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彪
沂南縣人民法院,山東 沂南 276300
進入信息時代,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普及使得個人信息的收集、處理、儲存、運輸和利用都變得容易異常,給個人的“數字化人格”保護帶來了極大挑戰,個人信息保護成為有關國際組織和許多國家立法關注的熱點問題。
2016年8月19日,山東省臨沂市高考錄取新生徐玉玉被不法分子冒充教育、財政部門工作人員詐騙9900元,徐玉玉在其父親的陪同下到公安機關報警,后徐不堪承受壓力之痛,終因心臟衰竭而死亡。案發后,公安機關經過全力偵查,查明了電信網路絡詐騙團伙情況和信息泄露源頭。目前,以上8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抓獲。
就上述案件而言,被害人基于對行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信賴,提供了相關信息,致使自身利益陷入“虎口”,同時,也使得企事業單位的對外公信力受到重創,更破壞了誠信社會賴以構建的秩序基礎。毋庸置疑,我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已經處于高發態勢,既嚴重侵犯了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又往往與電信詐騙等其他犯罪存在密切關聯,社會危害日益突出,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形勢嚴峻,應當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近年來,央視曝光的“3.15”晚會中均有個人信息被濫用的行業內幕報道,司法實踐中,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例既有刑事違法犯罪,也有民事侵權案件,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侵擾私人生活領域型。此類侵權行為一般表現為偷拍偷錄、竊聽監視、私拆他人信件或者秘密竊取電子郵件、跟蹤或者以電話等其他方式騷擾他人私生活、不法取證等。
(二)主動公開他人隱私信息型。此類侵權行為一般包括如下兩種形式:一是非法刺探、調查所得之私人秘密后,或者予以公布于眾,或者暗中提供給第三者,以謀取不法利益。二是合法掌握他人秘密而非法泄露,一旦泄露,也構成侵權,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三)侵犯公民名譽權利型。此類侵權行為也包括兩種形式:一是故意侵權,主要表現在以張貼大字報、小字報、漫畫等形式公然侮辱、謾罵、嘲諷他人,使其人格受到貶低,心靈受到蒙羞恥辱,此類行為在侵犯公民名譽權的同時,也容易涉嫌侮辱、誹謗刑事犯罪。二是過失侵權,主要表現在對文學作品等問題的把握上,容易構成對他人的名譽造成侵權,相對于前者而言,其性質相似,但其行為方式和社會危害后果顯然要輕得多,不足以科處刑罰。
面對日益嚴重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筆者認為,完善立法體系,強化責任追究,加強職能監管,增強保護意識,才能恰當地賠償受害消費者,精準地懲處有關責任方,有效地威懾潛在加害者。
(一)完善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行為已涉及民法、刑法、行政法等諸多部門法領域,因此,在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問題上,既要加快推進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等重點領域立法,又要在各部門法之間必須做好緊密銜接,加快形成一個系統的個人信息法律保護體系,以點帶面,將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法網密織,才能更好地避免公眾因此而遭受的侵擾。
(二)強化網絡管理,確保網絡安全
隨著“互聯網+”科技概念的引入,人們已經對互聯網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網絡傳播具有互動性,其傳播速度相當快捷,傳播對象也具有不特定性,是當今危害性最大的個人信息泄露途徑,因此,規范網絡秩序是避免個人信息泄露的必要手段。
一是網絡服務提供商要提高安全意識,加大網絡安全方面的投入。二是互聯網單位和接入單位要健全管理制度,做好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三是互聯網主管部門聯合信息保護等政府主管部門建立統一管控平臺,強化網絡安全監督、治理,以最便捷的方式管控網絡風險,阻斷違法行為。同時,加強網絡使用規范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培養公民安全用網意識。四是用戶安全用網,從自身做起。要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提高安全意識,盡量較少地公開自己的個人信息,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三)強化實名制管理,恪守職業道德
全面推行實施手機實名制。通過實名制,可以有效防范垃圾短信、手機詐騙,有效劃分信息傳播責任主體,加大違法成本,進而有效控制手機詐騙等違法行為。
企事業單位應加強個人信息的管理。商業機構未經當事人書面同意的情況下,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相關信息;商業網站實行接入點實名制管理,恪守職業道德,加強自身的安全防范措施,提高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的技術水平,提供更高級的隱私保護控制方法。
在瞬息萬變的今天,信息不僅是人們溝通的橋梁,更是每個人心中最深層的話語,它時而敞開,時而封閉。只有創造一個良性的社會環境,才能給人們自由控制個人信息的空間。法律只是調整人的行為的社會規范,因此,個人信息安全的管理,不僅僅依靠法律手段進行事后救濟,更重要的是做到事前預防。在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問題上,惟有一手抓有效打擊,一手抓源頭防范,才能構建信息安全的社會環境,搭建世界大同的和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