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科技興糧”的實施意見》,就“科技興糧”工作進行部署。
《意見》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突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重要作用,深化糧食科技體制改革,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提高糧食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增強糧食產業健康發展新動能,為推動建設糧食產業強國、促進鄉村振興、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科技支撐。
《意見》強調,要完善創新體系,提高創新能力,突出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糧食公益科研機構的創新優勢,完善行業科技創新平臺,吸引各領域優秀科研人員和團隊參與糧食科研工作。要加快成果轉化,提高科技貢獻率,持續開展科技“三對接”活動,鼓勵聯合攻關、促進科技成果工程化產品化。要統籌協同推進,提高科技水平,推進安全、綠色、智能、精細倉儲科技創新,推進糧油適度加工技術和深加工技術與產品創新、先進裝備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高效物流科技創新和優質糧食質量和安全科技創新。要營造良好環境,激發創新活力,鼓勵科研單位優化激勵機制,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和科普力度,加強糧食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健全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推進科技創新工作機制。
(來源: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今年是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局之年,全國夏糧生產即將迎來又一個豐收年景。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數據顯示,從各地實打實收情況看,今年夏糧豐收已成定局。截至6月17日17時,全國小麥已收獲面積30041萬畝,收獲進度近九成。其中,機收面積達到28699萬畝,機收比例95.5%。
據介紹,今年夏收機械化唱主角,各地充分發揮農機主力軍作用,全力打造信息“三夏”、質量“三夏”、綠色“三夏”、平安“三夏”、暖心“三夏”,確保又好又快完成“三夏”生產任務。全國有1550萬臺農業機械投入小麥、油菜等作物搶收、秸稈處理、烘干作業,以及玉米、水稻等作物搶種作業。其中,聯合收割機63萬臺,機具投放總量同比增加80萬臺,冬小麥機收率、夏玉米機播率預計分別超過94%、82%,同比均提高1個百分點。
(來源:人民網)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日發布通知,決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對大米稅目稅率進行調整。其中,大米稅目改按粒型劃分為“長粒米”和“其他”,共涉及14個稅目。
本次稅目調整是根據國內大米行業標準變化情況而進行的,目的是更好地適應貿易發展的需要。稅目調整后,大米最惠國稅率、關稅配額稅率和普通稅率不受影響。依據世界貿易組織、世界海關組織有關規則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上述通知還明確了有關國家進口貨物適用的協定稅率。自東盟進口的稻谷、整粒米、碎米、大米細粉、大米粗粉粗粒適用的協定稅率分別為50%、50%、5%、40%、5%。
上述稅目稅率調整順應了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符合多邊規則和雙邊協定規定,有利于我國繼續履行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有利于維護我國與東盟國家間的正常貿易秩序,繼續實施好我國與東盟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