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建軍
(162650 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公證處 內蒙古 呼倫貝爾)
證據能夠反映案件的真實情況,其主要形式為物證、書證、證人證言、筆錄和鑒定結果等[1]。在公證實務中,證據大部分是由當事人自行提供,經常會有一些當事人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和案件無關的材料,這就需要公證員對證據進行判斷和審查,以此作出正確結論。基于此,本文就公證的證據審查和判斷義務進行了判斷,現報道如下。
公證證據是指公證實務中,公證員依法收集的用以證明出征對象或事實或者當事人向公證處提供的各種材料。由于公證活動是屬于非訴性質,因此它具有和訴訟活動相區別的本質特征和特殊性。
證據不僅是當事人向公證處表明案件真實性的手段,也是公證機構用來明確案證案件是否真實的依據[2]。因此,證據必須要具有下列標準,具體內容如下:
公證證據的客觀性主要體現在證據本身就是真實和客觀的,不能憑空捏造。另外,無論是是案發當時留下的證據,都是客觀存在的。公證機構通過這具有客觀性的證據,才能夠了解公證事實的真實情況。
公證要和事實存在必然聯系是指,證據和案件存在直接和間接的聯系,直接聯系體現在銀行明細、相關借據等。既可以表示為否定聯系,也可表示為肯定聯系。
(1)收集證據的合法性。收集證據的合法性主要體現在公證機構收集證據要遵守法律規定,不能違法收集。例如,正常情況下,要由兩名調查人員共同收集。特殊情況下,由一名公證人員調查,而允許一名證人在場,并簽寫規定書。
(2)證據形式的合法性。證據的形式不能違反法律要求,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表現。
(3)使用證據的合法性。公證員在無法收集到直接證據時,公證員要恰當的使用證據學原理和間接證據原理來調查案件真相,以此保證案件順利進行。如公證案件由當事人所在地、案件發生所在地的公證管轄;收養公證由被收養人所住地的公證處管轄;案件中牽涉到不動產轉讓的有不動產所在地的公證處管理;違反公證管理管轄辦理的公證,應屬違法使用證據而出具的錯證。
公證員審查證據時要注意讓過程中主觀和客觀相統一,證據和案件之間的聯系是客觀存在的,而證據和案件事實之間是客觀存在的,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公證員的主管認識是否能真實反映客觀存在。在公證實踐中,公證員要對以下證據進行重點審:
公證員審查當事人的身份的目的就是判斷當事人是否為本人,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在審查當事人的身份時要重點查看當事人的身份證、戶口簿、學生證、戶籍證明和回鄉證等,以此判斷當事人的真實身份。
有的當事人為了謀取私利,而隱瞞案件真相,使得一些當事人在不明真理的情況下表示自己的意思,這些行為侵犯了其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公證機構的人員需要對當事人的表達進行仔細判斷。
我國的《公證程序規則》中第三十二條明確規定到:“在進行法律行為時,必須要符合下述條件:①當事人要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②行為人表達額度意識要具有真實性;③當事人的行為不能違背法律、規章、法規和社會公共利益”。當公證員遇到當事人所提供的法律文書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和違反了法律規定,公證員要向當事人提供修改要求,如果當事人一意孤行,則拒絕辦理[3]。
對一這部分的審查,審查重點就是文書上的簽名和印章無造假進行微,并且和原本的文書內容一致,公證員在遇到偽造文書的委托人,需要嚴格教育并拒絕辦理。
公證員要確定證據是否為原物,并且和案件是否有關聯性,證據的獲取渠道是否正規,證據提供人是否和案件無利害關系。
直接調查法是公證程序審查工作中最關鍵和直接的內容,如果經過合理判斷,發現證據的真實度不夠,需要通知當事人進行補充。直接調查法包括書面證據調查、詢問和現場提取證據等,這種方式能夠減少虛假證據和偽造證據的發生次數。
證據鑒定是指通過可靠的鑒定單位對證據的真實性進行鑒定分析,我國現階段中使用較多的鑒定包括醫學、工程質量和產品等。
矛盾分析法主要就是對案件中的一些核心證據等的真實性和關聯性進行分析,如公證員發現了證據存在矛盾,需要對案件進行擴大證據內容和再調查。
證據材料鑒別的最主要內容就是要明確證據的本質。現階段我國的證據材料鑒別包括以下內容:案件有關者給公證處提供了虛假證據;案件中由于其他外界因素使得證據不準確;環境等因素對證據產生影響;證據在轉錄過程中出現來了錯誤;公證人員的工作失誤造成證據不真實。
證據對比是將案件中已有的證據材料和其他證件進行對比,分析該證據的真實程度。在對比證據時要注意要對比證據的全面,防止出現對比部分證據而造成公證結果錯誤。最后,在對比證據是要注意減少主觀性認識,而忽視了證據的關聯性[4]。
公證證據直接關乎到案件是否能順利進行,因此公證人員在審查證據時要仔細查看證據的真實性和關聯性,獲取渠道等,并使用各種證據審查方法來保證公證的公平性和真實性,這也能夠確保公證工作的整體質量。
[1]孫洪艷.論公證的審查范圍和核實義務[J].職工法律天地:下,2016(6):164-165.
[2]張月磊.論公證證據[J].職工法律天地:下,2016(11):26-28.
[3]林洋.論公證證據保全的形式證據力[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8(1):115-123.
[4]林冬寧.論公證的證據效力[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7):1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