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陽
(100728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北京)
經濟法體系一定意義上來說是用以規范經濟主體行為,強化政府經濟干預職能,維護市場經濟制度的法律,從這個角度出發經濟法體系可分為兩部分:市場規制法以及宏觀調控法。市場規制法的制定一般用以限制經濟個體的意思自治,在市場發展過程中,經濟個體的利益難免會與市場整體的利益發生沖突,為了正確處理經濟個體與市場經濟之間的沖突與矛盾,就需要對經濟個體的經濟行為及意思自治進行限制,出臺切實有效的市場規制法,避免在市場發展過程中出現壟斷現象,為市場運行提供規范的法律秩序,保護公平競爭。
其次,市場的正常運行不僅需要市場自身的調節功能,還需要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基于此,經濟法體系在市場規制法的基礎上還應制定宏觀調控法用以強化政府對市場的經濟干預行為,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經濟調控職能,為市場規制法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需要將市場規制法與宏觀調控法有機結合,兩者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在正確處理經濟個體與市場整體之間利益關系的基礎上規范強化政府調控部門對市場的經濟干預,促進經濟市場的健康快速發展。
1.經濟法與民法關系分析
經濟法與民法存在一定的互補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經濟法這一概念的提出是以人類日益復雜的社會關系為背景的,人們從事社會經濟活動需要一定的法律約束,然而由于民法在調整方式以及法律功能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對市場經濟起到良好的規劃與調節作用,因此國家需要在民法的基礎上運用政府權利對市場經濟行為進行調節與干預,宏觀調控法便應運而生。從這層意義來說經濟法是對民法的一種補充,彌補了民法在規范管理市場經濟發展方面的不足。
其次民法的基本理念是平等,追求主體資格以及主體權利的平等,允許社會主體在合理范圍內根據自己意志進行民事活動,然而這種以個人意志為基礎的法律約束模式不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經濟法的一個子部門市場規制法通過限制社會經濟個體的意思自治來追求市場經濟整體的健康穩定,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對個人意志的限制,這種法律模式在約束經濟主體經濟活動方面與民法具有一定的互補性。
最后民法對個人的要求是不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在民法允許的范圍內社會主體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然而經濟法對個人的要求更加嚴格,對經濟主體提出了更加道德化的法律要求,例如誠實守信、利己利人等等,深刻體現出市場經濟對誠實信用以及公序良俗的內在要求,經濟法作為民法的一種補充更加有利于對經濟主體經濟活動的約束與規范。
2.經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分析
經濟法與行政法在規范市場經濟主體方面相互補充,二者的關系可從以下角度進行分析:首先,行政法制定的主要目的是用來限制政府機關的權利,保證政府管理機關不越權,行政法在民法盛行時期是政府規范強化自身行為的重要準則。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單一的行政法已逐漸不能滿足市場經濟對政府部分的行為要求,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部門的宏觀調控,政府的干預是市場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保障,因而經濟法體系中的宏觀調控法賦予了政府部分干預市場經濟活動的權利與義務,行政法與經濟法相互補充使政府部門充分發揮自身經濟宏觀調控作用,保證市場經濟機制的穩定運行。
其次,國家行政部門在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應在行政法的基礎上進行,嚴格遵守法治原則,做到依法行政,深刻體現出經濟法追求公平的基本理念,保障社會公平與經濟公平。基于此,經濟法是對行政法的一種補充,賦予國家政府機關干預市場經濟的權利與義務。
最后,經濟法與行政法在立法對象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補性,經濟法的立法對象是市場經濟主體,通過調控手段對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規范與約束;而行政法的立法對象是行政主體,主要用以規范政府行為,兩者在立法對象上相互補充共同維護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給經濟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現代市場經濟要求對目前的經濟法體系進行重新審視。經濟法體系可分為宏觀調控法以及市場規制法兩個子部門,宏觀調控法主要從政府角度出發對市場經濟進行干預,市場規制法主要是從經濟主體角度對其經濟活動進行規范約束。在對經濟法體系進行反思重構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經濟法體系與民法、行政法之間的互補性,將三者有機結合共同維護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1]毛汀.關于經濟法責任與經濟法的關系研究[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3(05).
[2]蘇麗芳.政府權力清單與經濟法權力干預耦合研究[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5(02).
[3]冷奇奇.法理分析視野下經濟法與民法價值之比較[J].中外企業家,2015(18).
[4]韓志紅,徐琳琳.關于經濟法體系的新思考[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04).
[5]趙大華.淺議經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J].法制與經濟(中旬),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