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雪
(710063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1950年我國頒布第一部《婚姻法》,對夫妻共同債務問題作出了最基本的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擔的債務,以共同生活時所得財產償還”,由此可見,夫妻共同債務的最初認定標準以是否用于共同生活劃分。2001年的《婚姻法》修正案第41條也采用類似標準,同時擴大了償還財產的范圍并對具體償還方式作出了規定。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一些夫妻“假離婚、真逃債”的現象不斷涌現,許多債權人因此蒙受損失。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婚姻法解釋(二)》,通過第24條,將夫妻共同債務的標準確定為一個時間標準,即以夫妻一方或者雙方所欠債務是否發生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內為準。這種規定有效地保護了債權人的利益,減少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風險,但對于夫妻一方與債權人惡意串通損害夫妻另一方權益的情形,依據這種標準很難保障未舉債一方配偶的合法權益,甚至會讓未舉債一方配偶無端的承擔大額債務,顯失公平。2017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婚姻法解釋(二)》的補充規定,將虛假債務和非法債務排除在夫妻共同債務范圍之外,有效抑制了極端案例的出現,但對于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標準、舉證證明責任等實質性的問題仍然沒有回應,為了進一步平衡夫妻債務糾紛各方當事人的利益,維護社會公平,響應群眾呼聲,最高人民法院在反復調研論證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該《解釋》。
《解釋》確定的夫妻共同債務的最新認定標準可以概括如下:第一,簡單來說就是“共債共簽”,都是夫妻共同的意思表示,體現了民法意思自治的原則,符合合同的相對性,理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第二,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所負的債務,判斷是否為夫妻共同債務的標準為該債務是否用于家庭日常生活,若是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則為夫妻共同債務。這一標準實質上是以家事代理權理論為依據,婚姻生活瑣碎復雜,涵蓋方方面面,夫妻雙方都有為家庭共同生活與外界交往的權利,那么夫妻因日常家庭事務與第三人為一定法律行為時,所負的債務理應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此時不需得到另一方的明示。第三,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所負的債務,若是沒有用于家庭日常生活,是否屬于夫妻共同債務,需判斷此債務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對于形式上為夫妻一方名義所負的債務,不能簡單的作出判斷,因為婚姻具有復雜性,對于日常的家庭事務夫妻雙方互享有代理權,共同承擔債務,但是夫妻雙方又是獨立的個體,當他們為家庭共同生活、生產經營之外的其他事項負債并且沒有達成合意的,就應當由負債的一方獨自承擔責任,這個判斷標準是對《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的進一步修正,使得夫妻非舉債一方不需對不知情的配偶用于共同生活、生產經營之外的其他事項的負債承擔責任,彌補了法律漏洞,更加注重保護夫妻非舉債一方。
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其原則上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負債務推定為共同債務,例外情形一是與債權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二是夫妻實行分別財產制并且債權人知情,但是這兩種情況的舉證責任均需要夫妻雙方承擔,這種舉證責任的分配明顯過于傾向保護債權人,降低了債權人在交易時謹慎選擇交易對象的義務?!督忉尅分袑τ谝环匠黾彝ト粘I钚枰摰膫鶆?,是否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是夫妻雙方共同的意思表示,需要由債權人承擔舉證責任,若債權人無法證明上述事項的,則將此債務認定為個人債務。該條規定可以適當約束債權人謹慎選擇債務人,在交易前了解債務人的償債能力,適當的預估交易風險,相較《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的舉證責任配置更為合理。
如同《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是為了回應“假離婚,真逃債”的現象,《解釋》的出臺也是為了關照非舉債一方配偶的權益保護?!痘橐龇ń忉?二)》第24條的實施過于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忽視了對非舉債方配偶的權益保護,有矯枉過正之嫌,那么《解釋》的出臺也可能再次導致夫妻共謀逃避債務的現象發生。所以,《解釋》不能完全機械性的適用,必須在實施過程中注重平衡夫妻債務糾紛各方當事人的利益。否則,若是頻繁地變更認定標準,既不利于人們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合理的預期,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也不利于維護法律的權威性?!督忉尅返某雠_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體現,體現了對各方當事人民事權利平等保護原則,不因強調一方利益而忽視了另一方的利益。
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標準爭議頗多,最新出臺的《解釋》給出了通說的認定標準,因為現代社會婚姻中夫妻雙方的個人意志得到了更多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對婚姻生活中獨立個體的保護。但是由于解釋的內容相對簡單,許多問題還有進一步探索、細化的空間,對于之前的時間標準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實踐中的問題還需要結合《婚姻法》的目的、基本原則等全面考慮。
[1]夏吟蘭.我國夫妻共同債務推定規則之檢討.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1(1).
[2]孫若軍.論夫妻共同債務時間推定規則.法學家,2017(1).
[3]陳法.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之檢討與重構.法商研究,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