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磊
(300000 南開大學法學院 天津)
當今信息時代高速發展,互聯網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之中,以互聯網為媒介的金融業也隨之興起,然而,對于新生行業的法律制度還不完善,導致在互聯網金融上逐漸浮現出越來越多的問題,直接關乎人們的財產安全,因此,必須及時有效地解決互聯網金融中存在的問題。對于互聯網金融,法律監管是保障其健康發展的必要手段,例如,作為國內首家P2P網貸理財行業門戶的網貸之家,在最開始經營時,其發展并不順利,幾乎倒閉,隨著法律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促進其發展環境逐步完善,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到P2P金融之中。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法律監管是行業發展的基本準則,因此,必須完善法律監管,及時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保障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高效發展。[1]
何為互聯網金融?從表面上來看,其主要是互聯網與金融行業的有效融合,通過互聯網技術運用到金融中,從而實現資金的支付及融通等服務。其突破了傳統金融行業在空間及時間等方面的限制,更加高效地滿足了人們在金融方面的需求。
互聯網金融的特點主要包括交易更為便捷、參與者更加廣泛、透明度更高、中間成本較低以及對信息的處理更為高效等。例如,在目前生活中被廣泛應用的支付寶及余額寶,相比于傳統金融行業,其具有極大的優勢,使用更為方便,轉賬更為靈活,計息更為多樣,在人們的使用過程中,已經對互聯網金融的優勢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當前的發展形勢下,互聯網金融在市場中的發展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對傳統金融業進行的互聯網化。例如,在傳統的商業銀行中,通過手機銀行及電子銀行賬戶等對其業務進行互聯網化,使傳統的金融行業更加現代化、信息化,做到產業的轉型升級。但是在這一階段的改造過程中并不能將互聯網金融的顛覆性改變充分的體現出來,僅僅停留在初級階段。
第二個階段就是通過互聯網公司的搜索引擎、云計算及社交網絡之類的大數據技術在金融業務中的應用,例如移動支付、第三方支付、網上借貸及金融產品網上交易等形式的體現。在這一階段上主要體現出互聯網技術對金融業務的改進效果,主要是針對傳統金融行業中存在的缺陷而進行的互聯網結合與改進。
第三個階段也是最重要變革的階段,通常被稱為“網金融”,其具體方式就是消費者和投資者在一個共同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上進行金融交易的過程。在這一階段中,所有的消費者及金融機構均可以通過在此平臺上的登記與注冊而進行金融交易。由于這種平臺的進入門檻較低,因此發揮出了遍及社會整體的主要作用,進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普惠金融。所謂普惠金融則是以全方位、有效為社會群體及各階層提供金融服務為核心的包容性金融,尤其加強了對于微小企業、城鄉貧困群體以及偏遠的農村地區的重視。在傳統的金融行業中,通常更注重對于社會精英人士的服務,而對這些相對弱勢的群體重視程度極低,無法滿足其需求。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應用,有效的解決了這一問題,使所有群體享受到同樣的待遇。在這一階段的變革過程中,充分實現了社會共享信息與用戶直接的直接融資,并且更為有效的是金融交易成本得以極大降低。[2]
在我國的社會發展中,于2013年首次出現了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然而互聯網金融在國內的發展主要是從第二個階段開始的,并且帶來了極高的融資效率。例如,在2015年萬達集團推出了商業地產的眾籌項目,僅僅在三天之內就在線上線下籌集資金五十億元。第三個階段的互聯網金融業定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壯大,交易者和交易額度難以估算。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和金融行業的有效結合形成了當今時代背景下的互聯網金融,雖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逐漸壯大,但是,其依舊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快速發展的同時滋生了很多問題其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金融交易的市場問題,也可稱其為平臺問題
金融交易平臺作為互聯網金融交易過程中的媒介,是借貸者與金融消費者之間的橋梁與紐帶,相比于傳統的金融交易,互聯網金融在二者之間缺乏一定的信任度,因此,交易平臺所要承擔的運營成本以及金融風險都會更大,從而使得交易場所的效益與成本受到直接的影響。
2.金融消費者與借貸者間的信息交流問題
對于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來說,在其進行金融投資等金融消費時,只能根據平臺上提供的相關信息自行了解,而無法做到傳統金融消費時的深入透徹的理解,對于金融消費者與借貸者的保護也就隨之降低,因此有效的信息交流是保護金融消費者與借貸者的關鍵,有效對其進行保護則是降低互聯網風險的重要舉措。[3]
3.互聯網金融交易規則問題
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必須制定相應的制度對市場秩序進行監管。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在2015年7月19日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規定了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必須依照“依法監管、分類監管、適度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從而嚴格落實了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職責。對于互聯網金融的這種創新結合,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認為,雖然創新是金融發展的不竭動力,但是歷史上金融發展的路徑通常會沿著“危機→管制→金融抑制→放松管制→過度創新→新的危機”而逐漸轉變。因此,國家必須加強并完善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制度,有效地保證其可持續性發展。
4.利用互聯網金融交易進行違法操作
通過新聞報道可以得知,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上的金融交易平臺進行非法洗錢的違法活動,由于互聯網屬于一個虛擬環境,因此,在交易過程中,除了交易記錄以外,并不會留下當事人的相關信息,此種情況下,雖然有效地保障了當事人的隱私,同時也給這些違法分子的違法行為提供了途徑。因此,必須做到有效的法律監管。
1.加強監管力度
對于互聯網金融這種新興行業來說,存在一定的問題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由于其直接關系到人們的財產安全問題,必須將其與傳統金融行業受到同樣的重視,進行嚴格的監管,從而防止互聯網上的非法行為的產生。對于互聯網金融的要求上,必須不能進行違法集資,同時不能觸及公共財款。在法律監管上,必須和傳統金融行業同樣對待。以此來更好地保障客戶的財產安全,贏得投資者的認可。[4]
2.完善規章制度
對于互聯網金融法律監管制度的完善,首先可以通過在已有的金融法律體系上進行適當的修改及完善,結合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制定出相應的法律法規,同時進行有效的監管;其次是完善互聯網金融上的客戶個人信息,在保證個人信息不被泄露的情況下,同時使得法律監管更有效的實施;最后就是要在互聯網金融行業中建立與其相關的部門進行直接管理,從而提供具體化的引導。
3.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
在進行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時,需要通過具體的流程來進行,第一個方面就是要確立監管體系中的主體,以此來對整個互聯網金融的業務范圍進行監管,制定相關的監管方案;第二個方面是要加強各個監管部門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定期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進行交流并分享心得;第三個方面是制定一定的自律要求,從而加強對信息的管理,維護市場秩序及客戶權益。第四個方面是互聯網金融機構必須建立一定的風險預警機制以及應對緊急情況的措施;第五個方面是制定行業中的最低進入門檻,以此來控制不法分子利用網上交易破壞企業利益的情況的發生。[5]
4.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在進行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過程中,必須注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建立一定的客戶保護調和的方案,在出現客戶糾紛時,有效的調和客戶及企業之間的糾紛沖突。與此同時,必須對投資者本身的風險意識進行加強,向投資者普及一定的問題處理方案,從而提高其自我保護意識。
[1]劉政.關于互聯網金融法律監管問題的探討[J].中國市場,2015(27):146-147.
[2]蘭健,陳義興.新常態下互聯網金融法律監管問題探析——基于網絡借貸的角度[J].中國物價,2017(02):49-51.
[3]魯釗陽.論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準入法律制度的完善[J].現代經濟探討,2017(02):88-92.
[4]黃羽欣.關于互聯網金融創新與法律監管的探討[J].法制博覽,2017(27):191.
[5]陸岷峰,虞鵬飛.互聯網金融道德建設研究——基于P2P平臺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的分析[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9(04):11-15.
作者簡介:李彥磊(1988~ ),男,天津人,漢族,經濟師,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學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