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毅
(401147 重慶市公證處 重慶)
在《民法總則》的首次審議稿中制定了十余項條文,用以對民事責任一般性規則進行明確規定,而在后續的審議稿當中雖然沒有明確調整整體基本內容,但在民事責任的細節內容上稍作調整。論證民法總則規定民事責任的必要性以及內容調整,不僅可以有效證明民法總則規定民事責任的重要作用,同時對其日后繼續調整相關內容也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1.符合中國民事法律制度要求
在民法總則當中對民事責任的規定主要采用的是,將全部現有關于民事責任的內容規定進行集中整合,但筆者認為此種方式并未充分尊重和依照民事立法客觀規律。隨著我國民事立法的逐漸完善,在《合同法》《物權法》等其他法律法規中也先后對各種與民事責任有關的內容進行了統一規定,雖然眼下我國民法總則對于民事責任的規定稍顯形式化。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為實現我國債法同民事責任的相互獨立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得民法責任制度能夠真正納入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范疇中。
2.符合中國立法經濟基本原則
現階段有關民事責任的各項細化規定均在各民法分則當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因此在最新修訂的《民法總則》當中只對適用于所有民事責任的規則予以一般性規定,其與民法總則的相關要求相符合。民法總則對民事責任一般性規則進行統一明確和規定,使得原本分散在各個民法分則當中的民事責任規則和規定能夠實現高度集合,從而在對民事責任規定方面能夠充分彰顯民法總則的強大適應性,以及與我國立法經濟原則相吻合。
1.調整民事責任形態與方式
在《民法總則》第172和173條當中對多數人責任的按份與連帶責任歸責進行了分別規定。但此種規定方式并未考慮單獨民事責任,同時在首次審議稿當中對多數人民事責任進行規定時,將“應當依法分擔責任或承擔連帶責任”當中的分擔責任與連帶責任概念進行并列規定。然而二者的邏輯關系為分擔責任囊括了連帶責任概念,因而在二次審議稿中選擇將這一規定刪除。此外,在該項規定當中也并未對不真正連帶責任進行充分考慮,譬如合同之債當中的連帶責任保證等,進而關于多數人責任規定并不完善。因此本文認為,在對此進行調整時,應當首先對民事責任形態一般規則進行統一規定,也就是規定民事主體當中某一人不履行或是不完全履行民事義務時,除卻法律規定為替代責任,均需要由其自行承擔民事責任。如果民事主體當中超過兩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民事義務,則需要依法進行民事責任分擔。以此有效兼顧責任形態中的單獨責任與分擔責任,此外還需要將不真正連帶責任的相關規定補充其中。即民事主體中超過兩人需要承擔不真正連帶責任,則其均需要向權利人依法承擔責任。不真正連帶責任中僅以一人為最終責任人,其余責任人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時,有權向最終責任人進行全額追償。
以《民法通則》為基礎,通過整合《合同法》等其他相關法律,民法總則中明確規定的民事責任方式已經多達十余種。雖然在首次審議稿中為達到有效救濟被損害的生態環境而增加了修復生態環境責任方式,但由于其稍顯突兀,因而在第二次審議稿中被刪除。而在首次審議稿第160條第2款當中雖然規定前款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方式即可單獨使用也可合并適用,但并非任意一種民事責任承擔方式均適用于合并適用。
2.調整民事責任的免責事由
《民法總則》中的第172條規定不可抗力意義重大。這主要是由于不可抗力除了同時作為侵權法與合同法免責事由,同時也適用于部分其他部分分則,因而屬于民事責任當中的共同免責事由。考慮到在任何侵害權利的情況下均可能適用自助行為規則,因而需要專門增設一項條文用以明確規定自助行為。即在國家機關無法及時對權利人進行有效救助且情況緊急下,權利人有權在一定范圍內對義務人的人身及財產進行限制和扣押,從而有效保障自身權利。一旦權利得到保障或滿足、或國家機關及時予以救助時則權利人需要立即停止這一行為。
在直接援引部分《民法通則》規定下,《民法總則》在第162和第163條當中對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免責事由進行了明確規定。但本文認為這一規定需要受限于侵權責任法編適用。同時筆者在查閱以往《民法通則》時也發現其對于侵權民事責任的規定中,明確規定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不屬于一般免責事由,因而不適用于合同法編和其他民法領域。因此筆者建議應當將民法總則當中的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免責事由放置在侵權責任法編當中進行相應規定。
3.調整民事責任的競合規則
在《民事總則》中的第179和180條當中,分別規定了民事責任間的競合規則以及民事與刑事、行政責任之間的競合規則。其中前者屬于沖突性競合規則,而后者屬于非沖突性。首先,民法總則第179條直接援引《合同法》中第122條有關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規定,但并沒有對其余類型民事責任競合進行充分考慮,因此該項關于民事責任競合的處理規則并非一般性規則。針對這一情況,本文認為可以通過將違約責任、不當得利等與侵權責任競合等其他可在全部民事責任競合中適用的規則加入其中。使得原競合規則規定可以改為當事人一方因存在違法違約等行為而對對方人身及財產權益造成損害,則受害方有權向當事人一方進行責任追償并依法要求其承擔相應責任。
其次,在《民法通則》當中第180條的競合原則中通過直接援引《民法通則》第110條,在經由《侵權責任法》規定后對民事責任同行政責任與刑事之間的非沖突性競合規則進行了高度明確,同時制定出民事責任優先原則,為后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規的調整和補充提供了重要參考。
雖然《民法總則》第二次審議稿中對前一次關于民事責任一般性規則的規定進行了相應調整,使得民事責任規定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彰顯。但由于其仍然在部分內容上存在缺失和不足,因此還需要在日后繼續加強對民法總則關于民事責任一般性規則的內容調整,使其得以更加完善、詳盡。
[1]駱巖.論民法總則之民事責任規定[J].法制博覽,2018(08):202-203.
[2]任震.民法總則中的民事責任制度構建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7(15):13-14.
[3]崔建遠.民法總則應如何設計民事責任制度[J].法學雜志,2016,37(11):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