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上海政法學院,上海 201701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的進步,電子商務已經發展成為當代社會中比較流行的一種購物形式,這種購物形式以互聯網作為依托,將不同區域的商家和買家集合到了一個相同的平臺上,實現了不同區域間的買賣交易。電子商務的存在將現實生活中的交易形式變為一種虛擬的網絡交易,平臺將相關的商品信息按著不同類別進行分類排放[2],便于買家進行商品信息查找,買家能夠直接在電腦上輸入自己想要查找的商品,并進行購買,這一過程的進行完全是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的,節約了買家的時間,又為賣家的商品銷售提供平臺。這種電子商務的存在形式有效的促進商品市場的發展,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只有在解決電子商務的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才能推動電子商務又好又快的發展。
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要依靠相關法律的制約和電子商務平臺的監管。在法律上國家應該不斷的完善民商法所規定的相關內容,才能更好的規范電子商務發展,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搭建一個良好的法律平臺。近年來電子商務迅速的發展已經成為不斷升起的商業新星[3],為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不斷發展的電子商務卻對民商法的改進提出了更為嚴峻的要求。電子商務是一個平臺,需要買賣雙方在平等互惠的原則下進行相關的交易,這種交易的進行涉及很多方面,例如商品的生產商、貨物的配送單位和商務平臺的本身,這些不同的商務主體間都可能會與商品的購買者產生商業糾紛,這種商業糾紛就需要民商法對不同的商務主體進行責任追究,國家制定的民商法沒有涉及電子商務領域,因此在責任的判定上民商發可能會與電子商務平臺發生意見分歧[4]。
這種意見的分歧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電子服務平臺在服務商的選擇標準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平臺服務商的選擇上沒有明確的標準,這就導致了有些商務廠家不符合平臺的注冊標準卻能夠憑借電子商務平臺銷售商品,這就會使的購買者的權益受到損害,產生相應的商業糾紛。這就要求民商法能夠設立有關的制度,規范廠家進入電子商務平臺的步驟,電子平臺在進行廠家的選擇時應當嚴格的按照民商法中所規定的制度進行選擇,形成與民商法相輔相成的選擇標準,減少相關電子商務糾紛的產生。
另一方面在傳統的商品交易中,民商法中有明確的規定買賣雙方兩者的權利和利益,這就使商品的交易能在法律制度的管理下有序的進行,但是在今天的電子商務平臺中仍未有相關制度的產生,這就會讓買賣雙方在電子商務的交易中不能正確的使用自己的權利和盡到相關的義務。這種現象讓所發生的商務糾紛無法找到法律依據,不能更好的判斷買賣雙方應當承擔的責任。對于這種情況電子商務平臺也應當像現實中的商品交易一樣[5],建立一條符合買賣雙方利益,同時滿足民商法規定的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夠將電子商務的進行變的更加規范透明。在進行電子商務交易時,商務平臺應當對買賣雙方的信息進行保密,以免因為信息的泄露對買賣雙方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商品交易的電子化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這種不斷發展的電子商務既能夠給買家提供便利又能夠拉動商品經濟的增長,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是完美無暇的,電子商務也是這樣的,其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例如商品交易規則制定的不完善性、企業在進入電子商務平臺時沒有嚴格的審查制度,這些問題的出現會制約電子商務的發展。在民商法的改進過程中應當加入有關電商平臺的管理規則,這樣才能夠保證法律的與時俱進性。在法律的約束與電子商務平臺的規范管理上,電子商務一定會迸發出更大的活力,不斷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