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史歌
(200120 上海海事大學 上海)
2011年,“一位妻子向騰訊公司索要亡夫QQ號遭拒”的事件在網絡上引起大家的關注。王女士的丈夫在一次車禍中喪生。王女士想把其丈夫QQ號中的信件和照片留作紀念。由于不知道QQ密碼,只好向騰訊公司求助。但騰訊公司以“根據與用戶達成的協議,QQ號碼所有權歸騰訊所有,用戶僅有權使用號碼”為由拒絕了王女士的請求。因此,網絡虛擬財產繼承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界定網絡虛擬財產外延和內涵的法律法規依然是空白,對網絡虛擬財產繼承問題的研究將成為當前民法學界一個亟待解決的部分。
筆者認為,要分析網絡虛擬財產是否可以繼承,首先要對其進行定性,即要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迄今為止,中國的民法還沒有規定網絡虛擬財產的民法屬性,學術界的爭論總結起來共四種觀點:知識產權說,債權說,新型財產說和物權說。其中,物權說是最重要的學說之一,筆者也支持這種觀點。
網絡虛擬財產具有物權法“物”的特征:首先,網絡虛擬財產可以被排他性支配,并且與物權法中的“支配”具有同樣內涵。其次,網絡服務器從編寫代碼到使用維護,都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當這些與財產相關聯時就產生了其獨立的經濟價值。最后,物的概念的擴張是社會經濟和技術發展的產物,只要不危及物權體系和物的體系的基本理念,對個別的修補都在允許的范圍內。
網絡虛擬財產是否具有財產屬性,有非財產性和財產性觀點。持前者觀點的學者認為,網絡虛擬財產只是網絡空間中存在的電子數據和磁盤的記錄,將他們獨立出來是沒有財產上的價值的。但筆者認為網絡虛擬財產具有財產性。首先,大部分網絡虛擬財產都是由互聯網用戶付出很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只要雙方同意,他們就可以交換、轉讓和購買在線虛擬資產。其次,中國國家稅務總局于2013年發文“虛擬貨幣交易需征收20%的所得稅”這實際上認識到虛擬貨幣財產屬于符合法律的財產。除此以外,我國已經發生了多起有關網絡虛擬財產的案件,通過裁判結果可以發現,實務中實際上是承認了網絡虛擬財產在經濟上的價值。
通過上述對網絡虛擬財產屬性的分析,我們基本可以認為它有足夠的理由被列入遺產范圍,那么,網絡虛擬財產權利又應當如何歸屬?對于這個問題,學術界有兩個主要觀點,即它是屬于網絡用戶還是網絡運營商。
筆者認為,網絡虛擬財產屬于哪一方,不能一概而論,而應分類對待。作者提出將所有網絡虛擬資產分為以下三類:第一類是賬戶類,包括電子郵件賬戶,微信賬戶,QQ賬戶和游戲賬戶。有些賬號的產生是隨機的,用戶自己無法選擇或更改。對于這種虛擬財產,其權利屬于網絡運營商是合理的。第二類信息資源,是指電子郵件,QQ空間內容,微信聊天等。這類的財產包含了網絡用戶的勞動,承載了他們的感情,具有精神上的價值,所以這部分權利應歸于網絡用戶。第三類是充值購買類,例如通過用現實中的貨幣充值從而購買的游戲裝備、給普通視頻賬號充值而獲得的視頻VIP會員等。這種網絡虛擬財產從現實生活中的貨幣轉化而來,應該歸屬于網絡用戶。
隱私是網絡虛擬財產繼承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國現行的法律中明確規定死者的隱私受法律保護。中國對繼承方式規定主要有三種:法定繼承,遺贈和遺囑繼承。實際上,網絡虛擬財產的繼承和保護隱私并不矛盾。首先,信息資源類的財產只是換了種承載形式,其他與文件、日記并無二致。其次,對法定繼承虛擬財產的保護是對死者隱私權的間接保護。
網絡服務協議的問題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法來解決:首先,可以在服務條款的一般條款下設立專門條款,列明注冊人信息,將協議編號以實現“一戶一協”。除此之外,可以借鑒《支付寶服務協議》第四條第二款第3項規定,雖然會員號和賬號不可以被繼承,但是明確約定相關財產權益可以繼承。
現實中,用戶本人死亡后,他的合法繼承人如何證明其繼承身份的合法性?
首先,可以引入第三方平臺。例如,“寶藏安全網站”,它們為會員提供密碼托管、網絡內容備份服務。受益人可以憑借會員留下的密碼及事先設置好答案的問題獲得其留下的虛擬財產。除此以外,還可以利用現有的公證處的職能,由公證處對虛擬財產進行保管,公證處因其較強的證明力為日后舉證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網絡虛擬財產問題至今尚未達成共識,并且問題日益突出。這將會導致一些互聯網企業對“網絡服務協議”內容作出一定變更,以順應時代發展。然而,繼承是一種法律關系,需要普遍適用的規則和嚴格的違約處理辦法。網絡虛擬財產是伴隨網絡技術發展的新興產物,具有特殊性,制度層面的創新和突破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保證網絡虛擬財產繼承的成功。
[1]楊立新.物權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2]潘天文.淺析網絡數字遺產的可繼承性[J].法制與社會,2016,(2):265
[3]楊立新,王中合.論網絡虛擬財產的物權屬性及其基本規則[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4.12
[4]梅夏英,許可.虛擬財產繼承的理論與立法問題[J].法學家,2013.6:90
[5]張冬梅.論網絡虛擬財產繼承[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13.1
[6]羅帆.網絡虛擬財產繼承的法律問題探究[J].法制與社會,2013.12
[7]申晨.虛擬財產規則的路徑重構[J].法學家,2016.1
作者簡介:崔史歌(1993~ ),女,漢族,天津人,法律碩士,單位:上海海事大學,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