減少醫療侵權的結果的發生,一種結果是,如果責任界定更加嚴格,會導致醫方更加的保守治療;另一種結果是,醫療費用將會更高,因為醫院需要將風險成本均攤到醫療成本當中去。所以適當的減責和免責會更好的的劃分醫方的權責利,保護患者的診療機會,減輕醫方的責任,能降低醫療的成本,保障了醫療的公平的同時也會促進醫療事業的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姚慧楠.醫療侵權問題的法經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16.
[2][美]科斯.社會成本問題[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0.
[3][美]卡拉布雷西.事故的成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