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岳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所謂“ppp”就是指社會資本與政府之間的合作模式。其主要以公共基礎設施項目運作合作為主,會利用雙方具有的優勢,共同參與到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之中。由于其是以市場競爭作為主要服務途徑的,所以其多應用于公共領域以及準公共領域中,是一種融資手段,能夠有效帶動融資體制、行政體制以及財政體制進行改革。而通過對ppp的分析可以發現,該模式有著較為突出的公共性特征。
在對ppp公共性進行探討之前,有關人員首先應對ppp必要性進行明確,以便展開后續相應分析。
(一)ppp存在必要性
政府職能主要以公共服務、宏觀調控以及市場規制等內容為主,ppp制度和政府職能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按照傳統公共物品理論,其主要可以分為準公共物品以及純公共物品兩種,而此種分類方式與政府職能形成了直接對應關系,主要體現為兩點:第一,由于市場規制以及宏觀調控職能,政府需要對市場經濟環境以及外部競爭環境進行把控與優化,而這些都屬于純公共物品范疇;第二,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職能在新時代之中,并不需要政府獨立進行,可以通過多元治理的方式完成,所以這兩項職能屬于準公共物品范疇[1]。這就意味著公共服務提供可以由市場主體參與完成,所以社會資本以及政府合作是十分可行的,加之公私合作方式,可以實現對各方能力的有效運用,能夠在保證效率、公平的前提下,真正做到共贏,所以實施ppp是極為必要的。
(二)ppp公共性分析
通過對必要性的分析可以發現,ppp項目模式,允許市場主體參與公共物品供給,而這就是ppp公共性的直觀體現[2]。同時如果政府存在著資金不足以及效率不高等問題時,可以通過引進社會資本的方式,在規定時間內,由市場主體代替政府進行投資,以確保民眾能夠及時獲得相應服務,以為其帶來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體驗,而這一制度就包含著明顯的公共性特征。
引入社會資本只是一種合作模式,ppp項目實施的核心,是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是具有明顯公共性的。有關學者可以將公共物品理論視作是ppp的重要理論基礎內容組成,以對ppp公共性及其相關內容展開更加深入的研究。
由于特許經營較為典型,筆者在此將以特許經營
為例,對ppp經濟法展開全面分析。
(一)特許經營特征
特許經營對于ppp經濟法有著廣泛的研究,其會將經濟法作為切入點,對ppp項目模式展開深度探究,能夠對特許經營特殊性做出較為合理的解釋[3]。特許經營之所以特殊,一方面是因為政府給予市場主體的經營是特許的,屬于行政范疇,與普通行政允可并不相同,僅是在特許領域中進行許可,與社會公共服務有著直接關聯;另一方面由于特許經營會在經濟上有所差異,市場主體與政府會承擔相同比例的風險與責任,經濟法會在其中起到解題問題的有效作用。
(二)特許經營協議性質
對于特許經營協議性質判定始終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認知,一類認為,該協議可以被劃分到民事責任合同之中,而另一類認為,其應該被歸入到行政責任合同之中。為保證最終分析質量,有關人員在進行分析時,要將特許與經營結合在一起,并運用經濟法對其進行分析,以對民事以及行政結合度進行保證。
按照ppp經濟法以及公共性特征可以發現,經濟法制度安排與ppp項目建設有著直接關聯,像稅收優惠、財政補貼以及產業扶持等,都是在經濟法制度的作用下,對私營部門與政府之間合作公平性進行了切實保證,可以有效消除以往行政管理存在的不足之處,能夠為經濟法法規制度落實質量進行有效保證,可以實現對經濟調度權的正確定位。而在實施ppp合作模式時,雙方也要對經濟法相關內容進行明確,要在和解協議以及對口協議等達成共識之后再進行合作,以對最終合作質量進行保證。
鑒于ppp的重要性與存在的必要性,有關部門要加大對該項合作模式的研究力度,要在明確模式存在必要性的基礎上,做好項目模式公共性分析。并要結合特許經營協議性質以及特征,完成對ppp經濟法相關內容的探究,以做好ppp研究工作,保證可以實現對ppp經濟法相關制度的切實改進與完善,以便為ppp長久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廉躍,鄭紅彥.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的法律保障研究——解讀PPP的公共性及其經濟法[J].納稅,2018,01:187.
[2]吳東.PPP的公共性及其經濟法解析[J].法制博覽,2017,15:206-207.
[3]陳思.PPP模式制度困境的破解——經濟法社會利益本位觀之引入[J].廈門特區黨校學報,2017,03: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