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健
廣州大學,廣東 廣州 511400
縱觀中外公職律師制度的發展,是不同的國家制度發展的必然結果,國家政治、經濟、法律等制度的不同導致公職律師制度發展模式各異。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公職律師產生,公職律師制度在摸索中不斷完善,經過二十年的探索,目前已經形成多種試點模式,各種模式各有利弊,在中國大地上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但是,我國公職律師發展的時間畢竟不長,還存在著管理體制不健全、職責不明等多種問題,公職律師的發展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并不是朝夕就能完成的,這就需要決策者具備長遠的發展眼光,適應國家法治化發展的速度,根據國家新時期的新政策,不斷調整公職律師政策法規,為其發展鋪平前進道路。我們應當放眼國外政府律師發展經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借鑒發達國家相關律師制度中有利于構建和發展我國公職律師制度之經驗,盡快使我國公職律師制度與世界先進政府律師制度接軌,與時俱進。
(一)要改變公職律師在中國的尷尬處境,首當其沖的就是修改和制定有關的法律法規,給公職律師正名。不論是修改《律師法》、《公務員法》等相關法律,還是參照《法官法》、《檢察官法》直接制定有關的法律法規,通過進一步完善現行的律師及公務員的規定,明確公職律師的律師、公務員雙重身份及相關的職責范圍、權利義務等規定,是公職律師制度發展的重要保障。這將是真正確立中國公職律師制度的第一步,也是最難邁開的一步。
(二)盡快在全國范圍內確立統一的公職律師的管理制度,確定統一的管理部門,對公職律師進行規范化管理,有利于解決個別試點地區制度施行水平太低,制度不夠完善等問題,也有利于公職律師制度的真正建立和完善。目前我國的公職律師管理體制屬于多重管理型,包括公職律師所在單位、律師協會及司法行政機關的管理。監管主體的權限模糊不清,從而產生職責沖突,導致管理效率低下。為了進一歩完善我國的公職律師制度,筆者認為必須改進我國目前的公職律師管理體制,公職律師所在單位、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機關應該聯合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明確各方的管理邊界和范圍。
(三)完善公職律師的權利和義務規定。公職律師的身份是公務員,其服務的領域是國家政府機關,應當擁有相應的權利保障和經濟保障,其律師的身份是維護政府職責的公平性,應依法辦事。同時在法律援助、辦事條例制度中應增加公職律師的權力范圍,從而可以履行更大范圍的案件受理的義務。
(四)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加強公職律師隊伍建設。在公職律師之待遇上,應當堅持其高于普通公務員待遇之原則,關于薪酬問題目前較為公認的觀點是公職律師的工資標準應當介于公務員和社會執業律師兩者之間。優渥的工作環境和較高的薪酬待遇應該成為吸引公職律師的優勢,這些優勢可以吸引業務能力強的優秀律師加入公職律師隊伍。同時國家也可采取其他激勵措施,吸引道德水平高、業務素質好的社會律師加入公職律師,深入發展公職律師體系,有效推動公職律師服務延伸。不僅如此,筆者認為建立完備的公職律師激勵機制不應停留在物質激勵層面,而且也需要輿論和精神上的激勵,比如專業職稱的評比、晉升機會以及宣傳和表揚。
律師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現代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產物。在法治發展的大眾化趨勢下,律師服務已逐漸滲透到國家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的各個層面,而作為律師制度重要內容之一的公職律師制度對司法體制改革的發展和推進更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健全和完善我國的公職律師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之必然、是完善律師制度建設之要求、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