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驍
(255000 山東全正律師事務所 山東 淄博)
在智能手機、網絡日益普及的當今時代,新型的商業模式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互聯網金融中,一些非金融機構成為了互聯網金融行業中的一員,并且獲得了良好的收益與發展,其中主要包括一些以金融運作為主的電商企業,例如:余額寶、悟空理財、京東眾籌等一些其他網絡借貸平臺,一些有資質的網絡借貸平臺是通過風險儲備金、平臺自身擔保、第三方機構擔保這種三種方式來保證出借人的資金安全,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參與網絡借貸,其所涉及的主要法律風險多為形成資金池、交易資金缺乏監管、平外自身擔保風險系數過高等。
P2P網路借貸平臺實現了借貸手續、流程全部在線上的操作模式,并將傳統金融與網絡借貸進行了有機結合,通過平臺化的操作實現借貸便捷性的提高,但無論是出借方還是貸款方都存在著保障力度不足的問題。通常情況下,網絡結算平臺都會提供兩種服務,即投資理財與是貸款,其可以快速的為貸款人提供資金。傳統的銀行業作為掌握著大部分人個人信用信息的終端,其僅是將這些信息運用于內部服務,而P2P網絡平臺的發展則為社會信用體系的構件,貢獻出了一份重要的力量。當前,社會對于網絡借貸的需求量巨大,網絡借貸平臺正在野蠻的發展,同時風險的事件也常有發生,例如:P2P平臺卷款跑路或是平臺經營失敗導致出借人資金難以收回等時間充斥著整個網絡與P2P行業,究其根本,可大致歸納為以下兩點[1]。
回顧幾年來關于網絡借貸公司信用問題的報道,可以發現,一些網絡借貸公司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一場騙局,通過平臺宣傳所描述的高額利息募集資金,當資金到大一定數額時,便“人去樓空”。因網絡借貸公司自身信息的不透明、不公開、真假難以核實、資金流量規模小等特性,導致其自身的信用無法被保障,隨著類似事件的層出不窮,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發展已經受到了遏制。
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用戶中,大多數都不具備真實、可靠的信用記錄,其信用是否良好,僅是通過其自己在賬戶建立初期填寫的信息來進行判斷,當信用較低的用戶為了獲取貸款,而提供虛假身份信息時,網絡借貸平臺將有可能誤判為“優質客戶”為其提供大額貸款,當到達還款期限后,這類人群往往拒絕還款,平臺出現壞賬,甚至無法經營[2]。
總體來看,當前國內尚未頒布與P2P網絡借貸平臺發展趨勢相符的法律法規,故許多P2P網絡借貸平臺衍生的問題也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實際上,民商法中的《公司法》《合同法》《證券法》均對網絡借貸平臺起到了一定的約束與管理,但是其它的民商法僅僅是一些原則性的規范,并沒有太高的實用性。盡管平臺在卷款跑路后,平臺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是對于平臺內資金出借人的權益卻無法進行保護;在P2P的擔保問題上,對風險儲備金的支配權益過大,無法按照規則將風險儲備金與自由資金進行區別使用,導致擔保風險加大;同時,網絡借貸產品的債券轉讓過程中容易出現非法集資或是資金流動性的風險[3]。在行業規范尚未被明確的背景下,P2P行業的發展過程勢必將隨著上述幾點法律風險,且有可能衍生出不同的問題。對此,我們需要從法律的規范性、強制性等反面進行思考。
分兩種情況來看,一種情況時出借人與貸款人都通過P2P平臺來形成借貸關系,平臺起到的只是媒介作用,不承擔擔保責任。這種情況下,平臺應該對出借人、貸款人的個人新型負責,根據《合同法》中的相關規定監督當時人的責任行為,如果因網絡借貸平臺的原因損害了借貸雙方中某一方的利益,則平臺需承擔相應的責任。在當今信用系統缺乏、監管主體缺位、平臺職能復雜的新形勢下,對單純提供媒介服務的網絡借貸平臺進行監管是十分必要的,督促網絡借貸平臺在借貸關系形成前對借貸雙方的信用進行嚴格審核,可以提高對相關風險的控制力度[4]。
另一種情況為,P2P網絡借貸平臺為出借人與貸款人提供擔保時,則需要平臺承擔擔保責任,且在擔保責任中不僅要考慮平臺的擔保責任,而且還要考慮項目的擔保責任,并結合《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分析各種情況下出借人、貸款人合法權益的維護途徑以及第三發擔保機構對借貸合同擔保義務的履行[5]。在現有的擔保模式下,借貸平臺所設立的風險儲備金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風險儲備金的使用與存放是否實現了第三方托管或是獨立運作是這一模式下P2P網絡借貸平臺能否承擔法律責任的重要依據。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已經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且內容涉及范圍較廣,以P2P網絡借貸我是為代表的民間金融機構日益壯大,提高了民間金融市場的活躍度。對此,相關部門在鼓勵金融創新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民商法的依據,通過民商法對P2P網絡借貸平臺進行規范,推動我國民間金融市場的發展。
[1]李愛君.互聯網金融法律問題分析[J].大眾理財顧問,2016(1):48-49.
[2]何欣奕.民商法視域下P2P網絡借貸平臺法律問題思考-以涉及到的主要法律風險與合同類型為中心的觀察[J].法律適用,2015(5):57-62.
[3]王玉臻.互聯網+環境下P2P網絡借貸的相關法律問題[J].黑龍江科學,2017(5):46-47.
[4]呂婷婷.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法律問題探究[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7(4):101-104.
[5]陳亞倩.P2P網絡平臺借貸法律問題研究[J].河北企業,2017(12):130-132.
作者簡介:郭驍(1990.12~ ),女,山東淄博人,本科,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