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昕怡
湖南工業大學,湖南 株洲 412007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有一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那就是返還原物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
物權請求權的意思是指在擁有物權的人對物體擁有完全支配的狀態下遭到了無權者的侵害,物權被他人非法剝奪,擁有物權之人請求無權侵害者恢復自己對物權的完全支配的權利。通常來說學界認為物權請求權一般包含三種,分別是本文著重探討的返還原物請求權以及妨害請求權和消除危險請求權[1]。
而返還原物請求權則是指當該對象被其他無權的人占用時,相關權利持有人要求擁有該對象的歸還權。此外,無論對象被任何人占有,權利持有者都可以請求返還原物[2]。
至于適用訴訟時效的對象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有自己獨特的立法條例,這些立法條例大致分為三類:第一種是認為訴訟時效的規定對象是民事權利本身,而其法律效果則是民事權利本身的消滅;第二種是規定民事權利為母體而生的請求權為訴訟時效的適用對象,而作為母體本身的民事權利并不是訴訟時效的適用對象;第三種是認定訴訟時效的適合對象是訴訟救濟請求權或者是實體訴權,[3]普遍來說我們認為第三種最為科學和權威
普遍來說,返還原物請求權的行使條件有四種,第一種、對象必須被無權的占用者擁有;第二種、對象必須客觀存在于現實世界;第三種、在現實生活中無權占有者必須擁有對象客體;第四種、存在擁有行使請求權的主體通常情況下我們對前三個條件的理解與適用上沒有不同意見,有最多不同意見和最需要探討的問題是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的主體范圍。通過《物權法》第34條例我們知道,不僅所有權人擁有能夠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還有借貸和租用情境中的租借人和求租人等等其它關系的權利人。總而言之,簡單的來說,不只是有所有權的人擁有返還原物請求權,其他擁有占有權的人也是能夠行使返還物請求權的。
對于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性質問題返還原物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這一問題都是爭論最熱烈討論最激烈的位置,總體來說,無論是贊成或者是反對返還原物請求權能夠適用訴訟時效的人,都是以返還原物請求權的鑒別為基點來進行討論的。具體的來說,贊成返還原物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的學者認為返還原物在性質上屬于債權,因此是適用訴訟時效的,因為所有權,具有獨立性、支配性、所有權的擁有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實現所有權所包含的利益,一旦當客體對象被無權占有者占有時,則徹底的激活了返還原物請求權,那么擁有所有權的主體便失去了應當享有的權利和地位,所有權人就無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支配客體物,所有權人如果想要回對客體物的所有權則必須請求無權占有人返還原物。顯而易見,此時本該所有權人擁有的返還原物請求權變成了一種債權,而根據債權適用訴訟時效的解釋我們能類比得出結論,返還原物請求權也適用訴訟時效,但是反對的人卻覺得返還物請求權是物權演變出來的[4]更有甚者認為返還原物請求權屬于救助性權力,并不具有獨立性,而是物權衍生的產物。簡而言之,反對者主要將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性質密切的與物權聯系,然后勉強的得出返還原物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結論,因為物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羅馬裁判官法是訴訟時效制度的起源,擁有學界公認的權威性合理性。那么到底什么是訴訟時效制度的功能呢?標準權威的答案有: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懲罰在權利上睡眠之人、出于證據上的考慮等。但是筆者認為,訴訟時效制度是用以限制人權力的實體法制度,民法規定訴訟時效的原因是因為權利人不行使權利,或者濫用權利,從而造成會有不定的第三方因為隱藏未觸發的權利義務關系造成的權力外部信任于是進行一些民事活動,從而創立一種新的秩序,為了維護新的秩序,守護第三方的信任。民法必須阻絕隱藏未觸發的權利義務關系對所有者應享有權利的不利影響。因此,在這樣的基礎上,就像某些學者所說,研究分析返還原物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時,必須仔細斟酌這幾點:第一點、如果長時間不使用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權利那么是否會導致物權的外型消失?第二點、第三方是否會因為物權的外型導致對義務人的信任程度?第三點、物權人使用返還原物請求權時是否應使交易不被不利因素破壞?如此分析,顯而易見,返還原物請求權應當適用訴訟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