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云
株洲縣人民檢察院,湖南 株洲 412100
從近幾年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執行監督工作中看,雖然存在種種問題與阻礙,然而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以及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工作也不斷進步。舊問題在不斷解決,新問題也在不斷出現,本文就近年來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執行監督工作中出現的難題進行梳理,并針對這些難題提出了一些相應的解決策略。
近幾年不斷完善的法律體系顯示,一般通過檢察機關的刑事執行檢察部門自身職權或是通過監視居住人及其就近親屬之類的與居住人擁有較密切關系的一類人而獲得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執行信息。就前一個方式而言,法律并未詳細規定刑事執行檢察部門中的監督人員怎樣利用職權得到關于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案件的主要信息,怎樣在不觸犯法律的條件下完成自己的職責。而且在這過程中,相關部門以及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人員是否應該無條件配合并未做出詳細指示。刑事執行檢察人員表面上看是處于主動出擊狀態實際卻是處處受限[1]。
職務犯罪案件是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中占比最重的案件,由于職務犯罪案件的特殊性,在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工作開展中存在幾點問題。檢察機關中部分人員以協助調查為由過分干預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工作,相關部門則跟著本末倒置,擾亂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工作的秩序。《刑訴規則》和《公安案辦案程序》規定,在一些情況下,人民檢察院可以和公安機關相互合作協助處理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相關案件。但是,這兩個法律體系中并未表明到底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公安機關可以插手檢察機關經手的案件。在這樣模糊概念的條件下,無論是檢察機關還是公安機關都難以論主次,更有甚者,兩邊都互相推諉或是搶著處理,哪種情況,都會給監督工作造成一定的麻煩。
明確相關部門對檢察機關無條件配合的責任,目前法律缺乏完善的體系,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部門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做依杖。檢察機關在某些方面由于經費的缺乏,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監督工作的積極性并不高[2]。如果有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明確規定監督工作由哪一個機關履行,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監督工作分配混亂的問題。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部門在指定居所固定的前提條件下能夠及時掌握居住人的信息。相關律法應明確規定將指定居所監視定為羈押措施,以確立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在強制措施體系中獨一無二的地位。國外安全屋的理念我國可以根據自身國情適當調整借鑒,所有的指定居所都按照統一的標準建造,有統一的管理體系,依照法律嚴格執法。這樣可以解決檢察機關在某些方面經費不足的問題,也有利于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部門及時獲得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人的相關信息。
對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部門以及公安機關可參與和不可參與的案件有明確劃分,控制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工作中各部門參與人數的比例,盡量控制公安機關的工作人員過多的參與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部門的案件。另一方面,在司法實踐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給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造成經濟上的損傷,而國家卻未將這種傷害納入國家刑事賠償的范圍,這就導致了某些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人的合法權益備侵犯后,由于國家法律不健全的原因,無法得到相應的補償。比如法院刑期計算錯誤導致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人受到損失,這種損失不該由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人自己賠償,而是應該由國家對其采取相應的補償措施,諸如此類,由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部門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人造成的工作精神上或是物質上是損失都應該由國家承擔。違法行為事后追責措施應當完善,刑事執行檢察部門在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執行工作中,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人員的違法行為,應該及時制止,并進行糾正教育,而糾正教育只有在違法行為發生后至結束前的這一段時間之內制止并及時糾正教育才有意義。然而若是在違法行為發展到最大程度或是結束之后在糾正教育,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因此,應進一步明確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中的執行責任,對刑事執行檢察部門的事后追責行為應加大力度。
對于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監督工作面臨的問題與相應的解決策略,本文有較為詳細的論述,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監督工作面臨的問題都會一一解決。屆時,法律將會擁有更完善的體系,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部門會在法律明確的前提條件下,更好的執行監督工作,相關部門也會盡力配合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執法。而對于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人而言,國家也會賠償不屬于其承擔的各種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