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江
(637002 西華師范大學 四川 南充)
金融作為現代文明社會經濟活動中重要的資金融通方式是,為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社會運行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金融的非實體性等造就其風險極強的特征。互聯網作為新時代人類活動的“新世界①”,天然的會與人類的金融活動相結合,互聯網的虛擬性和金融非實體性本屬同一類型的屬性,兩者相遇便產生了疊加效應,放大了金融的風險。
在現今的法治社會經濟活動的法律風險也在不斷增加,這要求國家、互聯網金融從業者、公民認真審視這類風險。在法律風險領域,刑事風險是一種最為嚴重風險,互聯網金融涉及金融秩序和公民財產,這都是刑法在現代社會重點保護的社會利益,一旦侵犯必然招到嚴厲的刑法制裁,刑法制裁又是所有法律制裁中最為嚴厲的。財帛動人心,互聯網和金融的融合后更是為金融類犯罪提供了諸多有利條件,觸犯刑法的風險隨之激增。所以對互聯網金融平臺刑事法律風險的研究極具現實意義。
互聯網金融平臺是指利用互聯網實現資金融通的線上金融機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金融資金供需信息交換快捷,便于資金供需雙方快速實現資金融通。二是覆蓋的人群較為廣泛,能有效利用社會閑散資金和民間資本。
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主要模式:一是P2P平臺:借款者可自行發布借款信息,實現自助式借款;借出者根據借款人發布的信息,自行決定借出金額,實現自助式借貸。二是P2C平臺:通過線下開發優質的中小企業客戶,并引進實力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對項目進行擔保,在線上通過互聯網平臺尋找普通投資者,是一種線上線下(O2O)相結合的全新概念。
刑事法律風險,一是指互聯網金融平臺及其經營者觸犯刑法受到法律制裁;二是指作為刑事案件的受害者承受的傷害或者損失。
刑事法律風險爆發后果: 一是互聯網金融平臺面臨的刑法制裁:沒收違法所得、處以罰金。經營者面臨的刑法制裁:人身自由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違法所得、處以罰金。二是作為刑事犯罪的受害者,遭受經營信譽、經營財產損失而使互聯網金融平臺陷入經營困難增加破產可能性。
互聯網金融刑事犯罪涉及罪名是研究互聯網形式法律法風險的典型基礎,即是從已有的刑法規范分析可能面臨的典型罪名,闡述互聯網金融平臺面臨的刑事法律風險。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對集資詐騙罪進行規定,本條文置于《刑法》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第五節金融詐騙罪中,主要是對于破壞市場經濟秩序中金融秩序行為進行規制。本條文采取了敘明罪狀的方式對集資詐騙罪進行規定,對該犯罪的特征進行詳細的描述,有助于對犯罪的認定和統一適用法律。
犯罪構成: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既侵犯了公私財產所有權,又侵犯了國家金融管理制度。二是犯罪客觀方面: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必須實施了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行為。三是犯罪主體: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依《刑法》第200條的規定,單位也可以成為本罪主體。四是犯罪主觀方面:本罪在主觀上由故意(直接故意)構成,且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刑事制裁: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對于集資詐騙罪的刑事制裁,一是對單位犯罪處罰經濟制裁;二是對單位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自由刑和財產(罰金、沒收財產)刑。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進行了規定,本條文置于《刑法》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第五節金融詐騙罪中,主要是對于破壞市場經濟秩序中金融秩序行為進行規制。本條文采取了敘明罪狀的方式對集資詐騙罪進行規定,對該犯罪的特征進行詳細的描述,有助于對犯罪的認定和統一適用法律。
犯罪構成:本罪侵犯的客體國家的金融信貸秩序。二是犯罪客觀方面: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以或者不以吸收公眾存款的名義,出具憑證,承諾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三是犯罪主體: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單位也可以成為本罪主體。四是犯罪主觀方面:本罪在主觀上由故意(直接故意)構成,且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刑事制裁: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對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刑事制裁,一是對單位犯罪處罰經濟制裁;二是對單位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自由刑和財產(罰金、沒收財產)刑。
這兩類罪名互聯網金融平臺最易觸犯的,是重要的形式法律風險點,互聯網金融平臺應當重點防范,也是互聯網金融平臺重點防控領域。
財產受害風險: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盈利模式之一是利用借貸雙方現金流的時間差形成的“現金池”,進行投資。一旦投資被刑事犯罪侵害,極易造成平臺財產損失。聲譽受害風險:互聯網金融平臺生存的前提之一是網絡信用,假如有人利用平臺進行犯罪(洗錢)活動,而被查出,那么平臺也會聲譽掃地,關門大吉。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平臺經營、謹守本心、恪守法律。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刑法規定太多的剝奪,卻是幸福最后的保衛?;ヂ摼W刑事法律風險的是互聯金融平臺不可承受之重,應當理性謹慎對待,作好相應的防范,促進互聯金融的健康發展。
注釋:
①由于互聯網為人們提供信息交流,虛擬社交活動場所已經被學者稱為“虛擬新世界”.
[1]許秀中.網絡與網絡犯罪[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吳鵬森.犯罪社會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3]楊正鳴.新中國犯罪學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4]皮勇.網絡犯罪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
[5]孫昌軍,鄭遠民,易志斌.網絡安全法[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
[6]齊愛民,陳文成.網絡金融法[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