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珍
海南師范大學,海南 海口 571127
個人信息權主要由個人信息支配權、個人信息利用權以及個人信息保護權組成,指自然人依法對其個人信息所享有的支配、控制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完善個人信息權刑法保護,能夠有效促進我國法律體系的完善,理順社會關系,提高立法質量,保障公民的人身及財產不受威脅,維護其人格權和財產權,促進社會秩序的穩定。
在《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七條的規定中,缺乏對“個人信息”的明確界定,對于“情節嚴重”的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明確,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處罰普遍存在較輕的現象,侵犯個人信息權行為的犯罪成本的偏低,難以有效發揮國家法律的強制性和震懾性作用,導致竊取、收買、非法提供個人信息的犯罪行為屢禁不止。除此之外,國家對個人信息相關的規定、規范以及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也造成了法律體系的漏洞,造成了一種有法律明文規定卻沒有前提依據的尷尬局面[1]。
當前,我國在個人信息權保護方面,還缺乏完善的相關配套立法,刑法的介入較為狹窄,盡管已經制定了個人信息保護法、附屬刑法規定等方式來保護個人信息,但執行力度較差,相關法律之間的缺乏良好的銜接機制,以此同時,我國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法規相對較為分散,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的法律體系,無法與刑法進行有機結合,而侵犯個人信息犯罪往往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大量的電信、網絡詐騙,綁架,敲詐勒索行為屢禁不止,嚴重威脅了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僅依靠刑法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權,其效果往往差強人意,難以提高個人信息權利保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充實個人信息保護的刑法規定,能夠有效彌補《刑法修正案(九)》的不足之處,促進我國的法制化建設。首先,要對“個人信息”進行明確的界定,對其是否屬于個人隱私范疇,應當用立法層面加以清晰的論斷,并按照其不同額性質進行細化和區分,也缺乏司法活動的有的放矢。其次,要健全現有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的罪名,落實對非法利用、收集他人信息行為的規制,從源頭上保障人民群眾的個人信息權。例如,針對刑法第177條,應新增“過失泄露公民個人信息罪”,并將其放置于刑法第253條之一后,依據情節的嚴重性,制定相應的刑罰。最后,要加大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權行為的刑事處罰力度,增加犯罪成本,通過提升主刑、附加刑的方式增強法律的震懾力度,保證對犯罪行為的懲治落到實處。
健全配套法律,積極推進《個人信息保護法》與刑事法律的適配性,對于構建合理的個人信息權法律體系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一方面,要完善《個人信息保護法》中信息主體權責的規定。在法律層面上的信息主體(Information Agent)設置產生并擁有其產生的個人信息的自然人,信息主體對個人信息以及相關內容具有全面支配的權利,但值得注意的是,權利與義務是相一致且不可分割的,應當使信息主體清晰的認識到行使權利的首要前提是不能逾越有關法律的規定。另一方面,要促進個人信息刑事保護與《個人信息保護法》相互配合,實行民事責任優先原則,將《個人信息保護法》作為前提,落實個人信息權的保護力度,擴大賠償范圍,最大限度的降低侵犯個人信息權所造成的犯罪損失,以提高法律的權威性。
健全法律保護機制,促進相關法律之間的有效銜接,能夠有效維護人民群眾的人格尊嚴,保障社會秩序的穩定。首先,要加強個人信息刑事保護與行政保護的聯系,首先,要提高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平衡個人信息利用與個人信息保護,建立健全個人信息保護自律機制,增強行政機關和公共服務企業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將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權犯罪行為的制裁拓展到直接責任人的責任,促進行政法律與刑事法律的協同性和銜接性,共同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安全。其次,要確保刑事程序法對實體法的有效支持,刑事訴訟法以刑法的實現為目的,充分發揮刑事訴訟法的工具性作用,豐富刑事訴訟法中關于個人信息權保護的相關內容,能夠有效促進刑法的發展和完善,以強化對人權保障。例如,在訴訟法中可以規定,當犯罪嫌疑人刑事犯罪情節較輕,且取得受害人及其家屬的諒解,并做出相應的賠償,在此種情形下,司法機關可以考慮不公開犯罪嫌疑人的個人信息[2]。
綜上所述,立足于我國國情,選擇適宜的關于個人信息權刑法保護的立法模式,調節保護個人信息和利用個人信息二者之間存在矛盾,確立正確的個人信息權的基本保護原則,能夠有效促進我國法律體系的完善,提高刑法執行效力,從而減少侵犯個人信息的犯罪行為,保障公民的個人信息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