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8)
小額擔保貸款的起源始于80年代中期,經過了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20年以上的普及和革新,小額貸款在創業和金融發展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經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當前大學生創業的融資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路徑:①向親朋好友籌借資金,通過向親戚好友借貸來獲取經濟支持;②獲取政策貸款扶持,針對大學生創業,各地政府都給予了大量政策的傾斜和幫助,如稅收優惠政策等;③抵押質押,通過向銀行抵押、質押等多種形式獲取資金來源;④向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獲取資金來源,社會上有不少創業基金以及投資機構,可以向他們獲取一定的創業資金,社會上許多商務人士都愿意為大學生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其中有一些國家運營的基金項目,國家愿意為一些大學生的建立打下基礎,從而鼓勵大學生創業;⑤民間借貸,安全性性對較低。創業融資問題是企業建立、資本控制(財務控制)面臨的重要障礙之一。
一般來說,在初創企業的早期,一般會選擇自籌資金或政策性貸款的方式來獲取啟動資金,逐步向正軌邁入會選擇用天使投資的方式來擴大生產和經營,在天使投資不能滿足企業生產和經營后,初創企業達到了一定規模,并能正常運行后,會逐步開始使用風險投資的融資方式。
自中央提出“雙創”精神以來,我國各級政府以及相關企事業單位等都制定了許多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包括了融資政策,以解決大學生創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在大學生創業融資政策當中有一類是以借貸形式的融資扶持。如上海市的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云南省的小額擔保扶持創業政策。陳愛華(2016)曾給出一組數據,2015年,云南省共青團系統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創業指標有 5000萬元;2015年,云南曲靖會澤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800個小額擔保貸款指標中,專門留存100個小額擔保貸款指標,用于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資金扶持。紅河州也為577名大學生提供小額擔保貸款創業扶持資金4895萬元,提高了大學生創業的能力[1]。
相比社會人士創業,大學生創業優勢在于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對于未來充滿希望,但同時,大學生也不具備社會人士所具備的社會經驗、資金、社會網絡等,在創業過程中綜合實力較低。目前,我國已經開始逐步建立大學生創業的教育體系及相關政策,并鼓勵創新創業行為,大學生創業將成為社會熱點之一。大學生創業深化了我國的改革和經濟轉型,伴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而提出,并贏得了良好的發展平臺。新時代的大學生創業者有機會利用潛在市場的巨大市場空間,發揮自己特長,提高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創新創業活動結合社會需求,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科技提高生產力,促進科技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
小額擔保貸款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大多數初創公司因為資金問題容易破產,會造成嚴重的失業問題。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張,隨著高校大學生不斷畢業,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而變得越來越大,這主要是由于較少人從事創業活動,則社會上的企業能夠提供的工作崗位數就相對有限,且當今許多大學生建立了獨立自主的思考和生活方式,傳統公司未必能吸引大學生的眼光。此外,大學生創業者可以通過創業活動在解決自己生存或生活問題的同時,還能夠未社會創造經濟價值,為社會提供勞動就業崗位,促進社會變革,企業轉型。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曾強調過創新創業活動的重要性,“小企業創造的就業機會提供了大多數的就業機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效率的提高,國內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多樣化,而不僅僅只是大型企業的天下,中小企業日益增多,增加了就業機會,增加了社會財富。因此,國家鼓勵和扶持中小企業,有必要鼓勵國內各類群體的創新創業。大學生是最活躍的群體,他們可以集成服務業務活動的知識和技能,這是最靈活和技術知識現實生產力的轉換方法不僅可以促進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大學生不僅能夠解決自己為社會所創立的就業問題,還能增加就業工作,還能促進他人的工作,是大學生就業最積極的形式。
金融政策是支持大學生創業的一項特殊政策,為創業初期企業穩定提供了政策依據。例如,財政支持對于大學生創業者來說可以包括有,大學生創業者的稅收優惠待遇,社會保障方面的指導和保護,加強市場管理,通過國家財政支持的力量來幫助高校畢業生創業的利益維護。創新需要促進人力資源開發,創新時代的到來,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創新能力的重要作用,以及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創新是高等教育目標改革的核心之一。
科技創新是科技競爭力發展的核心,而這些都少不了經濟的支持。在推進科技創新項目的體系中,政府、企業、社區參與相互支持是大學生創業的需要。在這一體系中,政府政策支持的作用、市場、法律法規的監督和執行,大學生融資的平臺和作用、人力資源的作用和供給的智力支持對大學生的創新至關重要,將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結合起來,成為科技創新的接班人是值得信賴的。在推動科技創新轉化為生產力的政策背景下,科技創新是大學生創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目前,很多大學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基地。因此,要制定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就必須完善融資政策。
根據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有關規定,G省將大學生求職補貼調整為求職創業補貼,并進一步擴大了求職創業補貼范圍。
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大學生“村官”可以申請小額擔保貸款。根據X市現有政策,持有高等學校或中等職業學校畢業有效證件、畢業2年以內打算在X市創業的學生,以及打算在聘期內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村官”,都可以申請創業小額擔保貸款。在貸款額度方面,大學生創業也享受到比一般創業人員更高的額度,一般最高不超過5萬元/人,但高等學校或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貸款最高可達10萬元/人[2]。
而對于網絡創業的學生,X市政策規定,畢業兩年內在網絡平臺開展創業活動的高校畢業生,符合以下條件可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在網絡平臺從事實物或虛擬商品交易活動,持續正常經營半年以上,無違法違規交易行為,且累計交易額不低于1萬元;2.網絡平臺為經國家商務部或G省商務廳公布的電子商務示范企業所設立的電子商務平臺。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可向社區、工會、共青團、婦聯、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提出貸款申請。最高貸款額度不超過10萬元。貸款申請材料包括:畢業證書、合法有效的身份證明、戶口簿、貸款申請書、貨款抵押擔保意向和還款計劃、合法有效的“網店”經營狀況證明等[3]。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X市的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小額擔保政策還是較為清晰的,可以看到以下幾點特點:①根據大學生創業的類型不同還分為了網絡創業和非網絡創業兩種;②政策覆蓋到了不同類型學校畢業的大學生,覆蓋面相對較廣;③對于大學生“村官”等都予以適當的政策扶持;④對大學生創業在政策方面,如可貸款額度等方面,有一定的政策傾斜。
不少大學生創業者對政府提供的小額擔保貸款支持創業政策并不了解。目前,大學生創業面臨著創業扶持政策與創業現實需求有差距、創業啟動資金缺乏、創業風險控制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不足等諸多問題和困難。特別是在籌集創業啟動資金時,更是面臨著資金嚴重不足的困難,這讓不少大學生創業者對于創業望而卻步。
對于一些畢業后才創業的大學生來說,創業啟動資金困難的難題并沒有減輕多少。大多數大學生畢業后資金并不多,如果需要創業,資金來源依然主要依賴于父母、家人和朋友。而部分大學生家庭條件并不是很好,由于個人所能通過熟人籌集的資金有限,政府發行的融資政策又難以提供相關材料或者物品進行抵押等,難以獲取資金。
許多大學生的創業者缺乏管理經驗,缺乏商業經營能力,缺乏經驗,缺乏后期資金的經驗,缺乏建立困難的準備,缺乏對融資風險的預期。然而,創業面臨的風險多種多樣,任何一個原因都很容易導致創業失敗,因此,大多數大學生創業成功之前,都或多或少經歷了創業失敗的經歷。
現在政府提供的小額擔保貸款支持力量較為單一,一方面資金量不多,另一方面投放給大學生的小額擔保貸款指標有限,僅憑政府一方力量提供大學生創業的小額擔保貸款是難以滿足大學生需求的。因此,有必要吸收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大學生創業融資支持,多方渠道供給資金等參與到難以滿足大學生創業者度過創業困難的前期。
創業類型可以分為“機會型創業”“生存型創業”,我國大學生創業類型二者兼有。對于“機會型創業”的大學生而言,創業不一定是迫于生存壓力,尚有一定資金的回轉余地,創業主要集中在高科技、教育等領域,資金需求量大;而對于“生存型創業”的大學生而言,創業迫于生存壓力,資金量也十分緊缺,創業主要集中在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行業,但他們更是難以拿出抵押物資等。目前小額擔保貸款手續里,可能會約定一定的擔保物,對于這一類創業者而言,難以滿足小額擔保貸款的要求。
此外,而這些大學生創業者當中,對于耗時一趟趟跑手續心存擔憂,也存在一部分人難以“湊齊”多項材料,滿足小額擔保貸款手續。
首先,對大學生創業者做好融資渠道的普及教育工作,并將小額擔保貸款與社區服務、金融服務相融合,建立社區服務大學生創業的便利制度,讓更多的大學生能夠認識到小額擔保貸款對于創業融資的作用。
第二,吸引更多力量參與到大學生創業小額擔保貸款扶持政策中來。充分利用國有金融機構等優勢,調動民營機構的積極性,從深層根源上識別出與大學生創業者的金融需求,擴大大學生創業小額擔保貸款的覆蓋面,有針對性地不同類型的大學生創業給予對應的支持。
第三,加強相關金融產品創新,簡化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小額擔保貸款的手續。通過創新金融產品等方式,改善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小額擔保貸款的相關要求,讓大學生能夠“貸得起”,簡化大學生創業小額擔保貸款的手續,讓大學生盡快辦好手續,獲得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