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艷
(165000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委黨校 黑龍江 大興安嶺)
自改革開放以來,全民普法一直是我國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文化建設之一,在此期間黨中央、國務院成功制定了“四個五年”普法工作,并且順利完成,成效極度顯著,結果令人倍感欣慰。隨著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國家對于全民普法工作更加關注,在已經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首次討論了依法治國問題,這正面反映了全民普法在國家心中的地位,也表明了國家堅持依法治國的堅強決心,因此全民普法工作必須加強力度,注重普法實效,增強普法水平與質量。
我國在推行全民普法以來,對廣大國家公民的法律知識提升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普法并不是簡單的對公民進行法律知識的宣傳而是更注重對公民實施法律知識教育。隨著全民普法的深入,公民懂得了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益、國家社會治安得以完善,是國家實行依法治國政治方案的重要項目之一。
全民普法是一項非常浩大的工程,需要從長計議,制定長期的穩定的可行的普法方案。在實行全民普法之前,我們需要清楚明白全民普法的主從關系,普法是我們需要實行的工作,工作執行對象才是工作內容主體,因此在確定全民普法的主體為全民時,就需要圍繞主體展開工作。為切實開展全民普法首要需求就是夯實的民意基礎,沒有民意基礎任何計劃都將付諸東流,毫無任何進展可言,全面普法也將成為一種口頭形式罷了。
夯實民意基礎首先需要對民意進行了解,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更為迫切,這個就是民意。而法律就是建立在此基礎上,保護人民的權利、維護社會穩定。因此在掌握了民意的前提下,從民意開始入手執行全民普法工作,以此實現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的工作目標。為了更加深入的開展全民普法工作,就必須抓住民意動向、掌握實時社會資訊、創新工作方式,切合實際的站在公民角度考慮問題,從民意出發開展普法工作,以此凸顯普法工作的實效性,深入的完善普法工作。
依法治國是我國長期以來的堅定治國方案,為了更加妥善的執行依法治國戰略方案,全民普法工作的開展成了重點關注項目之一。在第十八屆四中全會上首次討論了依法治國問題,并提出了“全國各項工作法治化”的戰略目標,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就必須提高全國上下的法律意識。提倡全民學法而后知法,達到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律精神的目的,進而實現“全國各項工作法治化”這一戰略目標。
國家的建設無法離開法治文化這一基礎,法治文化的建立需要全社會所有公民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因此開展全民普法工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要執行工作。法治文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完善的,需要長期以往堅持不懈才能逐漸建立起來,在進行法治文化建設的時期,需要對法治文化其根本進行研究,掌握其發展方向,同時還需要對法治文化進行豐富,多多吸取古代以及國外良好的法治文化,選取適合我國現代國情的精華進行法治文化的完善。在法治文化逐漸完善后可以通過現代化設備、媒體進行傳播,適時舉行一些法治文化相關的活動,形成濃厚的法治氛圍,讓我國公民對法治有一定了解,成為一種耳熟能詳的民俗文化,基于此可以有效的推進全民普法的發展,為實現依法治國戰略方案打好堅實的基礎。
無論通過哪種方式開展全民普法工作,其最終目的就是讓全民普法工作發揮實質作用,也就是注重治理時效。因此任何方式都必須建立在實效的基礎上才能開展,否則將是走走形式過場,并無實質作用,久而久之還會令社會公民對國家依法治國戰略方針產生質疑。為了實現實效,可以借鑒改革開以來的全民普法工作經驗,結合十八屆四中全會及黨的十九大精神,制定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普法工作形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法治宣傳教育和法治實踐的不斷完善,加上之前普法工作的經驗積淀,新時代的全民普法說難也簡單,說簡單也難。為了更好地開展全民普法工作,一味的套用之前的普法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須對工作方式進行創新。實行全民普法之前,首先需要對法律有透徹的了解、熟知法律內容、熟練法律運用規范;其次需要對傳播媒介有深入了解,能夠結合社會狀態選擇適合的傳播方式,使之更加容易被關注、接收;最后還需要對普法對象,即全社會公民有深入的了解,隨著時代的更替,社會主體一直在變化,因此進行普法的對象也是持續變化的,故此需要對不同時期的不同社會主體有透徹的分析理解,爭取與社會公民打成一片,及時聽取并響應他們的請求,只有和他們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才能順利的開展群民普法工作。
注重實效并不是口頭說說而已,需要付出實際行動,這是全民普法持續發展的根本,若是無法注重實效那么普法工作的實施效果就微乎其微,對依法治理社會、實現依法治國戰略方針等方面造成巨大影響。全民普法是一項長期的不會間斷的巨大工程,只要社會還在持續發展,社會主體還存在就必須執行。面對不同時期的社會環境,全民普法方式需要進行不斷的改善,但是其根本是不容動搖的,在注重實效的前提下結合當下社會環境改變普法方式,達到全民普法目標,是國家持續發展的剛需,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隨著新時代的更替,全民普法工作依舊需要進行,為了實現全民普法的工作目標,就必須建立在實效的基礎上,只有實效的普法工作才是實現依法治國的戰略方針。在明確群民普法工作主體后,圍繞主體展開的各項創新方式也接踵而至,結合新時代的發達科技,普法工作方式變得多樣化,同時面臨的挑戰也更為嚴峻。為了找到合適的傳播方式、合適的傳播時間,這就需要我們對社會狀況和普法主體有深入的了解,才是讓全民普法工作實現真正的實效。
[1]劉杰.淺析全民普法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長江叢刊,2016(25):171.
[2]段祺華.與時俱進推動全民普法[J].中國政協,2016(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