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曉軍
澳門城市大學,澳門 999078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物權法中的平等保護原則的含義就是在我國的憲法確認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簡單來講,就是確保民族、國家、社會以及公民的財產安全受到應有的保護,而不是簡單的對私人財產或者國家財產的保護。物權法也是我國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要實行平等保護的原則[1]。
一定的財產關系是物權在法律上的表現形式,群眾在我國市場經濟中居于主體地位,為了調整主體之間的財產安全利用和歸屬保護,我國在法律上實行了平等保護的原則,它規定任何物品都擁有平等的權利,所有的財產形式都享有法律規定的義務和平等的權利。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物權法不僅僅是對所有制主體本身的平等保護,而且也是對社會當中任何一類有關財產權的事物進行平等保護。當今法治社會的發展水平決定了社會所有主體都要依照平等保護的原則。同時,我國當前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主要內容就是把運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作為基礎,將物權法平等保護原則劃分為國家保護原則,集體所有保護原則和個人所有保護原則。在進行探尋我國特有的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路途上,我國經歷了長期的社會實踐和無數次的失敗,終于在探索過程中誕生了物權法,物權法的實施有效的規范了市場經濟的秩序,讓原本雜亂無章的市場變成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2]。
市場運行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的,巨大的市場經濟如果失去了平等交易的原則,便會很容易造成主體市場秩序紊亂,從而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一方面,物權法在建立法律體系和實際運用法律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問題。物權法在某些法律細節規定上存在著一定的漏洞,許多不法分子則借此機會混入主體市場,剝奪消費者的權力,從中獲取高額利益。
物權法的實際應用在主體市場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例如城市整體改造需要對危房舊房進行拆遷,當地政府以及相關地產商必須協調所有家庭成員,而當面對某些思想頑固且反抗激烈的家庭時會采取強硬的態度進行房屋改造,這種情況下便會造成人們的憤懣,使得人民和政府的矛盾加深,法律在實際市場的實施是有待進一步解決的重要問題。再例如當發生火災、泥石流、地震等緊急危機時,相關的救災部門人員會征用人民群眾的財產,我國法律明確的表達了征用的物資必須一定時間內全額歸還,而當涉及到公共利益的方面,政府收取人民的財務若不予歸還則會破壞平等保護的原則,在制定法律時不應該籠統的概述[3]。
基于上面敘述物權法原則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國將采取以下三點措施全面完善其制度。只有堅持平等保護的基本原則才能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物權法平等保護原則適合于所有類型的國家,任何一個國家在法律上對財產權利的規定都必須滿足物權法的平等保護原則。
執法部門需要嚴格按照法律程序進行工作,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必須以公平公正作為基本要求,要做到從嚴治黨,絕不姑息任何違法犯罪行為。應盡最大的努力做到為人民謀福利,保證人民財產的安全,要做到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公民,杜絕損害人民利益的行為。
執法者應大力宣揚物權保護法平等保護的原則,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公民的財產保護意識。政府可以通過當地報紙或者雜志宣傳法律知識,培養人們學會丟棄傳統的經濟體制觀念,更進一步的跟上時代的步伐,學會運用已知的法律知識保護自身的財產安全。
我國應投以更大的精力和財力管理市場經濟體制,就世界目前發展趨勢而言,牽扯到經濟關系最主要的是公民之間以及公民和國家之間的財產問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逐步提升,我國的經濟發展也迅速提高,為了適應市場的發展,應對人民的合法財產進行法律保護,以確保公民利益的安全[4]。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平等保護原則完全符合我國憲法的基本要求,歷年來我國都秉承著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物權平等保護原則之所以完全切合我國法律,正是由于人民是市場的主體,一切的發展都是為了維護廣大人民的利益,要從根本上實現我國的均衡發展,對所有經濟制度給予平等的保護,只有遵循物權法平等原則,我國才能實現全面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