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欣
長春理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一直以來,民商法都是我國市場良好運行的法律基礎和保障,而且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市場環境變得更加復雜,人們對于誠實信用原則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并將其納入到民商法中,希望能夠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一方面,合同變更。這種原則的內涵實用性很強,主要針對合同的變更或者解除,通過這一原則能夠很快解決合同變更中的問題,減少和規避可能出現的風險,并且保證合同雙方的責任公平和利益一致。第二方面,合同擴張。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很快,涉及的范圍和領域也不斷擴張,所以也就導致合同的內容有了相應的變化,尤其是合同義務,通過將合同義務作為法律內容的中心,能夠更好地發揮誠實信用原則的作用,優化市場經濟活動。第三方面,要約承諾。因為合同一旦建立,就不能任意進行修改或者變更,也就是說如果一方不履行責任或者是擅自更改合同內容,就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合同雙方不能違約。第四方面,并立歸責。這一內涵包括無過錯責任、公平以及過錯歸責三方面,只要在原則上做到清楚到位,相互配合,相互牽制,保證情況不被改變,誠實信用原則就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
雖然我國對民商法的研究已經十分透徹,而且其中對于誠實信用原則的規定也十分明確,相應的法律比較完善,全國大概有100多部關于民商法的法律法規。但是誠實信用原則的范圍不是十分寬廣,在進行下位原則應用的時候得不到有力的支持,特別是近幾年地溝油、瘦肉精等事件的發展,更加表明法律漏洞明顯。
目前的立法體系中,誠實信用原則的順序落后于其他原則,而且與一些條款在適用上會有先后之分,比如自愿、公平等原則排在了誠實信用原則的前面,顯得不是十分重要,在很多事件上容易被忽略。
另外,誠實信用原則的界定不夠明晰也是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存在的重要問題。民商法發展至今,可以說并沒有一個國家或是解釋能夠對誠實信用的原則以及適用范圍進行界定。同樣的,在我國的民商法中,對于誠實信用的原則也缺乏準確的界定。這樣的情況影響著司法實踐中誠實信用原則的使用。
由于法律概念比較抽象,并且含有特殊的意義,所以需要對其概念和內容進行明確,幫助民眾理解法律的本質,消除民眾關于誠實信用原則的誤會,從而減少社會對誠實信用原則的相關爭議。令人欣慰的是,我
國《民法典》的相關完善工作正在有序展開,只要《民法典》一完善,民眾就有了行為處事的指導方法,并且法官也可以利用《民法典》作為裁決糾紛的依據,而且《民法典》提高了誠實信用原則的順序,加強了對誠實信用原則的重視程度,這樣有助于誠實信用原則發揮實際作用,彌補市場的缺陷和不足。
同時,還要提升誠實信用原則的執行力度。在具體執行中,要對誠實信用原則在使用中面對的具體問題進行細化以及具體化,使其細化到各個行業、各個單位之中。對于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行業及單位要進行一定的處罰。另外,還要在物權法、債權法以及人格權法中對誠實信用原則進行深化,加大誠實信用原則的執行力度。
需要逐步完善社會的誠信體系,從而有效避免“毒奶粉”的事件。首先,應該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提高市場信用的構建力度,比如出臺基本的保障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我國信用市場得到快速的發展并逐漸走向成熟;其次,需要認真落實相關的工作,在社會上營造良好的氛圍;最后,要加大具體的執行力度,由于誠實信用原則使用的范圍難以把握,并且細化程度不夠,所以執行時一定要按照法律要求,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對于那些違反信用原則的企業要列入黑名單,并且嚴懲不貸,正本清源,起到宣傳的作用[1]。
由于我國長期處于計劃經濟時代,想要完成市場主體信用的構建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僅需要各方面的配合,還需要法律以及信用體系的完善。與此同時,社會民眾的支持以及市場主體的擁護和承認,更與誠實信用原則的展開和應用息息相關。有鑒于此,需要加大宣傳的力度,對市場主體進行教育培訓,讓他們積極參與到信用體系的建設中。政府需要加強監管力度,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一方面要引導立法工作的有序展開,并對信用涉及的人員、單位以及企業進行明確的區分和定位,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斷對相關企業和個人的信息進行完善,并且做到公開透明,讓民眾直觀感受到信用體系的構建成果。
綜上所述,誠實信用原則能夠很好地解決市場中出現的誠實信用方面的問題,對于市場的穩定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誠實信用原則的應用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采取措施不斷完善,從而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