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棟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積極了解農村金融服務的基本情況,嚴格執行農村金融扶貧工作措施,大力推進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在農村村民安置房、學校投資、民生建設等方面加大資金支持,積極改善農村當前的基礎設施建設[1]。促進小額貸款的有效延伸,以新型的運行模式來為農村地區村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給廣大農民提供更多的信貸機會,幫助農村地區實現收入增長。促進農村金融扶貧法律制度的有效創新,堅持執行精準扶貧脫貧戰略,要站在法律變遷的角度分析當前農村金融扶貧制度創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便于針對實際問題來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
農村金融扶貧法律制度的變遷是多年來地方政府和廣大群眾一起努力的結果,同時它受到了農村金融服務和扶貧開發項目的雙重影響,在農村金融扶貧法律制度的變遷過程中,主要以區域化為主要單位,努力做到精準扶貧,瞄準扶貧戶,從而促進了農村扶貧項目的有效開發[2]。農村金融扶貧法律制度的變遷已然經過了形成、全面發展、穩定發展這三個階段:
形成階段:最初的產生,從20世紀70年代一直到2001年,這段時間是農村金融扶貧法律制度初步形成的時期,此時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為核心,關注土地經營改革,以激發農民的積極性為主要目標,從而保證了大部分農民脫貧。在地區環境復雜、經濟還不發達的這段之間內,我國的多個地區都分布有貧困戶,同時不同地區的貧困程度也不同,因此統籌起來有很大難度,脫貧道路上充滿坎坷。
全面發展階段:從2001年到2013年,這是農村金融扶貧法律制度變遷的重要時期,農村金融扶貧項目走上正軌,區域化的扶貧開發戰略也在穩定前行,然而還是有一部分的貧困戶無法得到有效扶持,這直接對農村金融扶貧制度的有效實施產生不利影響[3]。在扶貧開發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農村金融扶貧力度,對于扶貧瞄準對象,以制度建設為主,國家機構也針對農村金融扶貧和開發的具體情況進行更多了解和指導,并以小額信貸業務來為農民提供更多的脫貧道路[4]。比如構建農村金融扶貧項目指導小組、農村金融扶貧開發管理辦公室、農村精準扶貧管理規定,以規范化的法律制度來促進農戶增收,幫農村地區人民快速脫貧,例如2008年,相關部門發表《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以此為法律文件,實現對農村扶貧開發項目的有效扶持,2011年9月,國家部門頒布《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以制度創新來推動農村地區金融服務及服務工作的有效完善,更好的滿足扶貧對象發展生產的基本需求,這為農村金融扶貧開發以及制度創新指明了方向。
制度優化時期:以農民、區域化經濟發展為創新點,堅持以農民利益為重,在金融服務性質、制度設立、運行等方面都作出明確規定,將現行的管理制度進行實時優化與補充,對加快新型農村金融扶貧機構發展的相關政府規定進行有效補充與調整,繼續完善扶貧貼息貸款政策,國家頒布《關于全面農村金融扶貧開發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構建普惠金融體系,保證扶貧政策的全面覆蓋,充分發揮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同時商業性金融與政策性金融做好及時配合,在共同參與的情況下,2016年底,重點扶貧對象如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數等明顯減少,給予小微企業提供相應的小額貸款金融服務[5]。
在農村金融扶貧制度創新的道路上,積極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不斷充實自己,積極樹立全新的金融服務理念,堅持共享發展、創新發展為主要目標,注重理論知識引導,在此基礎上,構建新型的農村金融扶貧制度,有效提高農村貧困者的自我發展能力[6]。堅持創新理念指導,站在歷史發展的角度分析農村金融扶貧開發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根據實際問題來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嚴格遵照農村貧困者金融權利的相關規定,以國家政策為指導文件,保證農村金融扶貧與地區經濟的和諧共進。
以體系建設為推動農村金融扶貧工作的穩步進行,鼓勵廣大農民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政府指導來發展,比如構建新型的農村弱勢群體金融服務扶持制度,給予貧困者一定的信貸機會,尤其是要在資源分配、金融服務種類等方面,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指導下,農村貧困者的人數大幅度減少。強化金融扶貧制度的指導作用,積極推進農村金融弱勢群體的扶持工作,加強義務幫扶,以實質公平理論為導向,科學創新,合理配置金融權利。例如某地區在開展金融服務活動中,積極實施科教幫扶策略,一手抓好扶貧項目有目的性的開展農村金融扶貧工作,促進了金融扶持管理體系的逐步完善。廣泛普及惠民政策,積極聘請專家進行現場指導,活動現場給農民講解農村金融扶貧近況以及金融扶貧制度創新的相關知識,促使農民掌握更多的金融服務以及專業知識,幫助廣大農民提升科學生產技能。
努力做到精準扶貧,瞄準扶貧戶,從而促進了農村扶貧項目的有效開發,積極樹立全新的金融服務理念,堅持共享發展、創新發展為主要目標,注重理論知識引導。構建金融扶持管理體系,強化金融扶貧制度的指導作用,積極推進農村金融弱勢群體的扶持工作,根據實際情況來構建完善的配套體系,保障農村金融扶貧項目的有效進行,幫助農戶及時緩解金融風險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