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先
(110000 遼寧金陽律師事務所 遼寧 沈陽)
行政侵權指的是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行政行為,侵害他人財產或人身權利,將給予賠償。屬于行政違法的范疇,但并非所有行政違法都侵權。行政侵權賠償是由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行政行為引起的。合法權益遭受行政侵權行為侵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請求行政侵權賠償。行政侵權賠償的義務機關是造成行政侵害的行政機關,賠償的責任主體是國家。具體行政侵權賠償的賠償方式主要是支付賠償金。
而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則是當行為人因為本人過錯,對他人的權益實施違法侵犯的行為,應對受害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侵權民事責任有三個特點,即:侵權責任術語民事法律責任,屬于民事法律范疇,非刑事與行政責任;侵權民事責任是法律責任,同屬民法范疇;財產責任是承擔侵權責任的主要方式;而侵權責任的具體體現為對侵權行為做出的補償,具有補償性特征。
行政機關及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行使職權而給他人造成損害,且屬違法行使職權時,受害人的有權依法對該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提起行政訴訟,并通過行政訴訟的途徑獲取行政賠償的。但在以行政侵權與民事侵權竟合作為前提的情況下,截止日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還沒有成文的規定,對于提起行政訴訟并獲取國家賠償的需要怎樣的前提條件問題,并沒有明確的說法。只是學術界的一些觀點和建議,有待考證。其中更多的觀點認為:只有受害主體通過其他的途徑或方式,沒有得到應得或沒有得到足額應得的救濟時,才能依據國家賠償制度的規定,向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要求賠償。換言之,必須要經過其他多種途徑的嘗試,民事賠償均不能實現,才可以提起行政賠償訴訟。此觀點在諸多行政侵權與民事侵權競合時的法律救濟案例中,并不能充分保護被侵權法律主體的權利,用同一的觀點理論去處理各種競合案件,未免偏頗,也有失公允。在具體的司法實踐過程中,應從具體法律事實出發,找到致使被侵權法律主體權利被侵犯的根本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清責任。目前,不論是我國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還是各部門、工作人員,均應要求和督促其樹立法制觀念、養成踏實工作的作風,在現實的司法實踐中,如果能夠在履行其職責的過程中認真、嚴格按照工作流程和具體要求,各司其職。
1.歸責原則
截至日前,對于行政訴訟的歸責原因有三,即:過錯歸責原則、違法歸責原則、過錯加不法歸責原則,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是行政訴訟審查的主要對象,因此,確認某種行政行為無效,并將其撤銷的基本前提是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也就是說,在行政賠償訴訟中使用的是違法歸責原則,在以法律體系的完整性、統一性和實用性基礎上,適用以上幾種歸責原則,不論是獨立的行政訴訟本身,還是行政訴訟與民事侵權競合的情形下提起的行政訴訟,對受害人的損失給予賠償的主體都是國家,所以,所適用的歸責原則如出一轍,這一客觀歸責原則,在過錯歸責認定方面更加客觀,同時便于法律主體權利被侵害時獲取國家的賠償。國家行政機關以及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存在違反法律、法規及規章的行為,對受害人造成損害的,其主觀的過失或故意及其主觀狀態,都不作為考證的范疇,可以直接對其違法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并要求予以行政賠償,這與目前在行政訴訟中適用的歸責原則同步,極大降低了受害人對行政違法行為的舉證難度,同時更有利于避免受害人的權利遭受損害。
2.因果關系
當行政侵權與民事侵權競合時,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屬違法范疇,且與民事侵權主體的違法行為,共同造成了被侵害主體的權利遭受侵害,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造成受害主體遭受損害的直接而必然的原因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導致的,換言之,國家行政機關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導致了損害結果的發生,即兩者存在因果關系,可能是一因多果、一因一果、多因一果或者多因多果,目前對此有一部分觀點認為,在提起行政訴訟并取得國家賠償的情形下,應充分考證造成損害結果的諸多因素,從而劃分責任,確定各賠償主體的賠償額度,還有一部分觀點在于,在行政賠償訴訟中,不管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具體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間的因果關系大小如何,根據因果關系確定具體的賠償額度,是民法范疇,是民事訴訟需要考慮的問題,一般而言,它與過錯歸責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相聯系的。而在具體的行政訴訟過程中,只要具體的行政行為違法,且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直接和必然的因果關系,遭受損害的主體就可以提起訴訟,而無需考慮因果關系與損害結果的比例大小,就是說,即使在幾方的共同行為或共同過錯下,造成了被侵害主體的損失,但在違法行政行為造成損失應予以行政賠償的情形下,其他主體的行為與被侵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不屬于行政賠償訴訟的范疇,無需考證。
前面提到,在司法實踐中,在行政侵權與民事侵權競合的情形下,只要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存在違法,且與損害結果有直接必然的因果關系,就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并獲取國家相關賠償,從根本上保護了參與社會活動的法律主體的權利,同時,在現實的司法實踐中,很多訴訟和損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人類社會發展和歷史的進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個社會個體擁有權利的同時也負有不可推卸的現實義務,權利并不是無限的,沒有制約的權利就會被濫用,所以,當行政侵權與民事侵權競合時,受害主體擁有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權利,與此同時成為了規范和制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推動力量。現今社會飛速發展,各類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筍般映入眼簾,走入我們的生活,各行業新興事物不斷踴躍,讓我們目不暇接,各相關主管部門及國家機關首先要規范管理,形成規則,通過建立健全管理機制,規范管理及工作流程,從而在公眾周圍形成有效的屏障,保護公眾的利益免受損失。
[1]劉保保.行政賠償與民事賠償的適用沖突探究[D].蘇州大學,2015.
[2]王世濤.行政侵權研究[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
[3]葉必豐.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李敬先(1967~ ),男,漢族,遼寧沈陽人,律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