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夢
(710063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的產生是具有特殊的時代背景,“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頒布之初是旨在保護債權人,防止夫妻雙方惡意串通逃避債務,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實踐當中越來越多的出現了債務人與債權人惡意串通損害債務人配偶的權益的情形,而24條的第一款中僅規定了兩種推翻夫妻共同債務推定的情形,這便大大增加了配偶一方的責任風險,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隨后出臺了一系列規定,希望以此來彌補24條中的漏洞。所以這也是《解釋》產生的背景。
1.共同意思表示是夫妻共同債務的重要形成條件
《解釋》第1條規定,“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進一步歸納總結,夫妻共同債務系夫妻雙方基于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而雙方基于共同意思表示就是指夫妻雙方對共同舉債在意思表示上達成一致,雙方均同意借債,形成了雙方合意。雙方對共同舉債的合意形式,可以是在合同上以共同簽字的方式表示,也可以是在一方簽訂合同后,另一方以事后通過書面或口頭追認的方式表示,也可以以雙方均認可的其他方式表示,這從根源上通過“共債共簽”明確債務人主體。在我國夫妻共同財產制的規定下,對共同債務主要形成兩種觀點,一是因為夫妻雙方所得的財產為雙方共有,因此推定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另一觀點是根據責任自負的原則以及夫妻地位平等原則等,一方所負債務超出日常家庭生活所需,則應當取得另一方同意,或者用于共同生活,否則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解釋》的規定在筆者看來這是綜合了兩種觀點所形成的,夫妻任意一方都享有知情權、同意權和決定權,這是夫妻雙方地位平等、意思自治等基本法律原則和公民基本財產權和人格權的體現。夫妻雙方的人格在婚后并未被對方所吸收,夫妻各自仍然保持著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的意志,所以即使在夫妻財產共同制度下,因此除了一般的日常家事代理權外,任何一方都不得未經對方同意為他方設定債務,增加其負擔。若所負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即便是夫妻一方舉債也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共債共簽”與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債務均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符合我國婚姻法夫妻共同財產制的規定,也充分體現了夫妻財產權利義務一致的基本原則。需要注意的是上文中“共債共簽”所強調的是要尊重夫妻之間的知情權、同意權和決定權,不能片面簡單地理解為一定要雙方共同簽字才是夫妻共同債務。這條規定,一方面,可以從債務形成時便開始規避風險,從根源上去盡可能防止夫妻一方中“被負債”情形的發生;而另一方面,也是可以有效避免債權人因事后無法舉證證明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而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大大提高交易的安全性。
2.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的范圍
《解釋》第3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生活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則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關于共同生活的部分,隨著經濟發展,消費日趨多元化,夫妻共同生活已不僅僅局限于家庭日常生活所需,還有許多超出家庭生活所需的部分,《解釋》第3條需要債權人舉證為夫妻共同生活的就是針對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部分;而關于夫妻共同生產經營的范圍,主要則是指由夫妻雙方共同決定生產經營事項,或者雖由一方決定但另一方進行了授權的情形,因此,判斷生產經營活動是否屬于夫妻共同生產經營,要根據經營活動的性質以及夫妻雙方在經營中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等作綜合認定,筆者不贊同基于配偶將來可能因舉債而帶來利益而去認定該債務是用于共同生產經營,因此該債務便為夫妻共同債務,因為若照此推定,則再無個人債務,只要獲利即為夫妻共同債務。
3.《解釋》的進一步完善
雖然《解釋》的出臺帶來了重大的意義,但在夫妻共同債務這個問題上,還有許多問題,如,按照《解釋》中夫妻一方的個人債務由舉債一方個人償還,與未舉債配偶無關,未舉債的配偶基于婚姻關系仍然可以享有、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中屬于自己財產份額,所以其完全可以基于夫妻共同財產制原則在執行過程中,通過提出執行異議等抗辯權對抗債權人,而這將不利于債權人債權的實現,影響交易效率等,因此可能會產生新的司法問題;還有對于舉證責任分配的問題上,規定寬泛,可能會導致債權人難以舉證的情況發生。
夫妻共同債務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也變得日益復雜,而司法解釋只是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解釋,更多地是為法官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與措施,所以在此筆者希望更多關于夫妻共同債務的問題可以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中得到完善。
[1]程新文,劉敏,方芳,沈丹丹.《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第73輯.
[2]石佳友.《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規則:從零打碎敲到脫胎換骨》.中國改革,2018年第3期.
[3]夏吟蘭.《雙方合意是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重要條件之一》.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18年第1輯.
[4]李洪祥.《論夫妻共同債務構成的依據》,求是學刊,2017年第3期.
作者簡介:樊夢(1993~ ),女,漢族,陜西西安人,本科,單位:西北政法大學,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