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田田
(710063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調解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在我國仍然備受推崇。而與此相映成趣的是,在西方包括調解在內的ADR糾紛解決制度的發展和壯大也是方興未艾。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調解在訴訟和仲裁之外構筑了新的發展路徑,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研究,國際、國內的研究和交流非常多,如在我國開展調解工作已二十多年的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就已與多個國家或地區建立了“北京—漢堡調解中心”“阿根廷—中國調解中心”“內地—澳門聯合調解中心”等多個聯合調解中心,并與相當多的國際或行業組織建立了合作調解機制,這一點證明調解已經成為域內域外共同性的話題,相關的研究也日益從基礎理論的鋪墊向更為技術性、程序性、實證性的方向發展。
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國內與國外就相關問題的研究仍然有一定的差異:國外并不像國內那樣對調解進行法院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等類型化區分,往往都是從統一的角度看待調解程序或規范,雖然部分國家制定了統一的調解法或相關法,比如日本、挪威,但大部分調解規則往往產生、發展于各種跨國、跨地區的仲裁、調解組織機構當中,也就是說,具有類似仲裁的國際化更多。
而國內從目前來講,仍沿續了既往調解研究的一貫性思路,即以研究促立法,以立法促進制度建構,以制度建構影響實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以追求現實條件下的調解法律制定作為其“功利性”目標,期與一定時期的政治和意識形態訴求相契合,藉此創造立法的良好氛圍,并進而奠定立法的正當性基礎。
人民調解法就其立法目的這樣闡述:“為了完善人民調解制度,規范人民調解活動,及時解決民間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這與八年前司法部制定的若干規定的內容相比,人民調解法還是體現出了變化,改變了注重公共管理忽視私權救濟的潛在立法邏輯,則在繼續維持“完善人民調解制度”“規范人民調解活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公共管理規制目標的同時,增加了“及時解決民間糾紛”的表述,這實際上將人民調解制度建構的目標還原到了“糾紛解決”式的解決私權爭議的路徑上來,賦予了調解糾紛救濟的司法功能,此規定值得肯定。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這一規定形式,實際上呈現了人民調解目的設定上的多重視角,在糾紛救濟的目的之外,設置了高于司法性職能的更為豐富的公共治理意涵,這就使得人民調解作為一種的制度存在,除了私權主體的個案救濟職能之外,還肩負著強烈的社會公共管理和秩序恢復等公權定位的職能。是社會和諧穩定為首要之目的,還是民間糾紛之解決為首要目的?在我國的語境下,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因為調解,尤其是人民調解,其目的設定上,基于公權的社會治理視角從來都具有優先地位,它往往掩蓋甚至取代基于具體糾紛的私權救濟視角,呈現一種“追求社會穩定有余,糾紛救濟卻始終不足”的尷尬局面。
真正現代的調解制度建構應該改變現有的視角,剝離不事改造的傳統性,剝離公共價值取向的積極干預式行政主導模式,恢復到個案式私權救濟的本原價值取向上來,純粹、科學地建構一個現代調解制度。
淡化人民調解的公權色彩,適當弱化人民調解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治理角色的比重,強化其私權糾紛的個案救濟功能,以司法救濟為主軸,增強其分流案源、疏解矛盾的功能定位,具體建議如下:
(1)重塑人民調解員的資質體系,提高人民調解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可以考慮嫁接國外所謂小型審判、案件評估等制度,將大量退休法官、司法工作人員及其他法律相關從業者吸收到人民調解員體系中,切實提高社會大眾對人民調解的整體質量和程序認同感,提高人民調解的適用效率。
(2)給予人民調解委員會充分的調解規則制定權,讓其根據具體的矛盾類型,發展靈活、有效的規則和程序體系,有效應對社會變化和糾紛解決需求,提高人民調解的程序認知度。
(3)整合利用好人民調解的現有組織體系。就組織的覆蓋面而言,沒有一個調解體系比人民調解更為廣泛和深入地滲透到了社會治理的基層,如何利用好這樣的資源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打破各人民調解委員會與行政單位的對應附屬關系,減少行政、司法部門對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直接干預,在繼續純化和保留業務指導關系的前提下,給人民調解委員會充分放權,讓其參與法律服務的“市場化”競爭,才能為解決司法部門面臨的訴訟爆炸問題提供充分助力。
(4)改變人民調解委員會運行上的完全政府造血機制。以往經驗證明,完全按照行政單位設置對應機構,完全由政府提供經費來源的所謂“自治”體系總難免發生運行低效率,日常管理官僚化的弊病。因此,真正的發展要靠人民調解委員會扎根其所處社會,經濟環境的自發性成長,在運用費用和資金上,促使其以優良的服務、良好的口碑實現自主生存。
(5)在人民調解的功能定位上,要將其從附屬性的社會治理和糾紛救濟機構改造為自主、自治、有效的社會性專業糾紛處理中心,集糾紛解決、專業評估、法律咨詢、心理輔導的功能于一體,注重具體、個案的糾紛解決和人際關系修復功能發揮,以此真正塑造和養成其司法性功能。
[1]趙旭東主編.《如何打破僵局》.陜西人民出版社.
[2]董少謀主編.《民事訴訟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
作者簡介:付田田(1996.11.18~ ),男,甘肅武山人,就讀于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研究方向: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