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委員會黨校)
當前,我國國有企業進入了快馬加鞭深化改革的大時代,建設“世界一流”與“國際競爭力”的發展要求,對企業培訓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衡量標準。國企要培養新時代政治素養高、經營管理能力強的干部隊伍,在企業改革求變的過程中緊緊守住國有資本,又要在企業改革創新過程中拓展新的高地,法治能力的作用至關重要,領導干部能夠協調好改革與法治的關系,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處理好企業內外部問題,才能真正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國企法治教育專題課的首要任務職責就是要做到求真務實,以企業為根基,以法治為主線,以實踐應用為目標,以課程創新為突破口,以探究式教學來落實教學實效,使法治教育確實能夠為企業人才隊伍法治能力建設的加力器、轉換器、孵化器。
國企法治專題課就一定要抓住“國有企業”這個核心,講出“國有企業”特色。從根本上講就是有的放矢的針對國有生存、改革、發展中的重點問題為切入點搞教學,真正為國企黨建、經營、管理提供理論、戰略上的核心競爭力。特別是國企面向干部隊伍的培訓機構,培訓學員普遍是來自公司各行各業的中層領導,呈現出 “培訓需求綜合性強”“培訓對象差異性大”“培訓效果實用性要求高”三大特點。
在全面深化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要出實效,法治專題課教學更要抓住共性,關注個性,圍繞“國企”兩字設計研究,邏輯框架至少體現三個層面:第一層面對法治領域的新理論、新政策,以國企為視角應當怎么理解(怎么看);第二層面對法治領域的新戰略、新要求,應以國企為分析對象會產生怎樣的現實影響、現實問題(怎么想);第三層面對法治領域的新舉措、新辦法,以煤企為主體應當怎樣整合資源、怎樣部署實現路徑(怎么做)。這三個層面要貫穿在選課、備課、授課過程之中。
對于法治教育培訓而言,教學工作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選取適合自己的法治專題。特別是新入職的教師,選題時出現了各種情況,有的一片茫然,大海撈針;有的只憑興趣,僅選擅長;有的為抓眼球,只抓熱點;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重理論,甚少實踐。成功的教學實踐經驗和教訓證明,正確的課題選擇要謹遵一個原則,即國企“姓黨也姓企”。在選題前,至少要搞清三個問題:為誰培訓、培訓的誰、誰在培訓。首先,是否是為“黨的法治理論宣傳需要”和“企業生存、改革、發展的需求”選題;第二,是否是為培訓學員解答思想困惑、解決實際困難提供方案選題;第三,是否是在自己專業能力、理論水平、授課特長把控范圍之內選題。只有抓住國企發展的核心,講出法治的時代精神,才能使參訓學員對企業有認同感、歸屬感,對法治助推企業發展有信心。特別是在企業發展面臨困境的時候,法治教育更是要責無旁貸,抓住容易產生守法護法怠惰漠視的薄弱環節,要講出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拼搏同在,起到發出警示、提振士氣、凝聚人心的作用。
1.法治教育專題課探究式教學法,備課要舉輕若重,錙銖必究,嚴謹細致。以理論性、技術性、藝術性、實用性,彰顯國企黨課的獨特吸引力、生命力、影響力。理論運用要做到教有根基,法企結合,黨的法治理論得心應手、經營管理理論運用靈活,二者無一偏廢;以理服人,既要用學術講政治,歷史、現實相結合,國際、國內相結合,又能綜合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宣傳工具;以情動人,用好企業依法治企的真實案例,做好企業法治建設的宣傳員,做到美、真、誠、凈,以美打動人、以真感動人、以誠達齊共鳴、以凈滌蕩心靈。最終提供的理論知識、管理技能可用、能用、好用、耐用,使廣大學員回到工作一線,最終能夠學有所獲、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我國許多國有企業屬于綜合性工業企業,主要業務涉及面廣,從主營工業到衍生行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從新能源產業、裝備管理到金融管理,從大學、醫療集團到文化旅游產業,行業覆蓋廣,職業類型多,從這些單位來培訓的學員,難免重實踐輕理論,以案例教學正好可以解決理論灌輸枯燥的問題。但法治案例選擇要謹慎,正反案例都要準備。正面的案例一定要體現法治的核心精神,弘揚正能量;反面案例一定要具備充分的警示作用,體現國法黨規、政治規矩、政治紀律中的禁區、雷區,切忌嘩眾取寵,只為課堂效果,不考慮負面影響。案例內容要簡明扼要,要接地氣,生動有代入感,總結其中的疑問、矛盾、爭論點,為課堂討論、分析做好充分的準備。
2.探究式教學強調講課舉重若輕,機動靈活,各有側重。堅決杜絕一成不變、僵化死板,把法治教育專題課講成宣教課,變成“一人臺上講,眾人臺下聽”“講課者滔滔不絕,聽課者心猿意馬”的空談會。即使是同一專題,授課對象不同,講課的側重點也應當做相應的調整。以“法治中國建設語境下的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為例,為基層黨支部書記班講,就應當側重“法治與安全生產的關系”;為生產技術部門理論培訓班講,就應當側重“國資流失的典型狀況以及處罰情況”;為礦處級輪訓班講,就應當側重“依法治企與現代法人治理如何融合”。
探究式教學更多強調的是雙向的互動與交流。課堂互動,旨在調動學員興趣,完成課堂研討,要有針對性,問題設計的要有節奏也要節制,普遍性問題集中回答,針對性問題單獨回答。同時,也是向學員學習的過程,通過觀察記錄,哪些問題大家比較關注,哪些問題容易被遺漏忽視,我們都應該趁熱打鐵及時補充,修正到專題中來。基層宣講中的互動又是絕佳的調研機會,豐富的基層情況會為授課提供豐厚的養料。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時,就發現每個單位的主業不同,關注點就不同,園林綠化處就比較關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問題;晉華宮礦作為采煤單位就比較關注能源政策變化、國企改革政策、基層黨建;水泥廠則關心供給側改革未來如何推進;破產重組單位則更關心如何通過管黨治黨避免精神懈怠,如何凝聚士氣、提振人心。
最后,數據詳實、圖文并茂、邏輯嚴密、結構清晰、設計優質的課件,不僅能夠提升課堂吸引力,更為重要的是可以為基層黨支部組織學習提供有價值的學習資料。實際上煤礦企業很多生產單位地理位置偏遠、信息閉塞,更由于煤礦生產的特殊性,比較難組織一次性集中學習,許多黨支部書記的黨課、宣講工作一般要作到井下、井口,課件資料可以放在手機里,打破空間限制,幫助他們隨時進行現場黨課。
探究式教學法在培養法治教學講師,壯大法治教育師資隊伍方面也是可以卓有成效的。
探究式教學較之傳統教學方式,更強調研究法治教學學科建設特點,分析青年教師授課優勢、教學特長,有計劃的制定了分階段基本功訓練方案,通過開放式研討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對法治專題能夠深入分析透徹理解,形成更為個人化教學模式和風格。
為落實學校自選研究方向的教研改革要求,教研室將黨性教育專題業務訓練細化為四大板塊:第一板塊為法治理論方向,第二板塊國家法律法規方向,第三板塊黨內法規規章方向,第四板塊為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方向。定向分類的主要目的旨在讓青年教師找準定位,發揮專長,揚長避短,業務儲備上深挖洞、廣積糧。
法治教育有特點,教師專業有特長。以“雙結合”為基礎,一對一了解新教師具體困難、實際特長、職業希望,制定了法學經典原著導讀計劃,開展了閱讀、精讀、導讀、體會四部曲的原著學習,同時為青年教師搭建經典導讀練講平臺,夯實理論基礎,打造特色原著導讀課。通過導師專題講座進行“六段實訓”,幫助青年教師扎實基本功。在講稿寫作訓練、案例分析訓練、情景模擬訓練、模擬登臺訓練、社會調查及撰寫研究報告訓練的基礎上,全面提高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實戰能力。每專題一節業務講授、三節作業訓練分析,旨在培養青年教師有的放矢的多寫多練,及時發現共性問題集體解決,及時發現個性問題引以為戒,通過勤學苦練扎實培養黨校教師會觀察、會想、會寫、會說的基本功。
研討能力是黨校教師與學員交流、同行交流的基本能力。黨性教研室定期為青年教師組織專題研討,包括“經典導讀怎么講才有吸引力”“理想信念課如何體現說服力”“參考資料收集方法及渠道”“建立教學案例庫”“賽后經驗交流”“當前社會錯誤意識形態”等。通過研討,首先解決培訓過程遺留的技術問題。第二是拓寬思路視野,訓練一專多能的思維方式,養成本專業是看家本領不能丟,外專業來拓寬視野要常學常新的工作習慣。第三是培養提煉觀點、敢于表達,甚至是學術交鋒的能力,為未來參加主體研討活動練好基本功。
調研獲得的第一手材料才能讓黨校教學、科研有現實性和實效性。黨性教研室分三個方向培養調研能力。一是調研日常化。要求青年教師做生活的有心人,把調研養成習慣,做在平常。關注媒體信息、利用社交機會了解收集經濟動態、現實問題、社會熱點等。二是調研目標化。科室有計劃有目標的設計調研任務。三是掛職鍛煉法治調研流程化。掛職鍛煉期間,第一要求寫掛職工作日志,積極了解掛職科室職能、組織情況、重點工作、管理困難,通過交流收集組織法治教育活動情況。第二要求寫調研日志,記錄基層調研了解的法治教育基本情況、問題和思考。第三要求體驗現場教學。
一方面以法治教育專題賽講為方向進行業務訓練,通過參加學校賽講、新教師試講訓練心理素質、提升抗壓能力、培養專題獨立完成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法治業務培訓和法治專題研討的機會,以公開交作業的方式營造你追我趕的競賽氛圍,培養青年教師精益求精職業素養。與此同時,通過頭腦風暴學習法,互評與互幫來彼此提問題、彼此出主意來促進團隊協作。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任重道遠。國有企業法治教育創新應當為企業經營管理發展提供更高的站位,更為廣闊的視野,才能不斷的為國企生產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