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佳 郝 闖
(611130 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 四川 成都)
面對網絡環境的沖擊,學者對合理使用制度的態度主要是保留和廢棄兩種觀點:部分學者認為合理使用制度還有存續的必要,應當適當擴大網絡環境下版權合理使用的范圍;部分學者認為應當廢棄合理使用制度,“合理使用制度正在走向消亡”。通過對這些學者觀點的梳理,筆者發現問題的核心在以下三個方面。
1.私益與公益的權衡取舍
個人作品的創作雖有其獨創性,但不可避免甚至可以說是基于前人已有的文化財富而創造。在這種條件下,我們倡導公益可以說是為更多的創作提供良好的社會文化來源。同時,我們也不應過多地漠視個人努力,不顧惜著作權人的獨創性。對著作權人權利的抹滅會極大程度的扼殺創作的積極性。那么關于公益和私益我們究竟該如何取舍呢?
筆者認為,堅持著作權人的私權保護是原則,同時應盡可能地給予社會公眾以福利,最大可能地實現公益。著作權人權利可以分為人身和財產兩部分,關于人身權,我們應加大保護,針對網絡環境給著作權提出的挑戰制定應對措施,出現了危害著作權人人身權的行為,我們就應制止,制定和完善著作權法。針對著作權人的財產權利,我們可以進行劃分,以商業利益的角度將合理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區分開來。無論是通過著作權人作品不當獲利或是惡意損害著作權人利益的行為都是法律應加以規范的行為。
2.合理使用制度的范圍確定
合理使用制度的范圍確定,首先應將商業傳播和非商業傳播區分出來。所謂的商業傳播是涉及到商業利益的傳播行為,這種商業利益可能是為行為人自己謀取或者只是造成權利人的損失,但只要直接或間接涉及商業利益,都不應視為合理使用。
其次,針對涉及商業利益的傳播,需要進行進一步區分,根據行為人的主觀意圖,劃分善意或惡意。對于惡意的涉及商業利益的傳播,應加以規制;對于善意的涉及到商業利益的傳播,應根據損害大小、客觀的社會效果(是否出于公益的目的)等謹慎確定。
最后,根據實際經濟聯系,比較維護權利的成本和侵權收益。低收益的侵權可以交給市場調整,比如偶然復制他人作品并從中獲利,可以不予干涉;對于高成本的維權可以基于公益的角度進行考量,如社會公益多,可以適當限制權利人權利。對于高收益且低成本的應盡排除于合理使用制度之外。對于高維護權利成本和高侵權收益的行為,合理使用制度應堅持公益和私益統一的原則,維護私益,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
3.合理使用制度的存續
筆者認為主張廢除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學者之理由,其實都經不起推敲。首先,網絡技術的便捷的確會降低交易成本,但前提是存在交易市場,而事實是公眾寧愿冒著違法的風險去非法下載與傳播有著作權的作品也不愿意支付對價,因為在他們看來,違法的機會成本低于支付權利人對價,因此,用交易成本來質疑合理使用制度是站不住腳的;其次,著作權制度的精髓在于利益平衡,利益平衡的最好工具就是合理使用,若承認利益平衡就必須接受合理使用制度的存在;最后,科技與法律制度二者一直處在一種對立統一的關系中,著作權制度的發展史就是傳播技術的發展史,歷史證明了即使到了網絡時代它也能活下來。
當前,根據各國對合理使用制度立法模式的總結,主要可以分為三種:以美國《著作權法》為代表的開放式立法模式;半開放式的立法模式;封閉式的立法模式。這三種立法模式都有優勢,但也有其時代局限性,封閉式在傳統傳播環境下也許更能發揮其優勢,但是受到網絡技術的挑戰,完全封閉和開放的立法模式的缺陷也被放大,半封閉式的立法選擇在立法指導思想和司法適用方面的優勢也顯現出來,一方面在立法上確立合理使用類型的清單和一般原則,便于確定著作權人的權利邊界和社會公眾的信息共享范圍,另一方面也便于在司法裁判中形成一個明確的考量標準,明晰合理使用和侵權行為的界限。
著作權發展過程中,《伯爾尼公約》順應了時代發展和技術變革的要求,創設了“三步檢驗法”,的判斷標準?!叭綑z驗法”正是國際條約對完全封閉和開放的立法模式的妥協,這也必將指引著締約各國嘗試改變自己原有的立法模式,推動合理使用制度的變革。因此筆者認為,仿照《伯爾尼公約》立法模式的合理使用制度立法是合理使用制度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社會的不斷發展,帶動法律制度隨之而來的調整和變革。以著作權人私益和社會公益平衡為立法目標的著作權法及合理使用制度,在網絡時代的沖擊下,被打破原有平衡。與之相對的,必然會出現新的、更加完善的著作權法和合理使用制度以適應這一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這是著作權法、也是所有法律都經歷過且仍會經歷的過程。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制度需要平衡好各方利益,為社會進步、文化繁榮和經濟發展服務。網絡環境下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制度也需要為網絡社會服務,因此合理使用制度的調整需要體現網絡時代的特征。
考慮到網絡時代仍處于進一步發展的階段,新的立法只能針對就有問題,因而著作權法的修訂或重新立法不能過于死板和保守,要對社會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留有必要的彈性和發展的空間。同時,立法要遵循著作權立法理念,堅持法律公平、正義的基本原則。
無論時代怎么發展變化,著作權法的宗旨始終不變:促進文化繁榮,為大眾創造符合未來、符合世界、符合現代化的文化提供良好的創作環境。合理使用制度應繼續堅持這一宗,在網絡環境下繼續發揮平衡各方利益的功能,為我國文化繁榮做出貢獻。
[1]武林莉.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17.
[2]曹安平.網絡環境下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D].西北大學,2015.
[3]李揚.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唐偉佳(1997~ ),男,漢族,四川綿陽人,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2015級本科生;
郝闖(1997~ ),男,漢族,河北石家莊人,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2016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